'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租房 經濟 李鐵 設計 上海 漲起來的那些年 2019-07-20
"

國內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現在買還是等降下來再買?看看國家城鎮中心原主任怎麼說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之一,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是自住房,還是租房,都是以房子為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國人更喜歡把房子作為成家的基礎。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城市裡,這些資源大都與房子和戶籍綁在一起。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把買房作為國人的頭等大事,即使租房住也是臨時舉措。好在現在的90後、00後趕上了好日子,因為他們60後、70後、80後的父母們已經城市裡有了住房,他們不用再為房子發愁。

從公開數據上看,從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算起,我們的住房市場發展已滿20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之路開啟,到目前僅有15個年頭,在這期間,北上深平均房價從3、5千漲到今天的5、6萬,漲幅超10倍。全國住房均價也從兩千不到,漲到今年上半年突破9千大關,漲幅也達到4倍以上。

這些年房價的快速上漲,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工資不怎麼漲。以上海為例,2000年時,社平工資為1179元/月,到2018年時,社平工資漲到7832元/月,18年時間漲了6倍,但房子就漲得更多,2000年在上海中環30萬可以買一套90平米的住房,而到2018年時,同樣的房子大概需要500-600萬之間,上漲幅度將近15-20倍。這僅僅是增幅倍數對比,如果在從絕對數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因為一年收入是乘以12個月,而買房支出是單價乘以90平米。市面上流傳一句話,以往中個彩票頭獎,覺得人生就足矣,現在中個頭獎還不一定能買套像樣的房子。

"

國內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現在買還是等降下來再買?看看國家城鎮中心原主任怎麼說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之一,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是自住房,還是租房,都是以房子為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國人更喜歡把房子作為成家的基礎。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城市裡,這些資源大都與房子和戶籍綁在一起。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把買房作為國人的頭等大事,即使租房住也是臨時舉措。好在現在的90後、00後趕上了好日子,因為他們60後、70後、80後的父母們已經城市裡有了住房,他們不用再為房子發愁。

從公開數據上看,從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算起,我們的住房市場發展已滿20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之路開啟,到目前僅有15個年頭,在這期間,北上深平均房價從3、5千漲到今天的5、6萬,漲幅超10倍。全國住房均價也從兩千不到,漲到今年上半年突破9千大關,漲幅也達到4倍以上。

這些年房價的快速上漲,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工資不怎麼漲。以上海為例,2000年時,社平工資為1179元/月,到2018年時,社平工資漲到7832元/月,18年時間漲了6倍,但房子就漲得更多,2000年在上海中環30萬可以買一套90平米的住房,而到2018年時,同樣的房子大概需要500-600萬之間,上漲幅度將近15-20倍。這僅僅是增幅倍數對比,如果在從絕對數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因為一年收入是乘以12個月,而買房支出是單價乘以90平米。市面上流傳一句話,以往中個彩票頭獎,覺得人生就足矣,現在中個頭獎還不一定能買套像樣的房子。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房價快速上漲,有錢人買了一套,買二套,甚至更多,而沒錢人眼巴巴看著房價一天一個價,無奈也無力,其實,他們僅是需要1套自己的住房而已。當然,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在房價快速上漲過程中,國家不斷加碼調控,特別是對一二線城市採取了全方位的抑制,比如限購、限貸、限售,甚至單向提高房貸利率。但資金都是逐利的,開發商把觸角伸向廣袤的三四線城市,他們所到之處,房價都能上一個臺階,對外宣稱的就是品質住房,品質當然就要帶來溢價。

不僅是開發商,還有大量被一二線趕出來的房產投資者和炒房客。在大城市買不了,三四線自然就成了價值窪地。加之此前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量巨大,說是影響了房地產經濟健康發展,國家也給予了大量政策傾斜,被稱之為“樓市去庫存戰略”,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拆遷貨幣化政策,大量手持現金的拆遷戶紛紛湧入商品房市場,與炒房客和房產投資者一道,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去化到12個月以下的供需警戒線。沒房子賣了,房價豈有不漲之理?

擁有1套房子是剛需們的這一輩子的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並不是想買就能買的,難道是沒房子可買嗎?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人有多套房,自己卻連一套剛需房都沒有。前不久,一位知名博主大V引用公佈了一組數字,說是中國住房夠40億人居住了,而總人口才13.95億,住房空置率早已超出10%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現在各城市蓋房工地遍地,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這位大V接著發問:夜晚走在空曠的城市新區道路上,小區燈光寥寥,你手上的房子將來準備轉賣給誰?

"

國內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現在買還是等降下來再買?看看國家城鎮中心原主任怎麼說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之一,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是自住房,還是租房,都是以房子為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國人更喜歡把房子作為成家的基礎。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城市裡,這些資源大都與房子和戶籍綁在一起。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把買房作為國人的頭等大事,即使租房住也是臨時舉措。好在現在的90後、00後趕上了好日子,因為他們60後、70後、80後的父母們已經城市裡有了住房,他們不用再為房子發愁。

從公開數據上看,從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算起,我們的住房市場發展已滿20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之路開啟,到目前僅有15個年頭,在這期間,北上深平均房價從3、5千漲到今天的5、6萬,漲幅超10倍。全國住房均價也從兩千不到,漲到今年上半年突破9千大關,漲幅也達到4倍以上。

這些年房價的快速上漲,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工資不怎麼漲。以上海為例,2000年時,社平工資為1179元/月,到2018年時,社平工資漲到7832元/月,18年時間漲了6倍,但房子就漲得更多,2000年在上海中環30萬可以買一套90平米的住房,而到2018年時,同樣的房子大概需要500-600萬之間,上漲幅度將近15-20倍。這僅僅是增幅倍數對比,如果在從絕對數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因為一年收入是乘以12個月,而買房支出是單價乘以90平米。市面上流傳一句話,以往中個彩票頭獎,覺得人生就足矣,現在中個頭獎還不一定能買套像樣的房子。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房價快速上漲,有錢人買了一套,買二套,甚至更多,而沒錢人眼巴巴看著房價一天一個價,無奈也無力,其實,他們僅是需要1套自己的住房而已。當然,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在房價快速上漲過程中,國家不斷加碼調控,特別是對一二線城市採取了全方位的抑制,比如限購、限貸、限售,甚至單向提高房貸利率。但資金都是逐利的,開發商把觸角伸向廣袤的三四線城市,他們所到之處,房價都能上一個臺階,對外宣稱的就是品質住房,品質當然就要帶來溢價。

不僅是開發商,還有大量被一二線趕出來的房產投資者和炒房客。在大城市買不了,三四線自然就成了價值窪地。加之此前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量巨大,說是影響了房地產經濟健康發展,國家也給予了大量政策傾斜,被稱之為“樓市去庫存戰略”,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拆遷貨幣化政策,大量手持現金的拆遷戶紛紛湧入商品房市場,與炒房客和房產投資者一道,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去化到12個月以下的供需警戒線。沒房子賣了,房價豈有不漲之理?

擁有1套房子是剛需們的這一輩子的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並不是想買就能買的,難道是沒房子可買嗎?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人有多套房,自己卻連一套剛需房都沒有。前不久,一位知名博主大V引用公佈了一組數字,說是中國住房夠40億人居住了,而總人口才13.95億,住房空置率早已超出10%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現在各城市蓋房工地遍地,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這位大V接著發問:夜晚走在空曠的城市新區道路上,小區燈光寥寥,你手上的房子將來準備轉賣給誰?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我們無法查證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假如這個住房數據屬實的話,但為什麼房價還不見下降呢?這是擺在很多人面前的一道疑問題。事實上,一些城市一些地方的房價不但沒有下跌,而且還在以一定程度上漲。當購房者們偶有聽到一些地方房價出現鬆動、開發商打折促銷的好消息時,卻瞬間被打回了現實。因為接下來看到的是這些地方各種組織機構的行動,比如當地的房地產行業協會,以維護市場穩定秩序名義,左右出擊約談開發商並勒令收回已發出的降價通知,開發商想降價快速回籠資金的願望也只能擱一擱。在國家要求樓市穩定發展的大背景下,“不能降價”正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某種默契。有專家對此表示,幾個出頭的樣板城市在此,即使有降價需求的城市也只能跟隨這種做法。

不得不說,對於日盼夜盼房價下降的剛需購房者,或是未趕上這波房價“高鐵”的投資者們來說,確實有太多的無奈,甚至有些悲哀。好不容易等來的降價消息,就這樣活生生的被剎住了。這種糾結局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未來的房價到底怎麼走?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我們知道,房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所帶來的,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產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需求推動著房價上漲。所以,談房價就不能不提城市化建設。那麼,作為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李鐵,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看這頭銜,肯定是國家城鎮化領域的頂層設計專家。他的觀點,或能看出一些端倪,給人一些啟示。

"

國內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現在買還是等降下來再買?看看國家城鎮中心原主任怎麼說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之一,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是自住房,還是租房,都是以房子為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國人更喜歡把房子作為成家的基礎。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城市裡,這些資源大都與房子和戶籍綁在一起。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把買房作為國人的頭等大事,即使租房住也是臨時舉措。好在現在的90後、00後趕上了好日子,因為他們60後、70後、80後的父母們已經城市裡有了住房,他們不用再為房子發愁。

從公開數據上看,從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算起,我們的住房市場發展已滿20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之路開啟,到目前僅有15個年頭,在這期間,北上深平均房價從3、5千漲到今天的5、6萬,漲幅超10倍。全國住房均價也從兩千不到,漲到今年上半年突破9千大關,漲幅也達到4倍以上。

這些年房價的快速上漲,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工資不怎麼漲。以上海為例,2000年時,社平工資為1179元/月,到2018年時,社平工資漲到7832元/月,18年時間漲了6倍,但房子就漲得更多,2000年在上海中環30萬可以買一套90平米的住房,而到2018年時,同樣的房子大概需要500-600萬之間,上漲幅度將近15-20倍。這僅僅是增幅倍數對比,如果在從絕對數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因為一年收入是乘以12個月,而買房支出是單價乘以90平米。市面上流傳一句話,以往中個彩票頭獎,覺得人生就足矣,現在中個頭獎還不一定能買套像樣的房子。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房價快速上漲,有錢人買了一套,買二套,甚至更多,而沒錢人眼巴巴看著房價一天一個價,無奈也無力,其實,他們僅是需要1套自己的住房而已。當然,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在房價快速上漲過程中,國家不斷加碼調控,特別是對一二線城市採取了全方位的抑制,比如限購、限貸、限售,甚至單向提高房貸利率。但資金都是逐利的,開發商把觸角伸向廣袤的三四線城市,他們所到之處,房價都能上一個臺階,對外宣稱的就是品質住房,品質當然就要帶來溢價。

不僅是開發商,還有大量被一二線趕出來的房產投資者和炒房客。在大城市買不了,三四線自然就成了價值窪地。加之此前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量巨大,說是影響了房地產經濟健康發展,國家也給予了大量政策傾斜,被稱之為“樓市去庫存戰略”,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拆遷貨幣化政策,大量手持現金的拆遷戶紛紛湧入商品房市場,與炒房客和房產投資者一道,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去化到12個月以下的供需警戒線。沒房子賣了,房價豈有不漲之理?

擁有1套房子是剛需們的這一輩子的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並不是想買就能買的,難道是沒房子可買嗎?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人有多套房,自己卻連一套剛需房都沒有。前不久,一位知名博主大V引用公佈了一組數字,說是中國住房夠40億人居住了,而總人口才13.95億,住房空置率早已超出10%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現在各城市蓋房工地遍地,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這位大V接著發問:夜晚走在空曠的城市新區道路上,小區燈光寥寥,你手上的房子將來準備轉賣給誰?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我們無法查證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假如這個住房數據屬實的話,但為什麼房價還不見下降呢?這是擺在很多人面前的一道疑問題。事實上,一些城市一些地方的房價不但沒有下跌,而且還在以一定程度上漲。當購房者們偶有聽到一些地方房價出現鬆動、開發商打折促銷的好消息時,卻瞬間被打回了現實。因為接下來看到的是這些地方各種組織機構的行動,比如當地的房地產行業協會,以維護市場穩定秩序名義,左右出擊約談開發商並勒令收回已發出的降價通知,開發商想降價快速回籠資金的願望也只能擱一擱。在國家要求樓市穩定發展的大背景下,“不能降價”正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某種默契。有專家對此表示,幾個出頭的樣板城市在此,即使有降價需求的城市也只能跟隨這種做法。

不得不說,對於日盼夜盼房價下降的剛需購房者,或是未趕上這波房價“高鐵”的投資者們來說,確實有太多的無奈,甚至有些悲哀。好不容易等來的降價消息,就這樣活生生的被剎住了。這種糾結局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未來的房價到底怎麼走?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我們知道,房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所帶來的,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產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需求推動著房價上漲。所以,談房價就不能不提城市化建設。那麼,作為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李鐵,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看這頭銜,肯定是國家城鎮化領域的頂層設計專家。他的觀點,或能看出一些端倪,給人一些啟示。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李鐵認為,在未來很多年,我們大概都會面對這樣一個現狀,一線城市緩慢上漲。若只採取控制,不提供住房措施,上漲的趨勢只會越來越大。關於房價問題,現在只是漲幅放緩,並不意味這房價趨勢會向下,下跌是不可能的。優質資源高度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高等級城市,就意味著地價上漲和資產價格升值。所以,房價問題就是個偽命題。


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樓市,李鐵表示,由於庫存出現了大量積壓,也給地方的財政造成負擔,我們應該防止三四線城市房子過度擴張。對於解決未來城市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的房價問題,李鐵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建議,通過空間優化來解決住房需求問題,他舉例說,日本通勤區30公里,中國可能會極端一些,在核心城市30-50公里的地方蓋房子,這個價格一定只有主城的1/10,比如在北京周邊再增加10多個燕郊,房價就一定會跌。

專家的話或能給予我們些啟示,樓市發展的方向和房價的漲跌主要還是要看政策和規劃如何走,但是對於我們剛需買房者來說,太宏觀的東西我們考慮不了,畢竟結婚成家、子女教育就那些年,如果能夠得著,不得不買。當然,如果實在買不起,暫時租房也未可厚非,等有條件再說。但對於以買房保值增值為目的房產投資者來說,國家政策和城市因素是我們務必要考慮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求穩”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才是正確姿勢

"

國內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現在買還是等降下來再買?看看國家城鎮中心原主任怎麼說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之一,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是自住房,還是租房,都是以房子為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國人更喜歡把房子作為成家的基礎。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城市裡,這些資源大都與房子和戶籍綁在一起。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把買房作為國人的頭等大事,即使租房住也是臨時舉措。好在現在的90後、00後趕上了好日子,因為他們60後、70後、80後的父母們已經城市裡有了住房,他們不用再為房子發愁。

從公開數據上看,從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算起,我們的住房市場發展已滿20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之路開啟,到目前僅有15個年頭,在這期間,北上深平均房價從3、5千漲到今天的5、6萬,漲幅超10倍。全國住房均價也從兩千不到,漲到今年上半年突破9千大關,漲幅也達到4倍以上。

這些年房價的快速上漲,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工資不怎麼漲。以上海為例,2000年時,社平工資為1179元/月,到2018年時,社平工資漲到7832元/月,18年時間漲了6倍,但房子就漲得更多,2000年在上海中環30萬可以買一套90平米的住房,而到2018年時,同樣的房子大概需要500-600萬之間,上漲幅度將近15-20倍。這僅僅是增幅倍數對比,如果在從絕對數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因為一年收入是乘以12個月,而買房支出是單價乘以90平米。市面上流傳一句話,以往中個彩票頭獎,覺得人生就足矣,現在中個頭獎還不一定能買套像樣的房子。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房價快速上漲,有錢人買了一套,買二套,甚至更多,而沒錢人眼巴巴看著房價一天一個價,無奈也無力,其實,他們僅是需要1套自己的住房而已。當然,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在房價快速上漲過程中,國家不斷加碼調控,特別是對一二線城市採取了全方位的抑制,比如限購、限貸、限售,甚至單向提高房貸利率。但資金都是逐利的,開發商把觸角伸向廣袤的三四線城市,他們所到之處,房價都能上一個臺階,對外宣稱的就是品質住房,品質當然就要帶來溢價。

不僅是開發商,還有大量被一二線趕出來的房產投資者和炒房客。在大城市買不了,三四線自然就成了價值窪地。加之此前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量巨大,說是影響了房地產經濟健康發展,國家也給予了大量政策傾斜,被稱之為“樓市去庫存戰略”,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拆遷貨幣化政策,大量手持現金的拆遷戶紛紛湧入商品房市場,與炒房客和房產投資者一道,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去化到12個月以下的供需警戒線。沒房子賣了,房價豈有不漲之理?

擁有1套房子是剛需們的這一輩子的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並不是想買就能買的,難道是沒房子可買嗎?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人有多套房,自己卻連一套剛需房都沒有。前不久,一位知名博主大V引用公佈了一組數字,說是中國住房夠40億人居住了,而總人口才13.95億,住房空置率早已超出10%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現在各城市蓋房工地遍地,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這位大V接著發問:夜晚走在空曠的城市新區道路上,小區燈光寥寥,你手上的房子將來準備轉賣給誰?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我們無法查證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假如這個住房數據屬實的話,但為什麼房價還不見下降呢?這是擺在很多人面前的一道疑問題。事實上,一些城市一些地方的房價不但沒有下跌,而且還在以一定程度上漲。當購房者們偶有聽到一些地方房價出現鬆動、開發商打折促銷的好消息時,卻瞬間被打回了現實。因為接下來看到的是這些地方各種組織機構的行動,比如當地的房地產行業協會,以維護市場穩定秩序名義,左右出擊約談開發商並勒令收回已發出的降價通知,開發商想降價快速回籠資金的願望也只能擱一擱。在國家要求樓市穩定發展的大背景下,“不能降價”正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某種默契。有專家對此表示,幾個出頭的樣板城市在此,即使有降價需求的城市也只能跟隨這種做法。

不得不說,對於日盼夜盼房價下降的剛需購房者,或是未趕上這波房價“高鐵”的投資者們來說,確實有太多的無奈,甚至有些悲哀。好不容易等來的降價消息,就這樣活生生的被剎住了。這種糾結局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未來的房價到底怎麼走?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我們知道,房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所帶來的,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產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需求推動著房價上漲。所以,談房價就不能不提城市化建設。那麼,作為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李鐵,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看這頭銜,肯定是國家城鎮化領域的頂層設計專家。他的觀點,或能看出一些端倪,給人一些啟示。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李鐵認為,在未來很多年,我們大概都會面對這樣一個現狀,一線城市緩慢上漲。若只採取控制,不提供住房措施,上漲的趨勢只會越來越大。關於房價問題,現在只是漲幅放緩,並不意味這房價趨勢會向下,下跌是不可能的。優質資源高度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高等級城市,就意味著地價上漲和資產價格升值。所以,房價問題就是個偽命題。


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樓市,李鐵表示,由於庫存出現了大量積壓,也給地方的財政造成負擔,我們應該防止三四線城市房子過度擴張。對於解決未來城市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的房價問題,李鐵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建議,通過空間優化來解決住房需求問題,他舉例說,日本通勤區30公里,中國可能會極端一些,在核心城市30-50公里的地方蓋房子,這個價格一定只有主城的1/10,比如在北京周邊再增加10多個燕郊,房價就一定會跌。

專家的話或能給予我們些啟示,樓市發展的方向和房價的漲跌主要還是要看政策和規劃如何走,但是對於我們剛需買房者來說,太宏觀的東西我們考慮不了,畢竟結婚成家、子女教育就那些年,如果能夠得著,不得不買。當然,如果實在買不起,暫時租房也未可厚非,等有條件再說。但對於以買房保值增值為目的房產投資者來說,國家政策和城市因素是我們務必要考慮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求穩”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才是正確姿勢

房子夠40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再等等?看看國家城鎮專家怎麼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