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綜藝 真人秀 歌手 賈玲 小龍女 節目一線 2019-02-28

一線導讀:明星秀“角色”造“人設”,不應鼓勵某些聚焦亞文化,利用所謂網絡 ‘尺度紅利’來吸引觀眾,更不能誇大某些非主流的價值觀念、甚至創造矛盾挑起輿論話題博出位。

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文丨宣晶

來源丨文匯報

“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當年某婚戀節目女嘉賓的言行,曾激起觀眾的強烈反應,“拜金女”也成了眾矢之的。不久前,當事人對此事做出解釋,稱上節目是“去工作的”,“我接到指示拒絕男嘉賓,他演的是個歸國的富二代,覺得我說話不妥完全可以剪了不播……”一時輿論譁然,節目進程預設“劇本”,嘉賓聽命表演,後期斷章取義,是誰非要把故事說成觸目驚心的“事故”?

為了懸念效果,綜藝真人秀事先安排橋段或許還情有可原,但是作為面向所有觀眾的電視節目,製作播出機構放縱某些有價值偏差的觀點,甚至以期製造賣點,就免不了遭遇觸及社會價值底線的爭議。

“娛樂不等於低俗媚俗,娛樂不等於沒有價值追求。”浙江大學特聘教授吳飛認為,用泛娛樂的手法剪輯製造矛盾不可取,釋放將道德情感物質化的錯誤價值信號更是對公序良俗的挑戰。“娛樂是一種大眾需求,娛樂節目同樣遵循文化產品的規律,價值高度決定作品文化高度,商品屬性、娛樂屬性的討論前提恰恰是節目的文化屬性。”

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製造衝突、硬湊“情侶”

如此“真實”挑戰了什麼

在綜藝真人秀誕生之初,“找託說”“劇本說”“亂剪輯”就如附骨之疽與之緊緊纏繞。這幾天,某衛視一檔真人秀接連引發爭議。兩位知名運動員先後參加節目,一人被翻出陳年情史,甚至被節目組刻意安排好友“套話”,又通過後期剪輯製造爭議話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平素活潑親切的嘉賓成了說話主要靠“咆哮”,一言不合扭頭就走的“霸道女”,全家聚餐時她憤怒大吼離席,被觀眾吐槽沒教養。節目播出後,家屬忙不迭澄清真相,當事人更質疑節目剪輯歪曲事實。

有從業者透露,心機“下套”,強行“人設”,幾乎成了某些綜藝真人秀的常規套路。有位歌手在一檔真人秀裡被“塑造”成低情商、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低智少年”;到另一檔節目裡,他又變回熱情開朗的音樂小子,截然不同的“人設”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事後,這位歌手直言,後期剪輯可以隨心所欲地重塑一個人的形象,如果節目組需要把一個陽光開朗的人變得陰鬱,只要多選些匹配的鏡頭,再配上畫外音就行了。

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技術升級投資加大是把雙刃劍,綜藝真人秀如何用好資源,考量的是製播機構的技術,更考驗著從業者的操守。在一些真人秀節目中,一集節目用上幾十個機位,每天錄製十幾小時素材。從海量的素材中選取內容,濃縮進幾十分鐘的節目裡,取捨之間見職業素養見價值判斷。

對部分導演來說,為了博眼球,“衝突”是可以製造的, “情侶”是可以硬湊的,“角色”是可以扮演的——即使嘉賓沒有完全照著“劇本”演,也可以靠後期剪輯來實現。至於是否真實合理,是否合乎社會道德規範,常常被他們忽略。

應對信任危機

要秀“真”,更要有“善”的引領

在圈內有一種聲音,“綜藝成不成,一半看演員陣容,一半看後期”。優秀的前期策劃和後期剪輯可以給節目加分。然而,當綜藝真人秀一味追求“秀”的效果,過多寄希望於對現有素材的剪輯與配音上,後期“製作”就漸漸變了味,甚至導致綜藝真人秀的“信任危機”。

如此真人秀騙不過觀眾的眼睛。在某真人秀錄製中,李若彤被賈玲惡搞的“小龍女”逗笑,節目播出時賈玲的鏡頭卻被替換劉亦菲和陳妍希,生造出“三代小龍女不和”的假新聞。

還有競賽者對導師冷言冷語,看起來很有意見,網友通過對鏡頭的推敲還原錄製時的正常順序,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類似事件在綜藝節目中頻繁出現,不僅受到當事人的責問,也引起觀眾討論與質疑,真人秀的口碑亦逐漸崩塌。

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真人秀的價值在哪裡?

“作為文化產品,價值引領和娛樂功能的有機平衡,應該成為綜藝真人秀的底色。”真人秀最初的設置就是給觀眾提供借別人的故事來反思自身生活選擇的機會。“不應鼓勵某些聚焦亞文化,利用所謂網絡 ‘尺度紅利’來吸引觀眾,更不能誇大某些非主流的價值觀念、甚至創造矛盾挑起輿論話題博出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認為,無論網上網下,綜藝真人秀都應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來引領觀眾,達成文化產品的文化娛樂功能融入正向價值觀的積極效果。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題材突破,讓人看到更多真人秀拋開八卦矛盾,可以大有作為,例如一檔開創航天主題題材先河的真人秀,就以沉浸式的體驗為觀眾呈現航天員的訓練生活。孫佳山說:“從明星秀‘角色’造‘人設’,到呈現真實的生活,綜藝真人秀的改變不僅涉及文化產品的升級換代,更應該成為觀察今天社會發展的切口。”

真人秀頻繁斷章取義,綜藝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