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萬古春歸夢不歸——宗璞《北歸記》讀後

張抗抗:萬古春歸夢不歸——宗璞《北歸記》讀後張抗抗:萬古春歸夢不歸——宗璞《北歸記》讀後

2019年開初,宗璞先生四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終卷《北歸記》,終於與翹盼已久的讀者見面。自《南渡記》1988年出版之後,《東藏記》《西征記》相繼問世,《北歸記》是最後一部收官之作。《北歸記》的出版,無論於作者、於讀者、於文學,都是一件令人歡喜慶幸的大事。宗璞先生前後耗時歷時三十餘年寒暑,苦累經年,以九十高齡終成百萬字長卷,可謂一個文學奇蹟。

《野葫蘆引》全本四卷,寫了抗戰期間明侖大學南遷堅持辦學,至抗戰結束回到北平的艱難歷程:日本侵華的烽煙下,華北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書桌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不能被戰火吞噬——南渡的是珍貴的典藏書籍,有了書本就有了課堂——講臺、書桌、教師,創辦新校園——最後,移動的書桌回到北平,象徵知識與文明的復歸。若是從地圖上看,這條由北至南縱貫國土的轉場路線:逃離—安身—求知—困守—成長—迴歸,是一場師生們以書籍對抗侵略的知識保衛戰,頗似“飛去來”首尾對接的一道完美曲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圈。師生們終於平安北歸,但那些在滇西保衛戰犧牲的勇士,卻永遠留在了那裡,夜夜歸夢難成。(取自《北歸記》序曲“歸夢殘”)。又恰如《東藏記》序曲“春城會”所寫:東流水浩蕩繞山去,豈止是斷腸聲。

宗璞先生從五十多歲開始“憂心南渡”,至九十歲“慨然北歸”,有誰能像她那樣,用後半生三十多年時間,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完成這部大書。從“渡”到“歸”,由“藏”到“徵”,四字箴言寓意深遠。“渡”是劫難中的歷練、“藏”是隱蔽的鬥智迂迴、“徵”是出擊與抵抗,而“歸”,不僅是地理概念上劫後餘生的迴歸故園,而且是一代知識分子在危難之中苦覓歸途、於風暴的迷惑與彷徨中尋找靈魂歸宿的精神之旅。如此龐雜的故事結構、浩大的小說體量、縱貫半個中國的地理空間、長達一個甲子的時間跨度,故事起伏起落、雲捲雲舒,其駕馭難度可想而知。書中數個家庭的聚散離合、近百位人物的命運跌宕,鮮活靈動頗有《紅樓夢》旨趣,經脈分明紋絲不亂。詩經有言:式微,式微!胡不歸?然而即使天明,縱然北歸,卻非凱旋和終結,北歸後又如何?《北歸記》為此後半個多世紀的“重渡”和“再藏”作出了意味深長的鋪墊。宗璞先生在“後記”中寫道: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十字路口奮鬥。一直以為進步了,其實是繞了一個圈。這一句,大約是釋讀《北歸記》的鑰匙。

我讀《北歸記》,如同前三卷,始終沉浸於一種濃郁的知識分子氣場及校園氛圍之中。我在書頁的叢林裡行走,從昆明到重慶再到北平,我走過躁動濡溼炎熱的南國、走過破敗待興重修的校園,空氣中瀰漫著樹葉和青草的氣味,課堂上飛舞著書本粉筆的微塵。我不斷地感到驚訝驚詫驚喜,而後是更深的感佩欽佩與讚佩。儘管對於宗璞先生典雅優美的文字有足夠的準備,卻仍然難以相信,九十歲的作家可以有如此強勁的筆力和縝密的思維。

我驚詫書中的青春人物群像,個個率真可愛、洋溢著理想的光澤與豐沛的激情。他們出生於受過“五四”新思想薰陶的知識分子家庭,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南渡之初還是稚氣未脫的少男少女:嵋、峨、合子、玹子、穎書、慧書、無因、無採、衛葑、瑋……在炮火中輾轉求學,經歷了物資匱乏、疾病飢餓、生死離亂等種種困苦,在國家民族危難中長大。“出走”八年,歸來已是青年。北歸之後,作品的色彩逐漸變得鮮亮,校園裡除了上課,開始有了朗誦會音樂會溜冰舞會等集體活動,空氣中飄蕩著年輕人的歡聲笑語,作者需要擁有何等刻骨銘心的記憶,才能夠把青春時光的苦悶愁緒、心情語氣場景,栩栩如生地一一還原?

我驚詫其中女主人公嵋的形象塑造,那位聰穎冷靜柔情理性的孟家二小姐,被作者設計為一個數學系的學生。嵋因寄望科學救國而選擇了數學,嵋所崇仰的數學原理和數學公式的專業知識,讀來天衣無縫,可知作者暗自對數學下了一苦功夫,或許作者年輕時也曾是熱愛數學的吧?如果說嵋的父親孟樾是全書的精神支柱,那麼嵋就是該書的靈魂人物。戰亂與艱辛使她從一個養尊處優的乖乖女,成長為一個可替父親分憂為家庭擔責的“頂樑柱”;也使她從一個品學兼優的理科生,成長為一個有獨立見解的知性女子,因此,有人將北歸解讀為一部青春成長小說或愛情小說。然而,筆者的用意絕不止於此——嵋不是一個人雲亦云隨波逐流的人,她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不從眾不流俗勤思善思,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詩書音樂的滋養、良好的古典文學根基,使這個數學系的女生擁有豐富的內心情感。抗戰勝利,她的未婚夫莊無因選擇了去美國留學,後因內戰而不得歸。北歸即是別,別後再難歸。北歸歡慶日,最是傷心時。作者把嵋的憂傷和深情,把握得細緻感人。有《北歸記》序曲為憑:把河山還我,光燦燦拖雲霞,氣昂昂傲日星。卻不料伯勞飛燕各西東,又添了刻骨相思痛……

我驚喜《北歸記》的敘事語言,仍然如同前三卷那麼精緻而洗練,擬人寫景敘事抒懷對話,都是乾乾淨淨恰到好處,簡潔節制,增一分則贅、減一分則損,決不糾纏更不冗餘。宗璞自《紅豆》始建優雅雋永的文字風格,至《南渡》已爐火純青,復至《北歸》達到極致,今人難以超越。

我亦感佩《北歸記》中老一代知識分子群體形象的塑造,以孟樾為主軸的老教授們,從校園到方壺圓甑小院,清貧持守忙中有序,千頭萬緒收拾舊河山。北歸後,黨派紛爭,物價飛漲,社會動盪,校園的生存境遇、生存環境比戰時更為複雜艱難。民主夢想寄予誰家?人心終歸何處?每個人都在重新作出選擇。《北歸記》之可貴,與此前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同類題材作品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秉持“獨立知識分子”意志,恪守“獨立知識分子”立場,以客觀、中性的敘事姿態,描述了教授們與學生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地,堅持學術自由獨立與思想獨立,任由心靈“乘風歸去”的形態。《北歸記》序曲“歸夢殘”雲:怎忍見舊時庭園。斬不斷,理不清,解不開,磨不平,恨今生!又幾經水深火熱,繞數番陷人深井。

我也因而愈發欽佩宗璞先生。《北歸記》寫出了抗戰結束後,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權力與制度更為激烈的衝突,戰事雖止,餘燼未熄,預示著民族莫測的未來。細讀《野葫蘆引》四卷,讀者會對群星璀璨的民國時代留下鮮明、具體、真切的印象。民國是推翻帝制後一個思想自由活躍、百家爭鳴的文化新生期,前後歷時僅三十餘年,已然學術大師輩出、先驅異峰突起。那是一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年代,也是近代史上西方科學與民主啟蒙思潮洶湧澎湃、清理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糟粕最有成效的時期。可惜這些救贖後來都中斷了。正如《北歸記》終曲“再從頭”所寫:天堂曲搭就了地獄門戶……幾曾見修成正果準畫圖……對一天飛雪理前情,痛煞人這許多生生死死忍回顧。

還必須提到對《野葫蘆引》全書詞曲的讚佩,《北歸記》亦然。宗璞先生具有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文句頗具紅樓神韻,紅樓殘痕滲透入骨。該書以序曲、間曲、終曲貫通,詞曲既是小說人物情感的寄託、抒發與補充,也是每一章節的點睛之筆。那些詞曲字字珠璣聲聲泣血,用去宗璞先生多少心力呢?她的創作態度之嚴謹、精神風貌之頑韌、耐力意志之長久、才情才思之敏捷,我輩愧之不及。以《北歸記》終曲“雲在青天”為例:到如今,陰晴知曉淚如雨,又幾曾打破那葫蘆底。卷定了一甲子間長書軸,收拾起三十三年短禿筆。先生們請安息,弟兄姊妹長相憶。過去的已成灰,未來的仍是謎。

每每想到宗璞先生三十年寒暑悉數奉於一書,近年來她更是視力模糊、單耳失聰、椎管狹窄引起眩暈,高血壓導致腦溢血,實在心痛不已。她幾乎是以半殘之軀蹣跚“北上”,終於躍過終點紅線安然北歸,是何等幸事。唯一遺憾的是,《野葫蘆引》末卷《接引葫蘆》,在出版之前被“緩存”,等於全書缺了一個最重要的尾聲。《接引葫蘆》是《野葫蘆引》這部大書所有人物的命運“終結”,熬過了抗戰、熬過了三年飢餓內亂的明侖師生,其中很多人最後沒能熬過“文革”。民主自由終究是一個未竟的夢想。缺了最後這個結尾,目前出版的《北歸記》只能算“半部紅樓”,甚至是一部殘本。然而,縱使殘缺,該作品的大家氣派與文學經典氣象,已然遺世獨立。宗璞對此似乎早有預感,終曲“雲在青天”中有句雲:縱然是一次次風波平又起,終難改雲在青天水流地。萬古春歸夢不歸……

因而,我讀《北歸記》,讀出的是一個“不歸”。腦子裡依舊浮上那一句:式微,式微!胡不歸?

宗璞先生在《北歸記》的後記中,平靜地向大家作了告別。她寫道:一是告別我經過和我寫的時代。父母把孩子養大,好像重新活了一次,寫一部書也是重新活了一次……二是告別書中的人物,他們都是我熟悉的人是我“再摶””“再煉”“再調和”創作的人,但又是完全嶄新的人。我把自己的生命給了他們,我不知道我的貞元之氣能不能讓他們活起來,能活多久,我盡力了……需要奮鬥的事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而我,要告別了。

我卻想對宗璞先生說:您創造了那些嶄新的人物,把他們(她們)留在了書中,儘管這部書的文字和故事的集聚,算得是“為了告別的聚會”。但您不會與他們告別,因為他們(她們)將會長久地活下去,活在讀者心裡。

腦子裡驀然跳出《北歸記》中所引的李商隱詩句: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若是萬古春歸夢不歸,那麼,這個時代的人,究竟夢歸何處呢?

——

張抗抗:萬古春歸夢不歸——宗璞《北歸記》讀後

《北歸記》是多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第四卷。《野葫蘆引》以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合大學的生活為背景,生動地刻畫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深刻而細膩地展現他們對親人朋友的大善、對祖國民族的大愛、對入侵之敵的大恨、對亡國之禍的大痛。在民族危亡的歲月裡,這些布衣長衫的讀書人為中華文化源流不絕忘我奮鬥直至犧牲生命。《野葫蘆引》的寫作歷時三十三年,摶煉琢磨,精雕細刻,終成大器。《北歸記》再現明侖大學師生結束八年顛沛流離,返回北平之後,紛繁錯綜的現實生活。勝利塵埃落定,內戰烽煙又起。歷史鉅變的前夜,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命運,父一輩的擔憂,子一輩的情緣,所有的一切,凝聚在宗璞的筆端,溫暖而沉重,鮮明又迷茫。

張抗抗:萬古春歸夢不歸——宗璞《北歸記》讀後

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當代作家。哲學家馮友蘭之女,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退休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文化的深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耳濡目染,宗璞的作品蘊含著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人文思想的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高雅格調。主要作品有《紫藤蘿瀑布》《西湖漫筆》《紅豆》《尋月記》等,出版了多種小說童話散文選集。由《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接引葫蘆》組成的多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是宗璞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北歸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