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前227年戰國地圖


當時的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交往遠方的國家,攻克周圍的國家。當時齊國的政權並不掌握在齊王手裡,而掌握齊王建的母親手中,歷史上稱之為叫君王后。

在幾十年裡,齊國的國事都由她來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各國交好,齊國幾十年沒有戰事,從表面上看,是非常太平的,而在她的一手包辦下,她的兒子齊王建這幾十年的生活也非常愉快。

但是,他媽媽不可能陪他一輩子,在臨終之前,君王后就把齊王建叫到跟前,打算給他推薦幾個可用之才。齊王就說,那請您把這幾個人的名字寫下來吧。結果君王后拿起筆來就寫不下去了,只說了一句話,“老婦已忘矣。”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已經忘了。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前227年戰國地圖


當時的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交往遠方的國家,攻克周圍的國家。當時齊國的政權並不掌握在齊王手裡,而掌握齊王建的母親手中,歷史上稱之為叫君王后。

在幾十年裡,齊國的國事都由她來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各國交好,齊國幾十年沒有戰事,從表面上看,是非常太平的,而在她的一手包辦下,她的兒子齊王建這幾十年的生活也非常愉快。

但是,他媽媽不可能陪他一輩子,在臨終之前,君王后就把齊王建叫到跟前,打算給他推薦幾個可用之才。齊王就說,那請您把這幾個人的名字寫下來吧。結果君王后拿起筆來就寫不下去了,只說了一句話,“老婦已忘矣。”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已經忘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影視作品中的齊王建


這說明這幾十年以來,齊國所有的事情,的確都掌握在君王后手裡,但她事先並沒有事先和齊王建交代哪些大臣可用,甚至直到自己臨終前居然把大臣們的名字都忘掉。

所以等到君王后去世後,齊王建完全不具備基本的行政能力。他任命了一個新的宰相,這個宰相叫後勝,此人特別貪財,收受了秦國給他的賄賂。於是,他就一向主張齊國不要跟秦國發生衝突,齊王也完全相信了他的話,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齊王建完全沒有主見。

秦國把其它五個國家給打下來以後,要求齊王建到秦國去朝見,很多收受了秦國賄賂的大臣就建議齊王建前去。這個時候,是一個看門的將領對他說,“我們立王是為了這個國家,王的存在,是這個國家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現在你怎麼可以拋下國家,隻身前往秦國。這個國家一旦沒有領袖,它將陷入一種怎樣的狀態?你考慮過嗎?”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就回來了。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前227年戰國地圖


當時的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交往遠方的國家,攻克周圍的國家。當時齊國的政權並不掌握在齊王手裡,而掌握齊王建的母親手中,歷史上稱之為叫君王后。

在幾十年裡,齊國的國事都由她來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各國交好,齊國幾十年沒有戰事,從表面上看,是非常太平的,而在她的一手包辦下,她的兒子齊王建這幾十年的生活也非常愉快。

但是,他媽媽不可能陪他一輩子,在臨終之前,君王后就把齊王建叫到跟前,打算給他推薦幾個可用之才。齊王就說,那請您把這幾個人的名字寫下來吧。結果君王后拿起筆來就寫不下去了,只說了一句話,“老婦已忘矣。”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已經忘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影視作品中的齊王建


這說明這幾十年以來,齊國所有的事情,的確都掌握在君王后手裡,但她事先並沒有事先和齊王建交代哪些大臣可用,甚至直到自己臨終前居然把大臣們的名字都忘掉。

所以等到君王后去世後,齊王建完全不具備基本的行政能力。他任命了一個新的宰相,這個宰相叫後勝,此人特別貪財,收受了秦國給他的賄賂。於是,他就一向主張齊國不要跟秦國發生衝突,齊王也完全相信了他的話,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齊王建完全沒有主見。

秦國把其它五個國家給打下來以後,要求齊王建到秦國去朝見,很多收受了秦國賄賂的大臣就建議齊王建前去。這個時候,是一個看門的將領對他說,“我們立王是為了這個國家,王的存在,是這個國家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現在你怎麼可以拋下國家,隻身前往秦國。這個國家一旦沒有領袖,它將陷入一種怎樣的狀態?你考慮過嗎?”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就回來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回來以後,另一位大夫就對他說,“我韓、趙、魏這三國滅亡以後,流亡到我們國家的大夫非常多,如果把一部分軍隊調撥給他們,幫助他們復國,我們的勢力就可以往西推進,進入到三晉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借助他們的力量,繼續和秦國抗衡,不至於滅亡。”

結果齊王一聽,覺得太複雜了,此前君王后在的時候,好像沒說過可以這麼幹,於是就此罷了。所以,齊王沒有去秦國,但他也沒有進入到一種積極備戰的狀態。

於是,當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史書上說,齊國“民莫敢格者”,沒有一個老百姓敢參與戰鬥,因為前面幾十年,在太后主持之下,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已經不知道戰爭是什麼了。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前227年戰國地圖


當時的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交往遠方的國家,攻克周圍的國家。當時齊國的政權並不掌握在齊王手裡,而掌握齊王建的母親手中,歷史上稱之為叫君王后。

在幾十年裡,齊國的國事都由她來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各國交好,齊國幾十年沒有戰事,從表面上看,是非常太平的,而在她的一手包辦下,她的兒子齊王建這幾十年的生活也非常愉快。

但是,他媽媽不可能陪他一輩子,在臨終之前,君王后就把齊王建叫到跟前,打算給他推薦幾個可用之才。齊王就說,那請您把這幾個人的名字寫下來吧。結果君王后拿起筆來就寫不下去了,只說了一句話,“老婦已忘矣。”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已經忘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影視作品中的齊王建


這說明這幾十年以來,齊國所有的事情,的確都掌握在君王后手裡,但她事先並沒有事先和齊王建交代哪些大臣可用,甚至直到自己臨終前居然把大臣們的名字都忘掉。

所以等到君王后去世後,齊王建完全不具備基本的行政能力。他任命了一個新的宰相,這個宰相叫後勝,此人特別貪財,收受了秦國給他的賄賂。於是,他就一向主張齊國不要跟秦國發生衝突,齊王也完全相信了他的話,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齊王建完全沒有主見。

秦國把其它五個國家給打下來以後,要求齊王建到秦國去朝見,很多收受了秦國賄賂的大臣就建議齊王建前去。這個時候,是一個看門的將領對他說,“我們立王是為了這個國家,王的存在,是這個國家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現在你怎麼可以拋下國家,隻身前往秦國。這個國家一旦沒有領袖,它將陷入一種怎樣的狀態?你考慮過嗎?”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就回來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回來以後,另一位大夫就對他說,“我韓、趙、魏這三國滅亡以後,流亡到我們國家的大夫非常多,如果把一部分軍隊調撥給他們,幫助他們復國,我們的勢力就可以往西推進,進入到三晉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借助他們的力量,繼續和秦國抗衡,不至於滅亡。”

結果齊王一聽,覺得太複雜了,此前君王后在的時候,好像沒說過可以這麼幹,於是就此罷了。所以,齊王沒有去秦國,但他也沒有進入到一種積極備戰的狀態。

於是,當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史書上說,齊國“民莫敢格者”,沒有一個老百姓敢參與戰鬥,因為前面幾十年,在太后主持之下,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已經不知道戰爭是什麼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後來,秦國的國君騙齊王說,“你若投降,我封你五百里地,咱們就這麼結束戰爭吧。”齊王相信了,結果秦國國君根本沒有兌現給他五百里封地的諾言,而是讓他住在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之間,齊王建最後就死在了這裡。

或許有人會說,齊王的悲慘結局都怪那些饞臣,但仔細想一想,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嗎?君王后一直到死,還沒有把這個國家的大臣,哪些是可用的告訴齊王建,始終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覺得自己替兒子辦了很多事情。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一件好的事情嗎?未來的走向,她能夠預料到嗎?未必。所以,替孩子把什麼問題都解決,也不見得是一件好的事情。

"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去包辦很多事情。但這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資治通鑑》中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齊國末代君主齊王建。

秦國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相繼吞併了魏、趙、韓、楚等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一直沒有和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因為,齊國遠在東邊,是離秦國最遠的一個國家。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前227年戰國地圖


當時的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交往遠方的國家,攻克周圍的國家。當時齊國的政權並不掌握在齊王手裡,而掌握齊王建的母親手中,歷史上稱之為叫君王后。

在幾十年裡,齊國的國事都由她來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各國交好,齊國幾十年沒有戰事,從表面上看,是非常太平的,而在她的一手包辦下,她的兒子齊王建這幾十年的生活也非常愉快。

但是,他媽媽不可能陪他一輩子,在臨終之前,君王后就把齊王建叫到跟前,打算給他推薦幾個可用之才。齊王就說,那請您把這幾個人的名字寫下來吧。結果君王后拿起筆來就寫不下去了,只說了一句話,“老婦已忘矣。”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已經忘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影視作品中的齊王建


這說明這幾十年以來,齊國所有的事情,的確都掌握在君王后手裡,但她事先並沒有事先和齊王建交代哪些大臣可用,甚至直到自己臨終前居然把大臣們的名字都忘掉。

所以等到君王后去世後,齊王建完全不具備基本的行政能力。他任命了一個新的宰相,這個宰相叫後勝,此人特別貪財,收受了秦國給他的賄賂。於是,他就一向主張齊國不要跟秦國發生衝突,齊王也完全相信了他的話,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齊王建完全沒有主見。

秦國把其它五個國家給打下來以後,要求齊王建到秦國去朝見,很多收受了秦國賄賂的大臣就建議齊王建前去。這個時候,是一個看門的將領對他說,“我們立王是為了這個國家,王的存在,是這個國家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現在你怎麼可以拋下國家,隻身前往秦國。這個國家一旦沒有領袖,它將陷入一種怎樣的狀態?你考慮過嗎?”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就回來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回來以後,另一位大夫就對他說,“我韓、趙、魏這三國滅亡以後,流亡到我們國家的大夫非常多,如果把一部分軍隊調撥給他們,幫助他們復國,我們的勢力就可以往西推進,進入到三晉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借助他們的力量,繼續和秦國抗衡,不至於滅亡。”

結果齊王一聽,覺得太複雜了,此前君王后在的時候,好像沒說過可以這麼幹,於是就此罷了。所以,齊王沒有去秦國,但他也沒有進入到一種積極備戰的狀態。

於是,當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史書上說,齊國“民莫敢格者”,沒有一個老百姓敢參與戰鬥,因為前面幾十年,在太后主持之下,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已經不知道戰爭是什麼了。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後來,秦國的國君騙齊王說,“你若投降,我封你五百里地,咱們就這麼結束戰爭吧。”齊王相信了,結果秦國國君根本沒有兌現給他五百里封地的諾言,而是讓他住在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之間,齊王建最後就死在了這裡。

或許有人會說,齊王的悲慘結局都怪那些饞臣,但仔細想一想,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嗎?君王后一直到死,還沒有把這個國家的大臣,哪些是可用的告訴齊王建,始終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覺得自己替兒子辦了很多事情。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一件好的事情嗎?未來的走向,她能夠預料到嗎?未必。所以,替孩子把什麼問題都解決,也不見得是一件好的事情。

《資治通鑑》中的歷史教訓:總為孩子做決定,孩子的結局會怎樣?


更關鍵的是,每一個孩子,總有一天都必須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他們必須要有應對的能力,而這樣一種能力,不是天生的,如果沒有給他一個成長的過程,所有的事情,你都替他決定好了,忽然有一天需要他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怎麼辦?

我想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我們現在很多家長是不是也該放緩一下腳步,好好想一想,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或者說,我們反思一下,是不是過於自信了,相信自己的判斷就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很沉重的問題,也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移步“姜鵬歷史沙龍”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歷史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