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登陸榆林 盤點其與公共自行車的異同

自行車 騎行 盤點 社會 在榆林網 2017-05-29
共享單車登陸榆林 盤點其與公共自行車的異同

上週末,“共享單車登陸榆林中心城區”的消息在榆林人的微信朋友圈裡刷屏,最近幾天,幾乎走到哪兒都能看到騎著“小黃車”優哉遊哉的人們。其實,自去年5月25日起,榆林中心城區就有了公共自行車服務。那麼,這兩種服務模式有哪些異同?帶著這一問題,記者日前進行了調查。

屬性——

從根本上說,公共自行車是政府倡導綠色出行的手段,屬性偏向公益,在我市是由市城投公司負責運營管理。而對於共享單車來說,儘管掛著創新、互聯網+等高大上的名頭,但其作為一種企業行為,利益必將是追求的主要目標。

模式——

公共自行車提供的是“點對點”服務,即從固定的地點使用城市“一卡通”取出自行車,歸還時也只能還至指定地點。經過一年的發展,中心城區內已經建設有161個可自由取還的服務點,投放公共自行車3100餘輛。而共享單車通過手機掃碼即可完成租用和費用支付,最大的特點是隨取隨停。

資費——

鑑於其公益屬性,公共自行車在使用的第一個小時內不收取費用。而此次登陸榆林的ofo共享單車,租用價格針對普通用戶和學生、教職工用戶有所區別,普通用戶為每小時1元、每天2元封頂,通過認證的校園師生用戶則為每小時0.5元。

安全——

考慮到自行車騎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共享單車出現較早的如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出臺的關於共享單車管理《徵求意見稿》中,都對共享單車企業應當承擔的安全責任作出了要求,如購買保險、專人維護、強制更新等。而上述這些要求,在我市的公共自行車中已有較成熟的機制,並付諸實施。

受眾——

從記者隨機採訪情況來看,40歲以下市民對共享單車的歡迎程度較高。採訪中,不少正在使用共享單車的年輕人稱,只是單純為了體驗這個新生事物。而40歲以上的人群,出於擔心賬戶安全、手機使用不熟練等因素,表示仍有疑慮。公共自行車則有一個優勢,即目前已有1.7萬多的持卡用戶,日均使用超過4000輛(次)。(完)

有趣、有料、有主見。在榆林網,打造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體!現向全市各企事業單位招募特約通訊員若干名;招募各區縣主編一名。聯繫及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