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早已火遍全球 國外都是怎麼管理的?

自行車 法國 美國 阿姆斯特丹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5
共享單車早已火遍全球 國外都是怎麼管理的?

“古有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今有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今年共享單車以破竹之勢衝進了中國新四大發明的榜單。

如今黃色ofo、橙紅色的摩拜、藍色的bluegogo……湊齊一條彩虹有餘的共享單車在國內城市遍地開花。實時定位、掃碼開鎖、停車地點靈活再加上時不時的紅包獎勵、免費騎行……改善了“最後一公里”難題的單車們讓人慾罷不能。支付寶上線的“掃一掃騎單車”功能,更是統一了共享單車平臺,首批接入ofo、永安行、小藍、hellobike、funbike、優拜6家共享單車,共計600萬輛共享單車,覆蓋全國50個城市,免除用戶一個個下載APP的煩惱。

事實上早在1965年,第一輛“共享”概念自行車就誕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1995年,第一批“系統化”公共自行車出現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2007年,第一家真正意義商業化共享單車公司問世法國巴黎。那麼,如今世界各國的共享單車都長啥樣呢?國外的共享單車怎麼騎?和我們國內的共享單車有何不同呢?

自行車共享在歐洲已經多年。

*2002年,維也納和科爾多瓦率先推出了“自行車共享”活動。

*2007年巴黎推出超大規模“自行車共享”計劃,投入使用的自行車數量超過1萬輛。

*倫敦、巴塞羅那等城市都有類似項目。

*現在僅美國就有120多個單車共享的項目,這些共享單車每個月都要跑過幾百萬英里。

在國外,許多國家同樣走在發展和管理共享單車的路上,他們的共享單車都有哪些模式呢?

法國巴黎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Velib年均利潤高達2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成了世界上首個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車租賃項目的國家。同時也是除中國之外最大的自助式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使用方式:註冊App

可以通過下載的手機APP“Velib”來確定周圍的可租自行車和可歸還車位。

收費方式:會員按年消費

法國巴黎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Velib。加入會員後,每年只要繳納29歐元(相當於在巴黎搭乘20次地鐵的費用)便可使用。

停放方式:車樁

與國內共享單車停放方式不同,Velib仍需車樁才能夠實現停靠。

支付方式:

一共有三種支付方式——carte bancaire 銀行卡支付、Par chèques bancaires 支票交押金、Par Autorisation de prélèvement (ADP)輸入銀行賬戶信息,直接扣錢。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巴黎Velib共享單車公司提出首個“未成年自行車計劃”,即專門向孩子們開放的共享單車。目前Velib共提供4種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單車種類,通過不同的頭盔顏色加以區分,使得共享單車打開了面向各個年齡層面的市場。國內或許也可以嘗試此種做法。

效仿法國巴黎的做法,2010年倫敦同樣推出了自行車出租服務。

倫敦公共自行車的App界面裡,列出了當前定位附近的租車點,並且顯示出每個站點目前可以租用的車輛數量以及空餘停車樁數量。通過App可以完成[約車]的步驟,但是它仍然沒有脫離停車樁而存在,要想還車,仍然得找到一個 docking station 才行,不是完全的「智能共享單車」。

停放方式:依靠車樁

收費方式:半小時內免費,30至60分鐘1英鎊,超3小時費用大幅上升

支付方式:主要是信用卡和借記卡

特色:2016年,倫敦的11500輛公共自行車安裝了Blaze激光燈,這樣可以讓騎車者在夜間更加醒目,提高了安全性。

與中國城市五彩斑斕、形狀各異的共享單車不同,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共享單車穿著大紅外衣。美國各大城市有多個共享單車公司,但都各居一地,尚未形成競爭格局。

名為capital bike share的共享單車2010年誕生。迄今在華盛頓及周邊城市共有約400個停放點,共投放3700餘輛自行車。

在國內,共享單車備受追捧的背後,湧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少。為了更好的規範、管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5月22日,交通運輸部對外發布《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進行為期兩週的公開徵求意見。

在國外,單車的共享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美國有具體的法律規定,最高可罰1200美元

美國法律規定夜晚自行車行駛要開車燈、使用者要戴安全帽,想要進軍北美市場的中國共享單車因此也必須改變自行車的設計。運營首都華盛頓共享單車的公司規定,對於車輛丟失,最高需要客人支付1200美元。

法國Velib曾被走私到海外,成功與資本及政府分不開

上文提到的法國Velib的成功之路並非一直順風順水。最初投放的1萬輛公共自行車中,80%遭到毀壞或偷竊,它們中的許多被丟棄到塞納河中,甚至被走私至海外。

針對這一問題,Velib同樣棋高一著:

一方面,巴黎市政府與運營商達成協議,每年支出400萬歐元用於更新及維修損壞的自行車;

另一方面,對系統進行降價,讓更多藍領階層對系統有歸屬感;

此外,Velib還通過贈送免費使用時間的方式,鼓勵人們將自行車歸還至指定的地點。

荷蘭:巧設“自行車市長”

2016年,由市政官員和自行車協會成員組成的陪審團推舉在自行車生產商捷安特公司任職的安娜·魯特納出任阿姆斯特丹首任“自行車市長”。雖然被冠以“市長”美名,但魯特納並非市政官員,更沒有直接行政權,而是受僱於非政府組織。她的工作是傾聽各方意見和建議,在政府、民間組織和民眾之間搭建溝通橋樑。

德國:專門的自行車警察、騎自行車也要考駕照

德國自行車警察屬於警察隊伍的一部分。他們騎著特製的自行車,佩戴頭盔,身著背部印著“自行車警察”字樣的緊身自行車服,腰間還佩有手槍和警棍。

自行車警察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維持自行車交通秩序,包括公共自行車,對違規者進行記錄、罰款及教育;二是進行自行車駕照培訓考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