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女司機自行車版:為何“反擊潑婦”會被正義化?'

"
"
保時捷女司機自行車版:為何“反擊潑婦”會被正義化?

因“保時捷女司機”的“一巴掌”,“自行車版大媽”的“揮雨傘”也觸發輿論的圍觀。事情的來龍去脈,簡單歸結為“騎車逆行撞單車,揮傘打人被反擊”,並且,從視頻中來看,兩車相撞前,對向騎車男子已經採取減速措施,而女子卻揮雨傘打向對方,後遭到男子揮拳反擊。

據悉,女子受傷,至今住院,男子已無大礙。當地村民稱,互毆雙方此前相識,該女子丈夫為村幹部,兩三年前曾與男子家人發生口角。從這些細枝末節的碎片中,貌似隱藏著兩種論斷,一種是女子仰仗丈夫打人,男子正當反擊;一種是二者有積怨,見面起衝突。不過,這些都是基於旁觀者的視角。

當然,女子的兒子稱“男子辱罵在先,母親動手在後”,並且從男子回擊的過程來看,確實動手不輕,這就使得事件更加充滿爭議。不過,總體來看,在事件沒有完全釐清之前,輿論的站位,基本都在男子一邊,只不過有較為憐憫的同情,會覺得女子不該被打那麼重。

只是,很多事情的處理,絕大多數人,並不會將分寸感做到恰到好處。尤其,對於紛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視頻的時候,會覺得事件邏輯一目瞭然。於此,才會很自然地將“自行車版”抽離出來,與“保時捷”女司機進行對照式的評判。

坦白講,豪車也好,單車也罷,本質上只是交通工具。而真正觸發紛爭的,還是人的認知分歧。事實上,如果覆盤這兩起紛爭,都是不值一提的“雞毛事兒”,但是,因當事者的不冷靜,太囂張,就觸發更大的風波。與此同時,處於“挑事兒”一端的還都是女性,這就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所以,在輿論上,很自然的就會設定為“潑婦論”。當然,“潑婦論”本身,並非只是性子烈那麼簡單,多數時候跟人的認知,財富,權勢相關。雖然不是絕對性的,但八九不離十。所以,但凡“潑婦被反擊”,輿論只會叫好,不會有半點同情,而這也是這兩起事件中,較為明顯的趨勢特徵。

從“反擊潑婦”到“正當回擊”,其實是兩種概念的混為一談。“反擊潑婦”更多是基於道德審視,“正當回擊”卻是站在法理層面對個體權益的看待。前者屬於群體視角,後者屬於個體視角。不過,這裡面卻存在微妙的變化。道德審視中,會強調一定的回擊尺度,但並不會同情,法理尺度中,並不強調回擊尺度,但會考慮回擊結果。

所以,對於兩位被回擊的女子,人們都是“看著真疼”,卻並不同情。甚至,人們認為,這是對她們最好的教訓。因為,虛張聲勢,囂張跋扈,這在市井的秩序中,早已被打上無賴的標籤。所以,無論她們被如何反擊,都會成為自作自受的範本。

當然,有人會拿“女性弱勢”的律令說話。只是,在這兩起事件中,早已超出男女性誰弱誰強的範疇,轉而更為觸目的是,人與人之間本不該彼此狩獵,尤其是肆意妄為,飛揚跋扈的侵犯。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從出手的一刻,就已經被釘在恥辱柱上。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飛揚跋扈”的人,都憤怒不已。尤其,對於“狐假虎威”的人設,更是如此。所以,但凡出現富婆,官太,富二代,官二代行為囂張時,人們都不自覺得怒火中燒。所以,對於“保時捷女司機自行車版”而言,同樣難以逃離這樣的審視,即便丈夫只是一個村幹部。

雖然,在事實釐清之前,任何論斷都顯得虛妄,但是,輿論從來不管這些道理,只會以經驗式的判斷,進行無休止的洗刷。當然,我們也常講,任何事兒,都不會空穴來風。所以,既然言行出,就要受審視,這應該沒毛病。誰讓你,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呢?

畢竟,在市井流俗裡,很多事情並不是只靠道理運行的。如果,一個人不講道理,輿論的反撲往往更不講道理。如果說,“一巴掌”,“揮雨傘”不是大事兒,確實也講得通。但是,從公共秩序的視角看,或許就不是這樣。所以,回擊的層面上,就會顯得無底線。

不得不說,隨著個體權益意識的強化,人們在紛爭中遇到打擊,已經不再會強忍著,而是選擇奮起反擊。說到底,這是好事情兒。一個健全的社會下,不僅需要公共力量維持個人安危,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個體也應該有安全的考慮,以備突發事件的時候,進行起碼的自我保護。

一個最讓人厭惡的講法,就是“勸受害者”寬宏大量。殊不知,有太多人,就是因為“寬宏大量”而陷入各種欺凌之中。所以,該反擊的時候,必須反擊。這世界,最根本的秩序不是誰對誰負責,而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只有如此,人與人才能回到最本真的交互上來。

所以,人們常講“素質論”,我一向覺得,有些虛頭巴腦。無論善者,還是惡人,都應該知道利弊。所以,當一次教訓之後,自然會收心。因為,並不是每一次飛揚跋扈,都會有僥倖退場的機會。有的人可能坑人,有的人可能受傷,有的人可能喪命。總之,開場永遠容易,收場卻是永恆的技術活。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