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雲原創散文丨如水人生'

"
"
張寶雲原創散文丨如水人生


如水人生

文/張寶雲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總是人流如水。或騎哈羅、摩拜,或騎電動、摩托,或開汽車、坐公共汽車,或撐傘步行。行色匆匆,熙熙攘攘的人或東或西,或南或北,四面八方,趕到某一個地方,又如倦鳥歸林般回到家裡或某一個棲息地。人總是匆匆地行走在時間的流水裡,只有在等紅綠燈時才有片刻的停留。

金文中的“走”字,您看:一個矯健的人,兩隻手前後擺動,而且步子很大,好像要騰空而起一步萬里,來不及看周圍的一切,奔向未知的將來,路上留下了一串腳印。這個字像極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走在人流裡,腦中總是映出“人生如水”四個字。陽光總是漫不經心地從窗外灑落進來,內心儲存的磁盤不由得慢慢打開,路過的航跡悠悠地走來,在心頭慢慢放映、放大、清晰:因為居住在黃河的岸邊,從幼年便羨慕“水”,只是因它的“無腿而行”,總是痴心想象水一樣無拘無束地走過山川大河,去看未知的精彩世界。

人只要有健康的雙腿就會走路吧?我學會走路卻比同齡的孩子要晚很多。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為生計無暇顧及幼小的孩子,時常把我塞進細沙土袋裡,或者用繩子布條之類把椅子圍成圓圈把我放在裡面,讓還是孩子的大姐看著。後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早已會走,才把我“解放出來”。沒有了羈絆,我便常常床上、地下的爬著、滾著、扶著床沿蹣跚著,終於無師自通般學會了走路。會走以後,村裡村外、池塘、大堰到處亂跑。到吃飯時,根本見不到我的影子,母親便沿大街拖著長音喊我的乳名,我也一度成為村裡的“名人”。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成人的世界裡這句話只是一個意向,只是在精疲力盡、重複乏味的時候增加的一味“活力劑”,換個環境打開心結,重拾起前進的動力。孩子的世界卻不同,往往會為某一句話做出讓人覺得可笑的“傻事”來。你看,有個又瘦又矮的黃毛丫頭,在拔完豬草的黃昏“腦洞大開”,挎著拔滿豬草的籃子,穿著變了形的鞋子,沿著黃河大堤向黃河水流來的方向走去,只是為了想去尋找“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的“具象”。斜照的夕陽灑在黃河的水上,更加絢麗輝煌;女孩的剪影像紙片又瘦又長,腳步卻異常堅定,嘴角露出不易覺察的微笑……細節早已模糊,只是肯定沒有到達。有時內心不免惶惑: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呆想和行動。雖不敢再遠行,但還是常常望著河水不免犯傻:“水是有腳的吧?要不就是偷了龍王的坐騎?”後浪推前浪匆匆地趕來?!真想成為河水中的一滴去看看它經過了多少險灘,翻過了多少高山;去看看這黃色的河水如何變換成了大海的藍色……

童年的生活裡,最喜歡做的事是拔野菜。不記得有人教哪種野菜是豬、兔子們能吃的,便學會了辨別。在這時,不僅能逃避體力勞動,還因為沒有管束可以“無法無天”而驚喜不斷。幾個人或一個人都好,可以撲蜻蜓、逮螞蚱、摸神仙、採野花,穿著衣服跳到小河裡洗澡……要拔野菜最好的地方,當然是村西的蘆葦蕩。那裡的野菜“曲曲芽”特別多,豬、兔子都喜歡吃。蘆葦蕩裡有很多野鳥和野兔,運氣好的話還能撿到鳥蛋。一個夏末秋初的傍晚,拔野菜忘記了時間,天慢慢黑下來,在蘆葦叢裡轉“暈”了,找不到來時的路,邊走邊用手扒開蘆葦,常常鳥被驚起,鳴叫著“呼啦啦”地飛向天空;或有野兔從眼前“嗖”地跑過,驚出一身冷汗,身上起了一層“小米”,大有“常記村西日暮,拔菜不知歸路,盡興晚迴歸,驚起蕩中鳥兔”的景象。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出了蘆葦蕩,到了大堤上,茫然四顧卻不知怎麼回家了。多虧在黃河管理處工作的一個遠房姑姑騎自行車路過,發現了我。我坐在姑姑的自行車後座上,很快忘記了剛才的害怕。雙手摟著姑姑的腰,腿在車邊悠閒地蕩悠著,涼涼的小風如水拂過臉頰,自行車的輪子快速的旋轉,不一會就到了家,不由暗想:自行車多像哪吒的風火輪,有了它我就可以去我夢中的遠方。

夢想是實際行動的動力。當時,家裡僅有一輛賣菜用的破舊二手“大金鹿”自行車。從春到秋,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姐姐就起床,騎上後座上裝滿兩大簍筐蔬菜的自行車,駛向城裡。那還帶著露水的蔬菜是全家人一年的希望。我學自行車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反對。這,難不倒我。下午放學後,只要自行車在家而父母不在家,就偷偷推出自行車,先從“遛”自行車開始,從家門口的斜坡上,剎著後閘,雙手緊緊攥著車把,左腳踩在腳蹬上,右腳懸空,緩緩地溜下斜坡,一遍一遍,常常連人帶車摔倒在地,有時摔得鼻青臉腫。父母訓斥過多次,總不見效,只好讓姐姐抽空教我。自行車太高還有大梁,我個子矮無法坐在車座上騎,姐姐便在車後使勁按著後座,我雙腳套在大梁下使勁蹬腳蹬子套著騎……隨著身高的增長,學會了坐在大梁上騎,逐步坐在座位上快速而穩當地騎行,但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自行車。父母許諾:考上學就可以給我買一輛“專車”。這個許諾猶如給我的學習熱情裝上了“馬達”,常常全家人都睡了,我還在燈下學習。雞還未叫便起床,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再做從老師那裡借來的課外題。上學放學的路上也不能耽誤,常常是邊走邊背誦課文、英語單詞等需要背誦的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考上了師範學校。父母也兌現諾言:傾全家之力為我買了一輛黑色的小輪“永久”自行車。雖然有樑,但不知比“大金鹿”小巧漂亮了多少倍:黑亮亮的油漆,銀光閃閃的車輪,按一下鈴鐺“叮鈴鈴”的那麼悅耳、動聽。興奮地立刻騎上它在村裡的土路上轉了一圈又一圈,妹妹那羨慕的眼神至今讓我難忘。晚上把它放在的我的床邊,半夜醒來,看看它,摸一下,甜蜜地睡去。有了自己的專車,趕集、去學校辦手續、去串親戚,去承包地裡幹活,我都騎著它,甚至去村裡不到20米的代銷點買鹽也騎上,碰見人還忍不住地按響鈴鐺……每天晚上我都用專用的手絹把它擦得錚亮,連一根根車條也細細地擦過。

我騎著“專車”開啟了新的人生旅程。除了週末騎著往返20多公里回家外,還騎著自行車去同學家或者去大明湖、趵突泉等旅遊景點玩。最難忘的是去泰山,學校離泰山大約80多公里。大約有10多個同學,有兩個女生沒有自行車,男生自告奮勇騎車帶上她們。沿途我們有說要笑,邊騎邊唱,速度很快。但到下午時,已累得筋疲力盡,休息時坐在地上都不願起來,最慘的是坐車的同學,屁股硌得生疼,雙腿都麻木的無法站立……其他的細節早已模糊,只記得回校後有好多天不願騎車。

生活之水沒有停歇,參加了工作,自行車換了一輛又一輛,直到兒子上幼兒園時,單位離家遠,為了不耽誤上班,才買了一輛紅色的輕騎“小木蘭”。每天騎上“木蘭”,迎著朝陽,載著兒子,行駛在灑滿陽光的柏油馬路上,心裡總是充滿了希望。2008年因為是濟南全運會籌備工作服務人員,離家遠公交車又極不方便,便借了一部分錢買了一輛銀灰色的polo,車雖小,但性能不錯,停車又方便。有空時便載上全家人,去濟南周邊遊玩。丈夫與我回老家的次數也勤了起來,有時親戚家有事也極力幫忙,親人間走得更加親近了。為了走得更遠一些,2014年又換了一輛寬敞的“途觀”,時常開著它外出旅行,行駛在寬敞而又平坦的公路上,望著窗外美麗的風景,不再覺得路途遙遠。

交通工具日新月異,方便快捷。在公交車上見證了它從破舊髒亂、雜味嗆鼻、摩肩擦踵到現在的“乾淨整潔,四季如春”。坐過飛機,感受過“人在天上行,雲在下面飄”的空靈;坐過7天的輪船,感受過“水緩船穩好賞景”的悠閒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坐過高鐵動車,感受過風馳電掣又穩當舒適的“中國速度”……

乘坐著不同的交通工具,遊走在人生的河流裡。憑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遊過了暗礁與鮮花交替出現的日子。感受過“風吹桃林花瓣雨落、水載花瓣暗香浮動”的美好;也因頭撞暗礁而頭破血流;曾親眼目睹孩子單純的笑容和老人縱橫的皺紋;曾經歷婚喪嫁娶、嬰兒降生;經歷過這邊目送故人歸去眼淚盈盈,那邊娶妻生子歡笑滿天;閱過“勝卻人間無數”的美景和都市的繁華;一路走來,有歡喜也有悲傷,又興奮也有幽怨;遇到過喜歡或討厭的,認同或不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無數個瞬間裡,一句話、一個人、一件事總會觸動柔軟的內心,不僅眼淚潸潸。或許正是它們用鮮花或礁石點化並豐盈了我人生的河流?!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時間“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到了人生的中年,人生的河水慢慢變得清晰:不再埋怨因為大山的阻擋,只看到山這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春種秋收、四季變換,因為知道這才是人間最美的風景;不再後悔人生之水在幾條河的交岔口,選擇匯入了不知名的小溪,因為只有在這裡能聽到潺潺的水聲和歡快的歌聲;不再因無法登上高山而痛苦彷徨,在山腳下拐彎也許會遇見人間的“桃花源”;不再憂慮流水的變化莫測、捉摸不定和難以把握,順其自然、努力向前也許會給你無限的驚喜和收穫……

人生的流水日夜不停地向前流著,時代的大潮何曾停息。你看,它正用“後浪推前浪”的濤濤氣勢推動著整個社會向更美好的未來奔去……

"
張寶雲原創散文丨如水人生


如水人生

文/張寶雲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總是人流如水。或騎哈羅、摩拜,或騎電動、摩托,或開汽車、坐公共汽車,或撐傘步行。行色匆匆,熙熙攘攘的人或東或西,或南或北,四面八方,趕到某一個地方,又如倦鳥歸林般回到家裡或某一個棲息地。人總是匆匆地行走在時間的流水裡,只有在等紅綠燈時才有片刻的停留。

金文中的“走”字,您看:一個矯健的人,兩隻手前後擺動,而且步子很大,好像要騰空而起一步萬里,來不及看周圍的一切,奔向未知的將來,路上留下了一串腳印。這個字像極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走在人流裡,腦中總是映出“人生如水”四個字。陽光總是漫不經心地從窗外灑落進來,內心儲存的磁盤不由得慢慢打開,路過的航跡悠悠地走來,在心頭慢慢放映、放大、清晰:因為居住在黃河的岸邊,從幼年便羨慕“水”,只是因它的“無腿而行”,總是痴心想象水一樣無拘無束地走過山川大河,去看未知的精彩世界。

人只要有健康的雙腿就會走路吧?我學會走路卻比同齡的孩子要晚很多。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為生計無暇顧及幼小的孩子,時常把我塞進細沙土袋裡,或者用繩子布條之類把椅子圍成圓圈把我放在裡面,讓還是孩子的大姐看著。後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早已會走,才把我“解放出來”。沒有了羈絆,我便常常床上、地下的爬著、滾著、扶著床沿蹣跚著,終於無師自通般學會了走路。會走以後,村裡村外、池塘、大堰到處亂跑。到吃飯時,根本見不到我的影子,母親便沿大街拖著長音喊我的乳名,我也一度成為村裡的“名人”。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成人的世界裡這句話只是一個意向,只是在精疲力盡、重複乏味的時候增加的一味“活力劑”,換個環境打開心結,重拾起前進的動力。孩子的世界卻不同,往往會為某一句話做出讓人覺得可笑的“傻事”來。你看,有個又瘦又矮的黃毛丫頭,在拔完豬草的黃昏“腦洞大開”,挎著拔滿豬草的籃子,穿著變了形的鞋子,沿著黃河大堤向黃河水流來的方向走去,只是為了想去尋找“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的“具象”。斜照的夕陽灑在黃河的水上,更加絢麗輝煌;女孩的剪影像紙片又瘦又長,腳步卻異常堅定,嘴角露出不易覺察的微笑……細節早已模糊,只是肯定沒有到達。有時內心不免惶惑: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呆想和行動。雖不敢再遠行,但還是常常望著河水不免犯傻:“水是有腳的吧?要不就是偷了龍王的坐騎?”後浪推前浪匆匆地趕來?!真想成為河水中的一滴去看看它經過了多少險灘,翻過了多少高山;去看看這黃色的河水如何變換成了大海的藍色……

童年的生活裡,最喜歡做的事是拔野菜。不記得有人教哪種野菜是豬、兔子們能吃的,便學會了辨別。在這時,不僅能逃避體力勞動,還因為沒有管束可以“無法無天”而驚喜不斷。幾個人或一個人都好,可以撲蜻蜓、逮螞蚱、摸神仙、採野花,穿著衣服跳到小河裡洗澡……要拔野菜最好的地方,當然是村西的蘆葦蕩。那裡的野菜“曲曲芽”特別多,豬、兔子都喜歡吃。蘆葦蕩裡有很多野鳥和野兔,運氣好的話還能撿到鳥蛋。一個夏末秋初的傍晚,拔野菜忘記了時間,天慢慢黑下來,在蘆葦叢裡轉“暈”了,找不到來時的路,邊走邊用手扒開蘆葦,常常鳥被驚起,鳴叫著“呼啦啦”地飛向天空;或有野兔從眼前“嗖”地跑過,驚出一身冷汗,身上起了一層“小米”,大有“常記村西日暮,拔菜不知歸路,盡興晚迴歸,驚起蕩中鳥兔”的景象。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出了蘆葦蕩,到了大堤上,茫然四顧卻不知怎麼回家了。多虧在黃河管理處工作的一個遠房姑姑騎自行車路過,發現了我。我坐在姑姑的自行車後座上,很快忘記了剛才的害怕。雙手摟著姑姑的腰,腿在車邊悠閒地蕩悠著,涼涼的小風如水拂過臉頰,自行車的輪子快速的旋轉,不一會就到了家,不由暗想:自行車多像哪吒的風火輪,有了它我就可以去我夢中的遠方。

夢想是實際行動的動力。當時,家裡僅有一輛賣菜用的破舊二手“大金鹿”自行車。從春到秋,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姐姐就起床,騎上後座上裝滿兩大簍筐蔬菜的自行車,駛向城裡。那還帶著露水的蔬菜是全家人一年的希望。我學自行車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反對。這,難不倒我。下午放學後,只要自行車在家而父母不在家,就偷偷推出自行車,先從“遛”自行車開始,從家門口的斜坡上,剎著後閘,雙手緊緊攥著車把,左腳踩在腳蹬上,右腳懸空,緩緩地溜下斜坡,一遍一遍,常常連人帶車摔倒在地,有時摔得鼻青臉腫。父母訓斥過多次,總不見效,只好讓姐姐抽空教我。自行車太高還有大梁,我個子矮無法坐在車座上騎,姐姐便在車後使勁按著後座,我雙腳套在大梁下使勁蹬腳蹬子套著騎……隨著身高的增長,學會了坐在大梁上騎,逐步坐在座位上快速而穩當地騎行,但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自行車。父母許諾:考上學就可以給我買一輛“專車”。這個許諾猶如給我的學習熱情裝上了“馬達”,常常全家人都睡了,我還在燈下學習。雞還未叫便起床,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再做從老師那裡借來的課外題。上學放學的路上也不能耽誤,常常是邊走邊背誦課文、英語單詞等需要背誦的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考上了師範學校。父母也兌現諾言:傾全家之力為我買了一輛黑色的小輪“永久”自行車。雖然有樑,但不知比“大金鹿”小巧漂亮了多少倍:黑亮亮的油漆,銀光閃閃的車輪,按一下鈴鐺“叮鈴鈴”的那麼悅耳、動聽。興奮地立刻騎上它在村裡的土路上轉了一圈又一圈,妹妹那羨慕的眼神至今讓我難忘。晚上把它放在的我的床邊,半夜醒來,看看它,摸一下,甜蜜地睡去。有了自己的專車,趕集、去學校辦手續、去串親戚,去承包地裡幹活,我都騎著它,甚至去村裡不到20米的代銷點買鹽也騎上,碰見人還忍不住地按響鈴鐺……每天晚上我都用專用的手絹把它擦得錚亮,連一根根車條也細細地擦過。

我騎著“專車”開啟了新的人生旅程。除了週末騎著往返20多公里回家外,還騎著自行車去同學家或者去大明湖、趵突泉等旅遊景點玩。最難忘的是去泰山,學校離泰山大約80多公里。大約有10多個同學,有兩個女生沒有自行車,男生自告奮勇騎車帶上她們。沿途我們有說要笑,邊騎邊唱,速度很快。但到下午時,已累得筋疲力盡,休息時坐在地上都不願起來,最慘的是坐車的同學,屁股硌得生疼,雙腿都麻木的無法站立……其他的細節早已模糊,只記得回校後有好多天不願騎車。

生活之水沒有停歇,參加了工作,自行車換了一輛又一輛,直到兒子上幼兒園時,單位離家遠,為了不耽誤上班,才買了一輛紅色的輕騎“小木蘭”。每天騎上“木蘭”,迎著朝陽,載著兒子,行駛在灑滿陽光的柏油馬路上,心裡總是充滿了希望。2008年因為是濟南全運會籌備工作服務人員,離家遠公交車又極不方便,便借了一部分錢買了一輛銀灰色的polo,車雖小,但性能不錯,停車又方便。有空時便載上全家人,去濟南周邊遊玩。丈夫與我回老家的次數也勤了起來,有時親戚家有事也極力幫忙,親人間走得更加親近了。為了走得更遠一些,2014年又換了一輛寬敞的“途觀”,時常開著它外出旅行,行駛在寬敞而又平坦的公路上,望著窗外美麗的風景,不再覺得路途遙遠。

交通工具日新月異,方便快捷。在公交車上見證了它從破舊髒亂、雜味嗆鼻、摩肩擦踵到現在的“乾淨整潔,四季如春”。坐過飛機,感受過“人在天上行,雲在下面飄”的空靈;坐過7天的輪船,感受過“水緩船穩好賞景”的悠閒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坐過高鐵動車,感受過風馳電掣又穩當舒適的“中國速度”……

乘坐著不同的交通工具,遊走在人生的河流裡。憑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遊過了暗礁與鮮花交替出現的日子。感受過“風吹桃林花瓣雨落、水載花瓣暗香浮動”的美好;也因頭撞暗礁而頭破血流;曾親眼目睹孩子單純的笑容和老人縱橫的皺紋;曾經歷婚喪嫁娶、嬰兒降生;經歷過這邊目送故人歸去眼淚盈盈,那邊娶妻生子歡笑滿天;閱過“勝卻人間無數”的美景和都市的繁華;一路走來,有歡喜也有悲傷,又興奮也有幽怨;遇到過喜歡或討厭的,認同或不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無數個瞬間裡,一句話、一個人、一件事總會觸動柔軟的內心,不僅眼淚潸潸。或許正是它們用鮮花或礁石點化並豐盈了我人生的河流?!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時間“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到了人生的中年,人生的河水慢慢變得清晰:不再埋怨因為大山的阻擋,只看到山這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春種秋收、四季變換,因為知道這才是人間最美的風景;不再後悔人生之水在幾條河的交岔口,選擇匯入了不知名的小溪,因為只有在這裡能聽到潺潺的水聲和歡快的歌聲;不再因無法登上高山而痛苦彷徨,在山腳下拐彎也許會遇見人間的“桃花源”;不再憂慮流水的變化莫測、捉摸不定和難以把握,順其自然、努力向前也許會給你無限的驚喜和收穫……

人生的流水日夜不停地向前流著,時代的大潮何曾停息。你看,它正用“後浪推前浪”的濤濤氣勢推動著整個社會向更美好的未來奔去……

張寶雲原創散文丨如水人生

【作者簡介】張寶雲,山東濟南歷城區人,現在濟南歷城區機關工作,曾在《農民日報》《大眾日報》《濟南日報》《聯合日報》《山東經濟日報》《齊魯晚報》《家庭與生活》等報刊發表作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