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核心提示

這個月初,“騎電”共享電單車在泉州中心市區悄然出街。

騎電單車企業表示這是試運營,首批僅投500輛。但在共享單車運維志願者李華(化名)看來,“這就是來添堵的”,還包括今年2月27日開始在泉州投放的“街兔”電單車。

街兔是滴滴出行旗下產品,去年4月在深圳投放時被約談要求收回。它在泉州媒體曝光後,隔天就被泉州市交通運輸局喊停。但喊而不停,最後約談時,企業以內部置換旗下老舊的青桔單車為由,平息了這場風波。

這兩款共享電單車,都出現在2018年12月泉州出臺相關管理意見之後。

根據這份名為《關於規範泉州市中心市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在未明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投放總量和各企業份額前,泉州暫不接受任何企業投放申請,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管理意見的出臺背後,是泉州共享單車企業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惡性競爭、無序停放、用戶權益保障不足等紛雜亂象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這半年來,騎電、街兔所呈現的只是報備准入這個屬於“市場入口”的第一環問題。如果把共享單車投放行為規範成一個可合理調節管控的大舞臺,包括“投放運營”的透明有序、“合理清退”的出口機制在內,都是必須理清的三個“端口”。

目前,泉州報備投放的共享單車企業包含哈羅、摩拜、ofo、滴滴、騎電等五家。管理意見中提出需要明確的投放總量和各家份額是什麼情況呢?海都記者近半個月的走訪中,得到了6萬輛、8萬輛、10萬輛三種相去甚遠的答案。泉州市場需要多少共享單車?根據國內比較通行的算法,少則2.2萬,多則5.5萬。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共享單車阻城是社會的陣痛,但不能否認它的作用,單車出行起到了城市立體出行中“毛細血管”作用。如何讓這個市場更理性地發揮服務社會的作用,這是泉州乃至全國所有接受共享單車投放的城市,一直在思考的。

//

新面孔惹爭議是否需求外溢?是否違規投放?

//

李華是鯉城共享單車溝通微信群的老成員。

2017年3月20日,共享單車相關職能部門未明確,鯉城區文明辦主任連潔在創城時,召集哈羅、摩拜、ofo以及公共自行車“小黃人”等企業開了個座談會,共同探討規範管理問題。會上,連潔建了個溝通微信群,把單車企業、相關部門、熱心的社區幹部、機關幹部、志願者、交通輔警以及城管隊員等一起拉進群當志願者,李華就是其中一員。

李華記得,只要志願者在路上發現了單車問題,就拍照定位發到群裡,按照“誰的孩子誰抱走”的方式,由相應的共享單車企業運營團隊領走整改。兩年多來,李華走遍泉州大街小巷,記錄並曝光各種單車亂象。她所在的微信群有128名成員,屬於志願服務,沒有報酬。如今,西街、中山路、南俊路等地單車亂象已明顯改善,但鐘樓、東街、新華路等路段還不樂觀。“古城單車數量嚴重飽和,一些路段停放的單車長期無人使用”,李華稱,她們也在鼓勵企業加大運營維護,將車往外圍有需求的地方送,“如今老問題還沒解決,騎電又來了,這不是加劇堵塞嗎?”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對這個問題同樣憤懣的,還有長期關注共享單車亂象的市民王傑。

在浦西萬達初見騎電時,王傑發現,它其實就像街上的合標電動車,區別只在於它沒有懸掛車牌。“投放點有限,根本滿足不了長距離需求。”王傑認為,如果只是滿足5到7公里短距離需求,原先投放的哈囉電單車和普通單車都能滿足,騎電、街兔這兩家電單車,需求外溢不說,是否存在違規投放?

泉州的共享單車亂象,比單車來得遲的電單車已逐漸凸顯。以最早入駐的哈羅電單車為例,據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員介紹,哈羅單車數量遠遠超過電單車,但接到的投訴中,電單車方面佔了一半。

目前,在泉州投放共享電單車的主要有三家:街兔電單車投放1500輛,免押金,運營區域在西街、江濱北路、東湖街大範圍內,20分鐘內2元,超出按每10分鐘1元計算;騎電電單車投放500輛,押金49元,用車3元/小時,運營範圍比街兔小,主要集中在溫陵南路、江濱北路、雲鹿路、東湖街、塗門街、新華北路等區域;哈羅電單車投放5000輛,免押金,目前調價為15分鐘內2元,超出按每5分鐘0.5元計費,運營區域包括鯉城、豐澤、洛江、晉江。三家都要求在指定區域內還車。

//

試問泉州供需報備與投放數如何監管?如何清退?

//

泉州共享單車的投放總量,海都記者半個月的走訪,得到了三種答案。

第一種,泉州市交通運輸局根據企業報備統計,中心市區共享單車總數在6萬多輛(不含橋南、清濛、臺商區、洛江);第二種,泉州市城市管理局根據“數字城管”平臺接入的共享單車數據,目前有8萬多輛(仍在動態變化);第三種,此前摩拜、ofo、哈羅向媒體公開提供的數據顯示,這三家企業在泉州投放總量約10萬輛。而據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11月在泉投放了2.7萬輛的ofo已身陷險境,目前只在中心市區剩餘幾千輛。如此,加上去年滴滴投放的2萬多輛青桔和街兔,全市共享單車已超10萬輛。

而關於泉州的共享單車市場需求,部門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我們參考國內通行的兩種方式做了簡單換算。上海根據使用公共自行車通勤的需求比例,約50人一輛。以2018年泉州中心市區約110萬的常住人口換算,我們需要2.2萬輛共享單車;參考廈門此前“島內投放10萬輛/常住人口200萬”的計算方式,我們需要5.5萬輛共享單車。

這兩組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共享單車市場目前的供需矛盾。

對於企業報備數與實際投放數的監管問題,泉州市交通運輸局回覆稱,企業報備後他們會將具體數量抄送城管局,依託他們的路面執法巡查,如果巡查發現數量明顯偏多,會在每個月約談時要求具體企業收回或者往外圍投放。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但泉州共享單車的投放運營管理,不算樂觀。根據泉州市城市管理局今年5月9日的一份統計數據(詳見製圖),摩拜和ofo的按期處置率今年已經嚴重跟不上,尤其是ofo的運維,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鯉城區文明辦主任連潔曾就此詢問ofo留泉管理人員,對方回覆只能整理擺放,等調度車再統一載走,但多久處理是未知數。ofo目前在泉運維人員只有2人,遇到問題只能向上反映,很難做到每天人力拉車管理。另外,有一些ofo用戶押金還未退還,他們得滿足這部分群體用車需求,所以一時不會全部撤出。

與此相關的運維參考指數中,單車轉換率是一個企業運營好壞的重要依據。泉州五家單車企業,ofo和騎電拒絕接受採訪,摩拜和哈羅以“運行良好”一而概之,只有滴滴明確表示,單車一天轉換1.5次、電單車2次,目標是4次。

//

為何同意增投只是少量試運營,要求車企加強管理

//

對於電單車,泉州明確持不鼓勵態度。市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泉各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投放數都有報備。

最新投放的騎電,今年3月報備5月投放,報備1000輛以內,目前投放500輛。這名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同意報備,首先是因為企業投放說明有市場且投放量有限,報備稱只是試運營,從鼓勵企業發展大環境角度,他們接受“少量投放、加強管理”。至於試運營多久,企業表示要看市場情況再做計劃。

上述工作人員還表示,部門角度是總量控制,現在泉州中心市區已經基本接近飽和,他們也在建議往外圍擴,因為有些城郊的地方可能更需要,所以第一時間喊停了街兔。但約談企業時發現,街兔也是滴滴出行產品,不需要再報備,企業表示是在產品升級,要用街兔置換老舊的青桔,部門才沒有要求強制收回。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員介紹,單車是為連接公交站到辦公室或小區樓下的距離,電單車屬於消費需求的擴展,泉州道路不像一些大城市寬敞,尤其是老城區街巷多,電單車需求量較大,所以比其他城市的投放量高,但要加強管理。

如何加強管理?滴滴共享單車泉州區域負責人桂先生提出了兩大困惑:首先是資產保值,車被扔湖、內溝河或被肢解毀壞等,他們在泉已有1000多輛車有此遭遇;其次是車輛停放點,人流量大的區域車多也最容易淤積,但公園、隧道、橋樑禁停區以及其他限停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車輛扎堆情況。他認為,廈門目前實行的總量控制、定期考核泉州可以借鑑,誰運營管理更好,誰的市場份額就可以多一點,反之減少直至清退。

為了更好地運營管理,哈囉單車福建區域媒體對接人饒小姐稱,他們擬在泉州用戶端劃定停放區域,通過技術手段對用戶做出懲罰,比如廈門就對區域外停車用戶給予相應的貨幣處罰。

摩拜單車福建區域相關負責人陳小姐表示,在市場趨於飽和狀態下,部門實行禁投或總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單車企業提升服務水平、加速市場優勝劣汰進程、改善城市因共享單車過量所致的各種問題,建議泉州儘快出臺考核辦法並落實份額分配,對違規投放企業作出相應處罰。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

如何規範市場借鑑績效考核做法,明確部門監管職責

//

去年,南京要求市場上的共享電單車均要上牌,車輛信息統一收集後,可結合實名註冊制來監管每一輛車的使用情況,而且能對違法行駛和停放問題追蹤個人。泉州是否會參考南京做法?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泉州投放的共享電單車均沒有上牌,因為它到底屬於單車還是電動車界定不明,依然存在爭議。但他個人認為,電單車既是電動車也是自行車,可以進行雙重管理,一個要求上牌,一個作為非機動車管理,多一個部門把關,可以卡掉一部分不規範的企業,有效杜絕惡性競爭。

鯉城區文明辦主任連潔,同時也是創城辦主任,談及共享單車,感慨良多。連潔說,現在有些單車企業把城市沿街非機動車道公共區域作為車輛倉儲點,這明顯侵佔了公共道路資源。她建議,按准入份額分配每個企業的投入量,然後納入考核,讓有為者有位,同時劃定統一停放區域,引導市民停放。另外,企業應加大運營維護,哪裡缺就往哪裡送,同時電子圍欄、禁停技術也得同步跟進。最關鍵的是,目前泉州已出臺共享單車相關管理規定,每個部門明確了相應職責,這些部門應該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並對企業進行動態監管。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員表示,深圳最新出臺的共享單車服務和管理規範,很有借鑑意義,特別是對擺車進行規範,泉州也會進行嘗試。行業內普遍認為對共享單車總量進行控制是大勢所趨,但也反對“一刀切”地以減量為目標的容量管控。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要讓容量管理變成配額管理,要讓有為者有位,建立與運營績效相關聯的容量管理機制。不是誰都能無門檻進入市場,應建立進入和退出機制,通過績效考核,讓優秀的企業得到更多的配額,讓運營不好的企業逐步通過減量退出市場,形成一個“有限開放、動態調控、理性經營”市場競爭格局。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師廖順意表示,對城市管理者來說,用好存量遠比新增量重要,對存量更重要的是督促企業進行共享單車資源的調度,促進更高效的利用。

海都記者 楊江參 曾小琴 呂波

值班編輯 劉榮寅

海都調查!泉州共享單車已超100000輛!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突發!晉江一幼兒園22名孩子嘔吐腹瀉!又是諾如病毒!

安溪:女子騎車橫穿馬路,斑馬線上遭2車連撞,不幸身亡

點擊下方小程序進入海峽都市報

看最靠譜的閩南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