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紫砂壺 雞蛋 宜興有品紫砂 2019-04-29

一般來說,在介紹紫砂壺製作工序的時候會提到“脂泥”這個詞,或者在“專業術語”中一句帶過,但很少有人去深究,所以就造成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

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其實,“脂泥”不是指某種泥料,而是紫砂壺各部件(壺把、壺嘴、壺身、的子等等)結合時的“黏合劑”,“脂”這一字,望文生義,是將原胚泥料(壺的泥料)碾碎後加水調和而成,非常稠,用脂泥棒(一根竹筷子)挑起而不流動。

脂泥是打出來的,過程和我們打雞蛋差不多,打雞蛋講究方向、巧勁,脂泥就更講究了,既要均勻,還得讓它勁道、抱團,一些壺在各部位連接處有孔眼或者壺嘴突然掉下來,都是和脂泥沒打均勻,泥中的氣泡沒有趕淨有關。

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打脂泥”的下一個步驟就是“塗脂泥”,用脂泥棒挑起一條脂泥,均勻地塗在粘結部位。通過千萬次的練習,熟能生巧,藝人可以非常精準的控制脂泥的用量,在外行看來,“一轉一拉”之間,刮塗就完成了。有的壺內壁坑坑窪窪,就是做的時候脂泥沒塗均勻,遇到這種情況,不必太過鬱悶,至少證明了這把壺是全手工的不是?

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不管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上脂泥”都是無法省略的步驟。但手拉坯或者注漿壺就用的少甚至根本用不著。所以,“脂泥”也是區別是否為真正紫砂壺的一道重要標準。

刮塗完畢後,就開始粘結,這個環節是非常嚴格的,對於粘結的時間和定位加固的方式,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確保壺在滿足日常使用的前提下,達到整體協調、細節精細的目的。

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所以,用同樣的模具制壺,為什麼有的做出來漂亮,有的卻整體不協調?就是對粘結的位置把握不準確所致,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從壺嘴連接處看紫砂圈的“502”,脂泥詳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