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自媒體 文章 電子商務 深度觀察 軍觀察 2017-05-19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聚焦智能製造、內容創業、科技創新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

【編者按】:每一個做自媒體/新媒體的人,都會非常在意一件事——XX指數。這簡直就是各種考試的及格線啊,風向標一樣的指向,我等媒體人何以不重視?

但是,自媒體做久了,你就會“迷糊”——咦,為何同樣的文章發佈內容和頻率,在別人家的自媒體平臺上指數差異腫麼辣麼大呢?

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智能產業深度觀察,價值閱讀倡導者


作為專職的新媒體人,每天的任務就是“確定選題——查找資料——構思框架——文章寫作——編輯修正——平臺發佈”,在這樣的循環之後,都會密切關注所在平臺指數的變化。由於極其重要性,每個自媒體人都不得不擦亮眼睛。

如果要分析各大平臺之間的差別,其實會有很多維度,比如讓自媒體人“意淫”的是“XX平臺砸10億補貼XX創作者”,其實,對於一般新入行或者沒有摸到門道的創作者來說,“鬼才知道這10億元去哪兒了!”

另外,各個平臺的運營規則也千差萬別,主要是因為各家的發起方的資源、稟賦及其對新媒體平臺運作的認知差異,當然,離不開各家的“朋友圈”——合作伙伴是有錢呢,還是有流量的?這也直接導致個了每個平臺的運營思路和側重點。

稍微舉個栗子:阿里系UC瀏覽器,晉級到UC號,直到近期升級為“大魚號”,很鮮明的透漏出阿里高層對於內容創業、電商內容的戰略思考的升級,以及資源配置、人馬的投入等等的升級。阿里總體透漏著“電商基因”,對於To C 的、面向年輕化人群的自媒體人來講,會是不錯的選擇。


好吧,分析維度太多,今天我們以“指數”維度來分析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三個大平臺的差異點。


以筆者所運營自媒體為例,根據這三大平臺的指數變更時間,截取5月16號[軍觀察]頭條號、5月16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百家號、5月18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企鵝號的真實數據進行分析。

特別聲明:1、除了部分分析頭條號的數篇文章和視頻沒有在百家號、企鵝號發佈之外,其他文章基本保持當天同步;2、自從4月26日在頭條號獲得[原創]標識後,文章選擇首發在頭條號平臺。

先來看一個彙總表,三家平臺指數比較~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獨家 | 後臺資料分析

以下是截圖,以正視聽~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百家號指數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頭條號指數

從關注度來看:頭條處於第一梯隊,由最早期的爬蟲抓取各大網站信息,到強調平臺上自媒體創作能力,再到注入“社交基因”,強化社交屬性和留存;企鵝號和百家號還處在強調原創內容力度上;從指數的定位來看:指數相當於“指揮棒”,又相當於公司版的KPI,定位清晰,導向型明確,也在不斷向創作者傳達這種理念;

從分制看:三家雖然表滿上不同,實際上沒有差別;

從更新頻率看:企鵝號和百家號最頻繁,每天一次更新;頭條號每週更新。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主編劉成軍的視角來看,體驗上沒什麼太大差別。但對於[一點號]的每月更新,還是感覺太長了,無法及時評估和激勵。

從結果看:評估機制決定了指數總分數,但同樣的文章對於[原創度]、[垂直度]的評估卻存在明顯差異,筆者猜想,它們是以自己平臺內容為評估基準,同時,機器系統的判斷能力也很關鍵。

其他維度,暫不方便透漏。

以上,是筆者親測和長期實踐、觀察的結果,僅供各位自媒體人蔘考,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媒體平臺。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國內第一家正式成立並開展運營的智能製造產業新媒體機構,聚焦工業4.0與智能製造時代的價值創造,以“深度影響智能製造進程,守望智能製造產業成長”為使命,聯接產業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資本等產業核心力量,通過創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觀察、行業洞見、豐富資訊於一體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平臺。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為何同樣的文章,指數在頭條號、百家號和企鵝號差異那麼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