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朋黨問題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個痼疾,它的危害性一言以蔽之,搞不好就會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所以乾隆皇帝對朋黨問題非常警惕。他即位之初,朝中形成了鄂、張兩大朋黨,明爭暗鬥,雖然這個時期朋黨活動跟以前的朝代相比,並不明顯,極為輕微,但是乾隆皇帝的執政風格是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他誓言要在他這一朝,徹底打掉朋黨這個政治頑疾。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在乾隆開始動手前,乾隆十年,鄂爾泰得病死了。於是,乾隆打擊的重點就落在了張廷玉身上。乾隆深知,要打擊朋黨,必須先打擊這個山頭的核心人物,只有這樣才能使這個山頭的人群龍無首,不攻自散。所以鄂爾泰死後,乾隆一直在觀察張廷玉,想抓他的小辮子處理一下。

幸虧張廷玉這個人在朋黨問題上特別謹慎,絕不輕易幫別人說話,也絕不輕易介入各種人事糾紛。他的名言是什麼呢?“予在仕途久,每見升遷罷斥,眾必驚相告曰:此中必有緣故。餘笑曰:天下事,安得有許多緣故。”

但鄂爾泰死後,張廷玉還是越來越害怕,因為他知道皇帝要打擊朋黨,肯定要找他的茬。所以張廷玉感覺,自己退休的時候到了。

乾隆十三年正月,按照宮中的慣例,乾隆宴請大臣,吃完飯後,乾隆和張廷玉聊了會天。七十七歲的張廷玉看皇帝情緒不錯,就提出了退休請求。他說自己“年近八旬,請得榮歸故鄉”(《張廷玉年譜》)。 張廷玉認為乾隆應該會順利批准他的請求。一個是他給乾隆祖孫三代服務了這麼多年,盡心盡力,應該讓他歇歇了。另一個,乾隆現在已經不用他上早朝,所以他認為,乾隆不太需要他這個人了,應該會很高興地放他回家。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乾隆沒批准。

為什麼呢?因為雖然乾隆不太喜歡張廷玉,但也並不是完全不需要他這個人。在乾隆看來,張廷玉雖然年紀大了,但是畢竟經驗豐富,留在朝中,給自己噹噹顧問,還是可以發揮餘熱的。萬一有什麼突發事件,乾隆以前沒遇到過的,張廷玉還能給出出主意。

所以乾隆回答說:“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一心想要急流勇退的張廷玉,馬上回答說,配享的大臣,不見得都得幹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許劉基回了老家。

張廷玉沒想到,他的這句話一出口,乾隆的臉色馬上就變了,一下子冷若冰霜。原來他引用的劉基這個典故,觸動了乾隆一根敏感的神經。劉基是明初開國功臣,但後來,朱元璋過河拆橋,讓他退休,後來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張廷玉提到劉基,讓乾隆敏感了。乾隆認為,這是前兩年不讓張廷玉上早朝,張廷玉心懷不滿,用這個典故諷刺自己對功臣不夠意思。

因此乾隆很生氣,馬上引經據典,拿大道理壓人。他說:為人臣者,當法始終如一之藎臣。如諸葛亮,盡忠一生,此乃人臣之表率。人臣不可存圖逸之心。

張廷玉一聽這話,“免冠叩首”,“嗚咽不能自勝”。七十多歲的白鬍子老頭,跪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

乾隆看他這個樣子,也不忍心再說什麼了。

申請退休卻受到乾隆嚴厲批評,被指責為不忠誠,張廷玉當然膽戰心驚,只好打起精神,繼續到朝中點卯。不久之後,孝賢皇后病逝,張廷玉被“罰俸一年”,這個事,更是使張廷玉嚇破了膽。他步入仕途四十七年沒犯過任何錯誤的紀錄就這樣被打破了。乾隆十三年之後,乾隆皇帝性情大變,接下來,他是不是還會受到更大的打擊呢?因此張廷玉日夜提心吊膽,精神總是高度緊張,老得就更快了。到了乾隆十四年,七十八歲的張廷玉牙齒都掉得差不多了,面上到處都是老年斑,腿腳越來越不好使,要是沒有人攙著,已經沒辦法長距離走路了。

張廷玉的身體變化,乾隆當然看在眼裡。他發現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十四年這一年,張廷玉老得太快了,思維明顯不如以前清楚,說話有時也顛三倒四了。乾隆心中也不免感嘆歲月無情。乾隆十四年十一月,有一次他召見張廷玉,聊天的時候,關心了一下張廷玉的身體,說,最近身體怎麼樣,我看你老得挺快啊!張廷玉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詳細把自己身上的幾種老年病說了說,說皇上啊,我實在是幹不動了。

這一次,乾隆動了惻隱之心。這個張廷玉,固然為人有取巧的一面,但是四十多年如一日為愛新覺羅家族工作,也確實不容易,不如放他回老家去享幾年清福吧。所以乾隆發佈諭旨說:張廷玉這一年老得太快了,因此,特批同意他退休。

張廷玉大喜過望,自己這輩子總算功德圓滿,能得個善終了。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可惜,人的命運往往難於捉摸,就在一切本來都安排得很好的時候,又節外生枝了。這次節外生枝,可以說是張廷玉年老糊塗,自己犯的錯。

申請退休成功之後,張廷玉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但是另一塊石頭卻懸起來了:鄂黨的一位重要人物——大學士史貽直,經常和張廷玉作對。史貽直就經常在乾隆面前進讒言,說張廷玉這個人確實不夠忠誠,又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資格配享太廟。如果自己回老家之後,史貽直在皇帝面前再進讒言,乾隆耳根子一軟,真的取消了自己的配享資格,那可怎麼辦呢?一想到這兒張廷玉又睡不著覺了。

在家中琢磨了幾天,張廷玉終於下了決心,決定豁出老臉,再進宮一次,面見乾隆,請求乾隆做出一個保證,保證他不會推翻雍正的遺囑,讓自己在死後,還會配享太廟。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中旬,張廷玉冒著深冬的嚴寒,顫顫巍巍地再一次進了紫禁城,跪倒在乾隆面前,說明了自己的這個憂慮,說我這輩子啊,挺滿足,就是一樣,不放心身後的事,因此“免冠嗚咽,請一辭以為券”(《清高宗實錄》)。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這個事讓乾隆十分意外,也十分不高興。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不準張廷玉配享,張廷玉卻提出了這樣出格的要求,這明擺著是信不過自己這個主子啊。不過張廷玉畢竟早年做過他乾隆的老師,後來又是顧命老臣,如今哭哭啼啼,跪在自己面前,他不好意思撕破面皮,更何況自己已經答應讓張廷玉退休,那麼幹脆就送佛送到西,讓他高高興興走吧。這樣也能創造一段與三朝元老有始有終的歷史佳話。

所以乾隆就同意,專門發佈一道保證張廷玉以後會配享的詔書。但是張廷玉出宮之後,乾隆一個人坐在那兒越想這個事,心裡越不是滋味,所以他寫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派人送給張廷玉。詩的內容是什麼呢?

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

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餘思或過之。

可例青田原侑廟,漫愁鄭國竟摧碑,

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御製詩文全集》)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這首詩啊,很值得琢磨。前四句很好理解,你到我面前,跪地陳情,請我給你一個保證。這一舉動,令我不免起了惻隱之心。先皇的遺詔,我當然會遵守,你原本不必擔心。但“可例青田原侑廟”,青田,是指劉基,劉基是浙江青田人。他得到了配享資格,同時又曾經退休,所以乾隆說,有劉伯溫的先例,我就同意你退休回。 “漫愁鄭國竟摧碑”,這個典故可就有點不祥了,鄭國是指唐代的名臣魏徵,魏徵被封為鄭國公,生前很榮耀,但是死後,唐太宗翻舊賬,認為魏徵犯了很多錯誤,下令把他墳前的碑給砸了。最後兩句“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堯舜是有名的聖君,皋契是當時有名的賢臣。這句話是說我算不上堯舜之君,我也不知道,誰可以稱得上是皋契那樣的賢臣?背後的意思即是你原本沒有皋契那樣大的功勞,父皇讓你配享,現在看,你也許不夠格。這兩句詩裡有很大的情緒。

張廷玉興奮之下,看到皇帝的這首詩,也沒太影響心情。按道理說,乾隆皇帝這確實是破例施恩,一般皇帝都不可能同意給大臣寫什麼保證書,所以按朝廷慣例,第二天早上他應該親自進宮去謝恩。可是他年近八旬之人,昨天進宮已經摺騰了一天,太累了,第二天早上他沒爬起來,就命他的兒子張若澄,替他到宮中謝恩。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張廷玉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疏忽,可惹來了大禍。

乾隆原以為,如此施與“特恩”,第二天一大早張廷玉肯定早早前來謝恩,所以乾隆起床後呢,就在那兒等著。誰料跑到宮裡來的,是張廷玉的兒子。本來已經對張廷玉不滿很久的乾隆,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了。

乾隆馬上命軍機大臣寫了一道聖旨,令張廷玉“明白回奏”!

當天寫旨的軍機大臣,是誰呢?恰好是張廷玉的門生,叫汪由敦。汪由敦知道,乾隆皇帝這次發火,可是非同小可,他生怕張廷玉倒大黴,因此連忙派了一個小廝跑到張府,把這個消息傳過去,讓張廷玉好有所準備。

不料這事弄巧成拙,張廷玉不知是老糊塗了還是被嚇糊塗了,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他就勉強支撐著,跑到了宮中,跑到乾隆面前,去叩頭請罪。這真是一個再愚蠢不過的舉動了。為什麼呢?因為乾隆皇帝命他明白回奏的諭旨,按理要第二天上午才能發到張家。就是說,諭旨還沒發到家,張廷玉就已經提前知道這件事了。這分明是告訴了皇帝,有人向張廷玉傳遞了消息。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軍機大臣當中,居然有人敢於洩露朝廷機密,乾隆認為,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朋黨行為。自己打擊朋黨十多年,沒想到在眼皮底下,居然有人敢這樣幹。乾隆打擊張廷玉,出發點就是要打擊朋黨,不過以前他一直沒抓住真憑實據。現在,就是這個關鍵時刻,真憑實據自己送上門來了,乾隆不會再放過機會了。如果說,在此之前,乾隆對於怎麼處理張廷玉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的話,那麼,這一事實,卻讓乾隆決心必須把張廷玉一黨徹底打散。因此乾隆當面把張廷玉痛罵了一頓,趕出宮中,又花了一整天時間,親自寫了一篇上諭,公佈天下。上諭中說:

今日黎明,張廷玉即來內廷,此必軍機處洩露消息之故……朕為天下主,而今在廷大臣因師生而成門戶,在朝則倚恃眷注,事事要被恩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門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清高宗實錄》)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乾隆宣佈,“著削去伯爵”,以示懲罰。汪由敦呢,也被革去了大學士之職。乾隆索性直截了當地指出,張廷玉實在不應當配享太廟:“試思太廟配享,皆佐命元勳,張廷玉有何功績勳猷而與之比肩乎?”(《清高宗實錄》)

後來乾隆又把歷代配享之臣列了個名單,送給張廷玉閱讀,並讓他明白回奏,你比得上這些人嗎,配得上配享之榮嗎?

乾隆這一問,七十八歲的老臣張廷玉還能怎麼回答?他只好回奏說:

臣老耄神昏,不自度量,於太廟配享大典,妄行陳奏…… 敢懇明示廷臣,罷臣配享,並治臣罪。(《清高宗實錄》)

於是乾隆明令取消了張廷玉的配享資格,把他趕回了老家。張廷玉費盡苦心要平安收場,沒想到,最終卻丟了伯爵和配享兩項榮譽,一生的努力,付之東流。

處理了張廷玉之後,乾隆終於出了一口氣,他如此羞辱張廷玉,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張廷玉已經徹底失寵了,以後誰也別再想攀附他了。果然,滿朝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張廷玉出京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人敢給他送行。可見乾隆打擊朋黨,確實是起了作用了。

乾隆十五年春天,張廷玉灰頭土臉地回到老家。地方大員們為了避嫌,沒有一個人出面迎接,只有一位侄子,帶著幾個家人,抬著一頂小轎,把他接進了祖上的老屋。

然而,噩運卻沒有到此為止。朝廷中又出了一件事:他的兒女親家,四川學政朱荃,犯了貪汙罪,被乾隆抓起來了。

這件事發生得真不是時候。一抓起朱荃,乾隆就想到了張廷玉。因為朱荃最初被提拔起來,就是因為張廷玉的舉薦,何況後來張廷玉又和他做了親家。朱荃成了貪汙犯,張廷玉顯然舉薦有誤。乾隆一生氣,決定收回三代皇帝對張廷玉的一切賞賜物品,以示對張廷玉的懲罰。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十五年七月,乾隆派出了一個自己特別信任的人,內務府大臣德保,去執行這個任務。德保出門之前,乾隆特意把他召進宮內,在他耳朵邊祕密囑咐了幾句話。

這一年八月,欽差大臣德保來到了張廷玉家。張廷玉率領全家,跪在門口迎接。他早早就遵旨,把康熙以來,三朝皇帝賞賜給他的一切東西,包括字畫、珠寶以及衣服器物什麼的收拾到一起,打包準備交給德保。誰也沒想到,德保身邊不但帶了十多名隨從,還從知府那裡,借來了二百名士兵。這二百士兵進了張家,不由分說,開箱砸鎖,挖地三尺,抄了張廷玉的家。張廷玉一家人目瞪口呆,只能眼睜睜在旁邊看著。

好在張廷玉的清廉並非虛言。抄了半天家,也沒抄出什麼財產。不過,德保卻帶走了抄家過程中翻出來的所有帶文字的東西,書籍、文章、信件,乃至張廷玉寫的便條,都帶回了北京。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原來,德保出京之前,乾隆在他耳朵邊囑咐的,是到了張家,一定要借查找皇帝賞賜字畫之名,嚴格檢查張廷玉的私人文件及藏書,看看其中有沒有對乾隆的不滿之詞。

把這些文件帶回北京,細細審查了半個月,德保一無所獲,他對這位張閣老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張廷玉是一個文臣,進士出身,文人嘛,誰也保不住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用文字發洩一下,也保不住會在書信日記中,品評品評當朝人物,說幾句牢騷話。但是張廷玉卻沒有這樣做。在他的數百封私人書信中,沒有一字涉及政治。張廷玉回家後確實編了一本年譜,即《張廷玉年譜》,不過,在這本年譜中,他只是詳細記載了三朝皇帝對他的“恩遇”“賞賜”,雖然細到哪一天皇帝賞了他幾塊薩其馬,給他一個小荷包,卻沒有一字,涉及對朝政的品評。

雖然逃過了一死,但經過一次抄家,張廷玉的名譽卻徹底掃地了,在政治上已經死亡。經過這場問罪,張黨完全被擊垮了。門生故吏都最終確認,張廷玉在政治上,絕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因此樹倒猢猻散,各尋出路,從那之後,再也沒有人敢登張廷玉的門,張黨終於不復存在了。乾隆打擊朋黨,終於以全勝結局。

經過這場打擊,張廷玉徹底灰心喪氣。乾隆二十年,回到家中苟活了五年之後,張廷玉終於死了。

消息傳來,乾隆也感到一絲悲痛。畢竟他們君臣相處了十四年,回想起張廷玉一生的所作所為,他感覺自己對張廷玉確實苛刻了點。畢竟,張廷玉為大清辛辛苦苦工作了近五十年。於是乾隆皇帝又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態,宣佈寬恕張廷玉的一切過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廟。

到了乾隆四十四年,乾隆曾寫了一篇文章,回憶自己駕下曾經工作過的五位大學士。其中關於張廷玉,乾隆寫了這樣一段話:

張廷玉雖有過,餘仍不加重譴,仍准以大學士銜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廟。餘於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當如何銜感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