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一些明代的影視劇中,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經常發生“不自稱朕,直接稱咱”這樣的事情,那麼這是真的嗎?

在中國曆代開國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窮、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個。朱元璋的父親爺爺乃至他自己一開始連正規的名字都沒有;為了生存,他從一個賣豆腐的農家孩子變成和尚乃至乞丐,從小的生活經歷鑄就了他傳奇的一生。歷史上開國皇帝善武糙一點的並不少見,但是真正這麼悽慘的長大的,開闢幾百年帝國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人。劉邦雖然出身平民,但是好歹還有錢讀書,還當了亭長,沒有到孤兒乞討的程度。

也正因此,朱元璋的有些操作就很接地氣了,也不端架子,說話寫奏章都比較隨意。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幕應當是胡軍主演的電視劇《朱元璋》中的一個場景,大臣諫言朱元璋當了皇帝,應當自稱“”,而朱元璋毫不在意,一口一個“”。使很多人懷疑人生,九五之尊的皇帝坐在龍椅上,威嚴肅穆,突然開口一句:“咱今兒就到這裡啊?”,當場齣戲,大臣們估計得用生命控制自己不笑場。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任性的朱皇帝

不過,要說朱元璋如此任性,非要說“”,也不是,他只是真的因為出身不高,不講究那些大家風範,因此說話寫奏章都是十分隨意,我們可以在他的奏章裡看到這樣的內容: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戶口不明白俚……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徵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著繞地裡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戶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欽奉

這段話是朱元璋下詔要求清查戶口的文章,每句話彷彿都是鄰居大爺操著濃濃的鄉音和你聊天的畫風,十分令人頭禿。而且奏章中用的是“我”,而非“朕”一類的詞語,可見朱元璋是真的不太在意,想啥寫啥。

有這麼一個爹,兒子自然也有點跑偏,明成祖朱棣少時就跟著朱元璋打仗,後來戍守北方,也不是個講究人,還沒有走入皇家的精緻生活,因而朱棣的畫風也是很清奇的: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好生磨道……”;“……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的,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毋怠。”--永樂二年詔

都是上面之類的內容,這個充滿了北方氣息。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畫風隨意的明成祖朱棣

不過,兩位身為皇帝,雖然自己可能不那麼有文采,也應當絕不缺人來打理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在意形式,那麼有的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來為他們遣詞造句。朱元璋這麼隨意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有心推廣白話文,因此自己身先士卒,將奏章寫的淺顯易懂,與談話無異。並不是說朱元璋父子胸無點墨,只能說一點大白話;畢竟這兩位都有經世之才,如果有心,起碼寫出文縐縐的畫風不成問題。

除去這對比較神奇的父子,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還是會好好斟酌自稱的,這也代表著一種地位的象徵。對於皇帝的自稱,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朕”,“寡人”一類的詞語,那麼這些詞語都是怎麼來的,是專門創造出來給皇帝自稱的嗎?

首先說出現頻率最高的“朕”

這個詞非常久遠,先秦時代就有了,而且當時也並非是皇帝的自稱。這個朕在秦朝之前其實和我差不多,就是一個第一人稱的詞語,大家隨便用,比如屈原就老自稱朕:“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句話是屈原寫自己的出身的,大意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的父親字伯庸”,朕皇考,就是我爹的意思。這裡可不是屈原逾制,更不是有反心,實在是那個時候朕就是我的意思,屈原就順手用了。

那麼,朕什麼時候就變得特殊了呢?這就要從秦始皇說起了。秦是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創造了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於是他為了強調自己的特別,首先是創造了皇帝一詞,然後又開始在自稱上做文章,選了朕這個稱呼,從此之後,朕就是皇帝專屬了。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秦始皇包攬了朕

在朕之前,皇帝或者諸侯王怎麼自稱呢?比較常見的是寡人和孤,這兩個詞一看就很自閉,一方面是指皇帝之位曲高和寡,另一方面也是自省,符合中國人一貫的謙虛畫風。

不過實際上,對於帝王的自稱,歷朝歷代也不是絕對的專屬。比如寡人,秦之前諸侯國王都會這樣自稱,但是士大夫也可能會用到,這個我們從一些古文中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裡面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中就有這麼一句:“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這個是裡面趙王問藺相如的,趙王是諸侯國國王,自稱寡人。而詩經裡還有諸侯夫人用寡人自稱:“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詩·邶風),這裡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用到的。到了唐代,寡人也變成皇帝專屬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我們不那麼熟悉的用法,比如漢朝南北朝,很多皇帝都比較偏愛用“”自稱,比如《史記·封禪書》裡面有一個故事,漢高祖劉邦問群臣:“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眾人不能回答。漢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這裡他就是用吾自稱的。


當然“”這種自稱還是需要皇帝本身的權威的,比如秦皇漢武這樣的皇帝,別說自稱“”,就算叫別的也沒人不敢不同意。但是遇上一些傀儡皇帝,還要自稱“朕”,後果就很慘了。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比如東魏孝敬帝元善見,大權臣高歡因為已經逼走了一個皇帝,沒辦法另立了東魏孝敬帝元善見,為了自己名聲考慮,高歡對這個傀儡皇帝還是挺好的。但是高歡死後,高歡的兒子高澄掌握了大權,這個皇帝就很悽慘了。

但是元善見沒想到歷朝歷代皇帝都沒有經歷過的更屈辱的一幕來了,高澄一看元善見竟敢如此?於是把杯子一摔,指責皇帝元善見的鼻子破口大罵,“朕?朕?狗腳朕!”來啊,給我打!

元善見這個傀儡皇帝不但得到了歷史唯一一個“狗腳朕”的稱號,還被高澄的部下痛打三拳,也算是悲催之極了。

總體來講,皇帝這個一個國家獨一份的神奇職業,有一些講究也不足為奇,皇帝權力很大,如果皇帝決定要用什麼字,那麼百姓不能再用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一旦犯了避諱,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因此歷朝歷代隨著皇帝的愛好,自稱也有不同的說法。像朱元璋那麼神經大條的也著實不多見了。

(完)

參考資料/《明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封禪書》、《詩經》、《離騷》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