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產品服務“貶值”,才會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珠穆朗瑪峰 新聞 歷史 電腦 讀書 慈善 雅格布林 2019-04-02
大量產品服務“貶值”,才會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20年前,你很難想象,會有人願意把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並在社會上無償地分享。

20年前,你也很難想象,每天看的新聞和資訊都如此精緻,還有一大波人在背後為你排版和編輯,時刻挖掘著新消息,最重要的是:還不收錢。

20年過去了,是群眾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嗎?以至於這些原本正當的買賣全變成了慈善事業,這難道不奇怪嗎?

社會在進步,大量產品服務在貶值,我曾反覆地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 用戶到底是想要什麼?
  • 我們能有東西去衡量它嗎?

價格,會反映出市場中的真實需求

在談需求之前,我們想先提出一個觀點:價格,會反映著市場中的真實需求。如何理解真實需求?這個很關鍵,舉個例子:

氧氣對我們很重要,我們離開了氧氣,幾乎活不過5分鐘,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呼吸並不需要繳費,因為氧氣在這裡遍地都是。

這個時候,氧氣雖然對人類很重要,但並不稀缺,並沒有人在這個市場上會表現得對氧氣十分渴望,十分想要。

自然這不會是市場上真實的需求,也就沒有價格一說。

換個情況,在珠穆朗瑪峰上,吸氧可是要錢的,這個時候氧氣是稀缺的,因為人類為了在珠峰上繼續延續生命,對氧氣的渴望是大於一切的。

這個時候,氧氣是市場上的真實需求,氧氣往往能賣個好價錢,在危機的時候,甚至比紐約的房價還貴。

這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樣商品的價格,能反映出它在這個市場裡的稀缺程度,價格高的都是目前市場上極其需要的。

稀缺,能量化用戶對某個事物的需求程度

換言之,我們在尋找用戶真實需求的時候,不妨看看,20年以來,什麼東西是比較貴的?什麼東西一直是比較貴的?

這個時候,前者往往能代表某個時代用戶的真實需求,但其實前者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變化,不斷新老更替,我們似乎更應該去追求後者。

後者雖不能具體地描述出用戶的真實需求,但後者更像是一種規律,一股穩定存在的神祕力量。

還是那個例子,假如在珠峰上,有個人說他能24小時不間斷供氧,把原本稀缺的氧氣變得不再稀缺,那麼這個方法一定很貴。

對吧,這個時候,我認為後者會是一種方法,一種讓本來稀缺的事物變得不再稀缺的方法。而這種方式是稀缺的,是市場中的真實需求。

只是它更像是抽離出來的一條規律,為了得知前者是什麼,我們需要對他有著更進一步的拆解,從而達到能具體描述出用戶真實需求的地步:

就拿20年前的例子來說,那個時候中國的網民還不到200萬,意味著大部分人獲取信息都是靠報紙、雜誌、書籍還有電視。

這些東西天然是不便攜的、沒有閱讀記錄、使用時需要有固定場所以及日常使用頻次不高,人縱使有獲取信息的需求,因為受限於信息渠道,也只能這樣。

那是一個分分鐘會失聯的年代,那時候的我一出門,我媽就找不到我,因為我沒有手機,直到晚上回家的時候,我才又和我媽取得了聯繫。

那個時候,信息的快速更新是稀缺的,看來看去都是這些節目,翻來翻去都是那些書,我媽能和我再次說話都已經過了大半天。

所以你會發現,當時的一些報紙和連載小說,會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固定週期每天更新的那種,這個時候你必須要去買,要去付費,不然就只能回家享受那乏味的等待吧。

所有能讓信息快速更新的方法,在當時都是個能賣貴价錢的行當。例如當時的手機、個人電腦、bb機、新聞聯播的廣告。

20年後,全中國都通網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個時候信息的更新速度早已比以前提升了幾個量級,後端服務器接口的調取早已是毫秒級的應用。

只要你關注了某個領域的微信訂閱號,每週每天甚至每八個小時,你都能收到對應領域最新的信息推送,微信自帶的社交鏈分發機制,更是能讓好內容一炮而紅。

這個時候信息更新的速度,早已不再稀缺了。如果還是靠販賣信息的更新效率為主要發展方向,這條路只會越走越辛苦。

畢竟在這個信息氾濫的年代,新信息就好比是我們身邊的氧氣一樣,我們需要它,但它滿地都是,一點也不稀缺。

過載的信息量、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每日做不完的工作,缺乏對未來計劃性的思考,無一不體現出社會上存在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不能直接體現價值的。

我們嘗試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以前信息量少的時候,或者是說信息記錄不方便的時候,人類為了和自身記憶力抗爭,必須把部分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後代得以傳承。

後來,隨著印刷術和信息網絡的普及,記錄和獲取信息的成本被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人類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傳播某些需要被短暫消費的內容而去生產內容。

例如:社會新聞、明星八卦、笑話大全等這類內容,放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你會發現這些都可有可無的,只是純粹用來短暫消費。

人的大腦是不具備自我進化和自我調節的能力,而是需要不斷地挖掘和刺激。人類只有在不斷獲取這類稀缺價值信息的時候,才能不斷成長和進步。

而直接能體現出價值,具有指導性或啟發性作用的信息,便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稀缺的,當然稀缺也會體現在市場的價格上。

所以市場上的競爭應該從“比誰信息全、比誰信息快”向“比誰的信息實用性高”過渡,20年間,市場的稀缺性完成了新的一輪轉變。

所以在“比誰信息全、比誰信息快”這個緯度下的產品,在不具備稀缺性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在不斷下降,下降到我們幾乎能免費享用的程度。

這也就解釋了在文章開頭的那些現象在20年間的對比,也是一種讓本來稀缺的事物變得不再稀缺的過程。

每個“反稀缺”的過程,都是一件偉大的事

每個“反稀缺”的過程,都是讓其他特定的產品服務“貶值”的過程

我們找到了這個稀缺的商品,如何讓它變得不再稀缺,便是我們需要極力去追求和創造的。為此我在籌備、在設想、在構造:

如何讓大家更好地獲取能直接體現價值的信息?

很多人曾經問過我,我這個小東西小產品最終想以什麼方式來落地?說實話,我自己到現在也沒想好,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去研究分發機制了。

將來是以公眾號?小程序?App?還是其他更輕的形式來呈現這個設想,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把價值從信息裡體現出來。

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情,至少我認為是崇高的,而且肯定不止一種解決辦法。

結合上一遍文章《我在浮躁的社交圈裡看到一篇優質的分享有多難?》,產品的雛形我在努力實現,如有階段性的成果,定將和大家分享。

在這當中,與其說是知識,我更願意把這部分稱為信息,因為只有信息的價值被體現出來後,才會成為知識。

因為知識這個詞不夠中性,總有一種欺騙性的成分,很多人會基於這個先入為主的定義,做了很多傻事,就例如明明只是瀏覽了很多信息,卻自我感覺掌握了很多的知識。

這是我們不希望出現的假想,更不希望通過這個假象去販賣更多的焦慮。

這篇文章算是對我未來所要做的事的一個梳理和計劃,伴隨著對市場上用戶需求的思考。如果你也有類似想做的事,不妨按以下的結構初步設想以下,定會受益匪淺。

  1. 明白行業之前的商業體系建立在什麼稀缺資源上
  2. 明白行業現在的稀缺資源是什麼
  3. 基於現在的稀缺資源,如何演化出可行的商業體系

第19篇 | 2665字

原創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雅格布(ID:jacobla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