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這部古書中,有關諸葛亮之死,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葛公夙興夜寐,所啖食不至數升。

大意是:諸葛亮夙興夜寐,攝入食物不到幾升。這就為我們認識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則重要信息:諸葛亮的飲食出了問題

實際上,陳壽在記載蜀漢人之死,幾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載劉備,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們之前分析過,劉備極有可能是死於“癌症併發症”這樣慘痛的絕症。諸葛亮之死亦然。

諸葛亮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這個年紀,即便在三國時期,也不能說老態龍鍾。三國時期,像諸葛亮這樣級別的人物,壽命長於六十者,並不稀奇。曹操、劉備,皆六十以上離世,孫權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營養不良,生活悲慘,早亡並不奇怪;士大夫階層卻不然。

諸葛亮之死因,絕非僅如陳壽所載的疾病,或許他得了某些在當時無法治癒的絕症——如同劉備死時那樣的絕症。

《魏書》對諸葛亮當時的情況,還有一句記載。

亮憂奎嘔血。

說明諸葛亮當時,已出現了吐血的情況。這說明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問題。綜上,諸葛亮當年,有可能是死於某種腸道方面的絕症,加上嚴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

陳壽雖是晉朝史官,但他生於蜀漢,自己父親又在蜀漢任職(並沒什麼陳壽父親之死,是諸葛亮之為的說法)。陳壽對蜀漢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魏滅蜀,他生死都是蜀漢人。因此,陳壽在為諸葛亮立傳時,必然不會將諸葛亮之死的這些痛苦細節記載下來。


從諸葛亮之死,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史載諸葛亮“罰二十以上,皆親擥焉。”意思是,軍中凡有受罰二十軍棍以上者,諸葛亮都要親審。

諸葛亮為何要如此事無鉅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更大的角度入手,試著分析一下諸葛亮的格局和思維方式。

通常認為,諸葛亮這麼做,是他為追求公平、公正,親自審問那些他認為量刑達到一定級別的犯事者,如此才能實現他“用心平”和“勸誡明”的追求。

這種認識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夠全面。熟悉正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諸葛亮不是儒家,而是一位徹底的法家。諸葛亮之治國,其根本思想是法治。法治,是諸葛亮治國的不二哲學。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這部古書中,有關諸葛亮之死,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葛公夙興夜寐,所啖食不至數升。

大意是:諸葛亮夙興夜寐,攝入食物不到幾升。這就為我們認識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則重要信息:諸葛亮的飲食出了問題

實際上,陳壽在記載蜀漢人之死,幾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載劉備,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們之前分析過,劉備極有可能是死於“癌症併發症”這樣慘痛的絕症。諸葛亮之死亦然。

諸葛亮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這個年紀,即便在三國時期,也不能說老態龍鍾。三國時期,像諸葛亮這樣級別的人物,壽命長於六十者,並不稀奇。曹操、劉備,皆六十以上離世,孫權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營養不良,生活悲慘,早亡並不奇怪;士大夫階層卻不然。

諸葛亮之死因,絕非僅如陳壽所載的疾病,或許他得了某些在當時無法治癒的絕症——如同劉備死時那樣的絕症。

《魏書》對諸葛亮當時的情況,還有一句記載。

亮憂奎嘔血。

說明諸葛亮當時,已出現了吐血的情況。這說明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問題。綜上,諸葛亮當年,有可能是死於某種腸道方面的絕症,加上嚴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

陳壽雖是晉朝史官,但他生於蜀漢,自己父親又在蜀漢任職(並沒什麼陳壽父親之死,是諸葛亮之為的說法)。陳壽對蜀漢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魏滅蜀,他生死都是蜀漢人。因此,陳壽在為諸葛亮立傳時,必然不會將諸葛亮之死的這些痛苦細節記載下來。


從諸葛亮之死,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史載諸葛亮“罰二十以上,皆親擥焉。”意思是,軍中凡有受罰二十軍棍以上者,諸葛亮都要親審。

諸葛亮為何要如此事無鉅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更大的角度入手,試著分析一下諸葛亮的格局和思維方式。

通常認為,諸葛亮這麼做,是他為追求公平、公正,親自審問那些他認為量刑達到一定級別的犯事者,如此才能實現他“用心平”和“勸誡明”的追求。

這種認識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夠全面。熟悉正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諸葛亮不是儒家,而是一位徹底的法家。諸葛亮之治國,其根本思想是法治。法治,是諸葛亮治國的不二哲學。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陳壽在評諸葛亮時,這樣寫到: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諸葛亮的法家哲學,可以這麼理解。首先,諸葛亮有其最高目標和理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二,諸葛亮的所有治國哲學,都無條件服從於這一最高目標和理想。

諸葛亮在處理李嚴事件時,就是如此。李嚴是劉備託孤重臣,劉備死時,李嚴的地位絕不亞於諸葛亮。但李嚴後來逐漸墮落,不但忘記了初心,更變本加厲地貪饕。因李嚴過於心術不正,諸葛亮嚴格地執行了對李嚴的懲罰:直接罷官。李嚴案中,就能深刻體現出諸葛亮的法家思維:一切按照原則行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犯什麼錯,受什麼罰,一旦改過,信任如初。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這部古書中,有關諸葛亮之死,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葛公夙興夜寐,所啖食不至數升。

大意是:諸葛亮夙興夜寐,攝入食物不到幾升。這就為我們認識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則重要信息:諸葛亮的飲食出了問題

實際上,陳壽在記載蜀漢人之死,幾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載劉備,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們之前分析過,劉備極有可能是死於“癌症併發症”這樣慘痛的絕症。諸葛亮之死亦然。

諸葛亮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這個年紀,即便在三國時期,也不能說老態龍鍾。三國時期,像諸葛亮這樣級別的人物,壽命長於六十者,並不稀奇。曹操、劉備,皆六十以上離世,孫權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營養不良,生活悲慘,早亡並不奇怪;士大夫階層卻不然。

諸葛亮之死因,絕非僅如陳壽所載的疾病,或許他得了某些在當時無法治癒的絕症——如同劉備死時那樣的絕症。

《魏書》對諸葛亮當時的情況,還有一句記載。

亮憂奎嘔血。

說明諸葛亮當時,已出現了吐血的情況。這說明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問題。綜上,諸葛亮當年,有可能是死於某種腸道方面的絕症,加上嚴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

陳壽雖是晉朝史官,但他生於蜀漢,自己父親又在蜀漢任職(並沒什麼陳壽父親之死,是諸葛亮之為的說法)。陳壽對蜀漢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魏滅蜀,他生死都是蜀漢人。因此,陳壽在為諸葛亮立傳時,必然不會將諸葛亮之死的這些痛苦細節記載下來。


從諸葛亮之死,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史載諸葛亮“罰二十以上,皆親擥焉。”意思是,軍中凡有受罰二十軍棍以上者,諸葛亮都要親審。

諸葛亮為何要如此事無鉅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更大的角度入手,試著分析一下諸葛亮的格局和思維方式。

通常認為,諸葛亮這麼做,是他為追求公平、公正,親自審問那些他認為量刑達到一定級別的犯事者,如此才能實現他“用心平”和“勸誡明”的追求。

這種認識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夠全面。熟悉正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諸葛亮不是儒家,而是一位徹底的法家。諸葛亮之治國,其根本思想是法治。法治,是諸葛亮治國的不二哲學。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陳壽在評諸葛亮時,這樣寫到: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諸葛亮的法家哲學,可以這麼理解。首先,諸葛亮有其最高目標和理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二,諸葛亮的所有治國哲學,都無條件服從於這一最高目標和理想。

諸葛亮在處理李嚴事件時,就是如此。李嚴是劉備託孤重臣,劉備死時,李嚴的地位絕不亞於諸葛亮。但李嚴後來逐漸墮落,不但忘記了初心,更變本加厲地貪饕。因李嚴過於心術不正,諸葛亮嚴格地執行了對李嚴的懲罰:直接罷官。李嚴案中,就能深刻體現出諸葛亮的法家思維:一切按照原則行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犯什麼錯,受什麼罰,一旦改過,信任如初。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再進一步,若想理解諸葛亮法家思維之精髓,我們還可從理解法正的性格入手。

《三國志·法正傳》對法正有這樣一句記載,非常著名。

法正,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者己者數人。

法正是這樣一種人:如果一個人對他好,他一定會一五一十地償還對方,他不會加倍地好,但他絕不虧欠。同樣,如果一個人對他不好,他也一定會一五一十地償還,他不會加倍懲罰,但他絕對不會放手。按史載,之前得罪過法正的人,在法正得勢後(劉備主西川后),法正將他們一個個提溜出來,該害的害,該殺的殺,他一絲一毫也不會手軟,不會放過,在法正那裡,所有的不公,必須得到償還。

雖然狠,但公平。這,就是諸葛亮的治國哲學

這樣做的“缺點”,是因其“狠”,而在執行法律時難免得罪許多人,但在當年蜀漢那種情況下,從長遠看,這樣做還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即便暫時得罪了人,諸葛亮這種治國哲學,卻能長久地得民心——這在任何時代,都是最重要的。

"

蜀漢建興十二年,漢丞相諸葛亮離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麼。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精神會受到萬世景仰,這景仰如亙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國志》對諸葛亮之離世,記載非常簡練。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陳壽用他一貫的《春秋》筆法,簡明扼要地將諸葛亮之死,勾勒完畢。於是,我們能知道的,只有諸葛亮去世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得了病。諸葛亮之死,是勞累和心病綜合所致的認識,從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陳壽言諸葛亮功德蓋世,在劉備死後,大小事務,悉由己出,自然勞苦;另一方面,諸葛亮因北伐屢屢受挫,其還於舊都之志,始終不能進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國力慘淡,獨以一州之眾,對抗曹魏九州之土。諸葛亮深知,他死後,蜀漢沒人能打了。這些包袱,日夜縈繞在他心頭,久之,將他的生命力逐漸拖垮。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但三國後近兩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書,可能重塑人們對諸葛亮之死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書殘卷,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氣候乾燥,歷經千年而未腐,最終得以保存。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這部古書中,有關諸葛亮之死,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葛公夙興夜寐,所啖食不至數升。

大意是:諸葛亮夙興夜寐,攝入食物不到幾升。這就為我們認識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則重要信息:諸葛亮的飲食出了問題

實際上,陳壽在記載蜀漢人之死,幾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載劉備,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們之前分析過,劉備極有可能是死於“癌症併發症”這樣慘痛的絕症。諸葛亮之死亦然。

諸葛亮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這個年紀,即便在三國時期,也不能說老態龍鍾。三國時期,像諸葛亮這樣級別的人物,壽命長於六十者,並不稀奇。曹操、劉備,皆六十以上離世,孫權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營養不良,生活悲慘,早亡並不奇怪;士大夫階層卻不然。

諸葛亮之死因,絕非僅如陳壽所載的疾病,或許他得了某些在當時無法治癒的絕症——如同劉備死時那樣的絕症。

《魏書》對諸葛亮當時的情況,還有一句記載。

亮憂奎嘔血。

說明諸葛亮當時,已出現了吐血的情況。這說明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問題。綜上,諸葛亮當年,有可能是死於某種腸道方面的絕症,加上嚴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

陳壽雖是晉朝史官,但他生於蜀漢,自己父親又在蜀漢任職(並沒什麼陳壽父親之死,是諸葛亮之為的說法)。陳壽對蜀漢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魏滅蜀,他生死都是蜀漢人。因此,陳壽在為諸葛亮立傳時,必然不會將諸葛亮之死的這些痛苦細節記載下來。


從諸葛亮之死,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史載諸葛亮“罰二十以上,皆親擥焉。”意思是,軍中凡有受罰二十軍棍以上者,諸葛亮都要親審。

諸葛亮為何要如此事無鉅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更大的角度入手,試著分析一下諸葛亮的格局和思維方式。

通常認為,諸葛亮這麼做,是他為追求公平、公正,親自審問那些他認為量刑達到一定級別的犯事者,如此才能實現他“用心平”和“勸誡明”的追求。

這種認識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夠全面。熟悉正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諸葛亮不是儒家,而是一位徹底的法家。諸葛亮之治國,其根本思想是法治。法治,是諸葛亮治國的不二哲學。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陳壽在評諸葛亮時,這樣寫到: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諸葛亮的法家哲學,可以這麼理解。首先,諸葛亮有其最高目標和理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二,諸葛亮的所有治國哲學,都無條件服從於這一最高目標和理想。

諸葛亮在處理李嚴事件時,就是如此。李嚴是劉備託孤重臣,劉備死時,李嚴的地位絕不亞於諸葛亮。但李嚴後來逐漸墮落,不但忘記了初心,更變本加厲地貪饕。因李嚴過於心術不正,諸葛亮嚴格地執行了對李嚴的懲罰:直接罷官。李嚴案中,就能深刻體現出諸葛亮的法家思維:一切按照原則行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犯什麼錯,受什麼罰,一旦改過,信任如初。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再進一步,若想理解諸葛亮法家思維之精髓,我們還可從理解法正的性格入手。

《三國志·法正傳》對法正有這樣一句記載,非常著名。

法正,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者己者數人。

法正是這樣一種人:如果一個人對他好,他一定會一五一十地償還對方,他不會加倍地好,但他絕不虧欠。同樣,如果一個人對他不好,他也一定會一五一十地償還,他不會加倍懲罰,但他絕對不會放手。按史載,之前得罪過法正的人,在法正得勢後(劉備主西川后),法正將他們一個個提溜出來,該害的害,該殺的殺,他一絲一毫也不會手軟,不會放過,在法正那裡,所有的不公,必須得到償還。

雖然狠,但公平。這,就是諸葛亮的治國哲學

這樣做的“缺點”,是因其“狠”,而在執行法律時難免得罪許多人,但在當年蜀漢那種情況下,從長遠看,這樣做還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即便暫時得罪了人,諸葛亮這種治國哲學,卻能長久地得民心——這在任何時代,都是最重要的。

諸葛亮為何去世早?原來他得了這種病

理解了諸葛亮的格局和思維,就能理解他為何要親自罰二十軍棍以上的犯事者了。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是要將他的法治思維,將他的公平哲學,散播出去,感染人心如此,蜀中方能上下一心。鑑於當時蜀漢的國力,蜀漢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也才有可能出現一絲希望。至於如何懲罰、如何量刑這種具體細節,諸葛亮不可能,也沒必要攔在自己身上,否則,即便他三頭六臂,有分身之術,也是鞭長莫及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