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三國中,諸葛亮五次北伐可以說是天下皆知,這個獨攬蜀漢大權的人最後卻是功敗身死,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他是否有稱帝的野心我們也不得而知了,先說說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吧。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陸遜

第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最大的一次北伐戰役,來勢洶洶,差點聯合孟達拿下了長安,可惜沒聽從魏延子午谷奇謀,馬謖失守街亭,最終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最終揮淚斬馬謖。第二次北伐,因為糧草不濟魏軍有充足準備,假意讓出陳倉,借大雨損毀魏軍裝備,撤退途中斬魏將王雙,但還是不得不撤退。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啟用魏延和吳壹,採用防守反擊之戰略,利用地勢,最終取得勝利,這是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首次勝利,可惜只是很小的一次戰役。第四次北伐,是一次中型局部戰爭,也是諸葛亮北伐中最大的勝利,戰果破豐,既收服了鮮卑人軻比能,獲得大量物質,又搶收了曹魏軍糧,而且在劍閣道伏殺了魏軍名將張頜,特別是打敗了司馬懿,司馬懿從此忌憚諸葛亮,獲得戰甲五千,角弩三千,可惜李嚴督糧草出了大問題,否則,諸葛亮這次北伐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甚至有可能動搖曹魏政權。第五次北伐,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佈局的一次全面戰役,可惜司馬懿就是不戰,最後諸葛亮眼看糧倉被劫卻無能為力,於是把十五萬屯糧食塗上火油,下面放上焦炭,在上方谷一把大火差點讓魏軍全軍覆沒,只是報應不爽,天降大雨,諸葛亮命喪五丈原,為了蜀漢穩固,退守漢中。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諸葛亮

然而,作為孫劉聯盟的另外一方孫吳政權,他們之間其實是相互配合北伐的,並且孫吳北伐的次數並不少,據《三國志》中記載,至少也有四次。相比諸葛亮北伐,孫吳政權的北伐,取得的戰果其實要輝煌得多,特別是與蜀漢北伐相比,五次北伐的主帥為諸葛亮,而孫吳政權北伐的主帥是陸遜。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只關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而陸遜的四次北伐卻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少有人知道。事實上,陸遜指揮的四次北伐,每場面臨的戰爭局面都不同,然而,陸遜幾乎都能做到從容面對,從不同的戰爭場面使用不同的策略,相比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其軍事指揮才能似乎並不遜色,甚至有可能還要強,有幾次都是轉危為安,同樣令人歎服。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孫權

第一次北伐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戰。當時孫權派番陽太守周舫詐降曹休,曹休率領十萬大軍向皖城進發,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率領大軍向江陵進發,命令賈逵率領大軍向東關進發,三路大軍同時進發,可謂浩浩蕩蕩。這其實孫吳慣用的策略,當年赤壁之戰周瑜大勝曹操就是讓黃蓋詐降曹操,可惜的是這次曹魏竟然沒有吸取教訓,曹休竟然是親自來迎接。不知道陸遜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在等待曹休。當時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任命朱恆、全琮左右都督,各率領三萬大軍兩面夾擊。當時的曹休已經警覺到周舫投降是假,但曹休依仗人多,決心與陸遜一戰。最終是曹休陷入了陸遜設計好的包圍圈,可惜的是,陸遜相對保守,沒有采用朱恆的獻計,雖然是曹休幾乎是全軍覆滅,斬殺、生擒其一萬餘人,繳獲幾乎其全部軍資器械,如果不是賈逵接應及時,曹休恐怕會戰死沙場,而且即使如此,曹休最終也給活活氣死。這次北伐是孫權一舉擊敗曹魏政權的最佳時機,可惜的是陸遜在這方面準備不足,對自己沒有信心,如果採用朱恆之計,不但可以全殲曹魏三路大軍,消滅至少是瓦解曹魏政權應是順理成章,如果這場戰爭的主帥是周瑜或是諸葛亮,那三國的走勢必然會在這裡改變。這場戰役對諸葛亮的啟示極大,認定北伐有機會消滅曹魏政權,這也是諸葛亮後來一直堅持北伐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孫劉聯盟配合東西呼應的最好範例。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諸葛瑾

第二次北伐發生在嘉禾五年,孫權親自北伐,派陸遜和諸葛瑾領兵萬人進攻襄陽,作為主戰場的孫權主力戰況不利,孫權領兵撤退。諸葛瑾知道後,見到河水又在下降,手上又沒有多少軍,嚇得要死,寫信請陸遜趕快撤兵。此時的陸遜虛張聲勢,羽扇綸巾,擺了一場空城計,派親信韓扁假意給孫權送信,被曹軍抓獲,獲得陸遜的軍事部署。而陸遜既不理睬諸葛瑾的商議,也不理睬親信被抓,反而派人去種農作物,並且與部下和平時一樣下棋、娛樂。諸葛瑾坐不住了,親自前來商議,這個時候,陸遜安撫諸葛瑾無須擔心,仍按原計劃行事,叫諸葛瑾率領水軍(當時孫吳水軍最強大,所以,最安全),自己率領陸軍向襄陽進軍。知道陸遜厲害的魏軍,看到陸遜竟然按照原計劃(從韓扁那裡得知)前來攻打襄陽,只圍觀而不敢進攻,陸遜進入白圍之後,揚言狩獵,暗中派周峻、張樑等進攻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等地。看到吳軍全面發動進攻,魏軍嚇得趕緊堵城,由於進城人太多,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相殘殺,最後才關上城門,而只有一萬軍隊的陸遜,一路斬殺千餘人,然後安全撤回。這次北伐,雖然統帥孫權失利,但由於陸遜面對惡劣戰況而從容淡定,虛張聲勢,導演空城一計,最終轉危為安,而且獲得小勝,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如果不是陸遜,而是諸葛瑾,那結局恐怕不可想象。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馬謖

第三次北伐,公元230年,孫權聲稱要取合肥,魏軍東征將軍滿寵派兵迎戰,孫權退兵,滿寵要追,朝廷要求撤軍,滿寵不肯。公元231年,孫吳又使詐降計,叫孫布派人去揚州求降,滿寵認為有詐,不理睬,可揚州刺史王凌認為是立功的機會,不聽滿寵的勸告,率領700餘人去迎接孫布,進入了孫布布下的天羅地網,死傷大半。公元232年,陸遜親自移兵廬江,滿寵部下認為應該前去救援,滿寵認為廬江雖小,但兵精將猛,可以支撐一段時間,而且分析敵後肯定空虛,正好誘陸遜深入,於是不管廬江,派兵部署楊宜口。陸遜見敵人識破之計,連夜撤退,沒有損傷。這次北伐,陸遜再次使用詐降之計雖取得小成功,但敵人已經警覺,而且敵人識破陸遜的戰略,陸遜也及時瞭解了曹魏的佈局,並不戀戰,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沒有失敗,算是平手,這也是陸遜在軍事方面隨機應變的重要表現,打不贏就跑,這在後事的軍事戰爭中尤其是游擊戰爭中經常使用。

軍事謀略真正完勝諸葛亮的只此一人,不是司馬懿,也不是周公瑾

司馬懿

第四次北伐,赤烏二年,陸遜最後一次揮師北伐,他認為江夏是吳魏雙方爭奪的焦點,保東吳必然要佔領江夏,佔領江夏就必須佔領邾城。為了東吳的長治久安,不受曹魏的侵略,他在有生之後最後一次北伐,其目的就是為了東吳的未來穩定,何況,此時諸葛亮已死,北伐不能東西呼應,捍衛或許才是現在最大的策略。於公元239年,也就是赤烏二年,採納張樑建議,攻下邾城,然後死守邾城,並且駐三萬重兵守衛邾城(3萬大軍對於東吳來說那是很多了,當年周瑜指揮赤壁之戰也不過3萬大軍),到赤烏四年,即公元241年,邾城修繕加固完畢,這樣,完成了陸遜的四次北伐。四年之後,64歲的陸遜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綜觀陸遜四次北伐,雖然戰績比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戰績還要巨大,幾乎說是沒有敗績,但是,由於陸遜受魯肅三分天下的思想影響深刻,認為東吳要想消滅曹魏不現實,只能偏安,所以,在北魏實力並不強大的時候,而且和蜀漢北伐東西呼應之際,特別是當時的東吳正是鼎盛時期,面對可以一舉瓦解曹魏政權的一次大好機會竟然沒有把握,雖然取得極大的成功,但也只是捍衛偏安的戰役,根本原因還是並無征服天下的雄心,這也是陸遜雖然才能不在周瑜和諸葛亮之下,但卻不能和周瑜和諸葛亮相比的根本原因,這也是陸遜四次北伐雖然無敗績但仍然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少人提及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在陸遜、諸葛亮之後,孫劉聯合政權再無能人抗擊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