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臥龍(16)

孔明先生胸襟氣度,千古之下無人能及。最讓人敬佩的是諸葛亮對自己理想的堅持,這種堅持是建立在對現實出色判斷的基礎之上。

當時出師討伐曹魏,成功的可能性大嗎?很小,幾乎沒有。因為中國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兩漢以來的經濟重心一直在中原大地。經濟重心意味著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軍力。這個世界上以少勝多一直是旁門左道,以多勝少才是用兵正道。

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那為什麼還要北伐呢?諸葛亮《後出師表》裡面一開始就說了理由:“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這就是說北伐是蜀漢政權存在的唯一理由。不兩立,不偏安就必須消滅對手曹魏。如果不打曹魏或者消滅不了怎麼辦?也很簡單:“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換句話說,你消滅不了曹魏,曹魏就會來消滅你,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妥協餘地。既然不能共存,那麼就打吧,打的勝算又有多少呢?幾乎沒有。因為話都說的很喪氣了,與其最後被對手消滅,不如打一傢伙試試水。怎麼看都不是一個有信心的說法,所以後世很多人因為這種語氣和《前出師表》的差異,表中很多內容都是對曹操的誇獎不符合後世對諸葛亮的不斷聖化的要求,加上陳壽編《諸葛亮集》的時候也沒有把這篇文章收錄進去否定《後出師表》的真實性。

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最早記錄《後出師表》的是裴松之的《三國志注》,裴松之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這篇文章是張儼自己默寫出來的,和《前出師表》不一樣,這篇《後出師表》沒有公開發表,因此陳壽也就沒有可能把這篇文章收入《諸葛亮集》。但是,陳壽沒有收錄不等於不存在。默寫這篇文章的張儼就是諸葛亮時代的人,確切的說是諸葛亮同時代的吳國人。他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很熟,所以讓《後出師表》最早出現在士人面前的竟然是諸葛恪,而不是諸葛亮。張儼是諸葛恪的好朋友,他把這篇文章記在他的《默記》一書裡。到了後來這篇文章被編寫《漢晉春秋》的晉人習鑿齒收入,裴松之又把這篇文章編進了他的《三國志》注裡面,這就是《後出師表》的來歷。

但是這裡面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為什麼在蜀國沒有被陳壽看到,反而被吳國的諸葛恪拿出來發表?我的解釋是,這份《後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皇帝劉禪的祕密表章,而不是公開表章。因為《後出師表》的年代很明顯是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所以語氣不如《前出師表》豪邁,更多的是對事實的陳述,是對失敗可能性的分析。所以在蜀國這份表章屬於祕密文件,沒有公開,陳壽沒有看到是可能的。那麼諸葛恪如何得到?這個就必須說一下三國時代的信件傳遞問題。前面提到過諸葛亮和魏國的王朗、陳群都有通信往來,和吳國的通信往來應該更為密切。一來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二來諸葛亮早年無子,諸葛瑾將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諸葛亮四十多歲的時候有了親兒子諸葛瞻,諸葛亮的爵位由親兒子諸葛瞻繼承,等到後來諸葛恪全族在東吳被屠殺,諸葛喬的後裔又繼承了諸葛瑾家的香火。所以雙方文書往來頻繁是非常正常的。陳壽編輯的《諸葛亮集》裡面有多篇寫給諸葛瑾的信件文書,內容也有多篇涉及軍機,因此這篇《後出師表》很可能也是諸葛亮隨著信件一起寄給自己兄長的。諸葛瑾有機會拿得到這篇文章,諸葛恪就有可能拿得到,張儼就有可能看得到,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是存在的。

真正最早質疑這篇文章是否屬於諸葛亮所寫的是清朝人錢大昭的《三國志辨疑》,他舉出了《後出師表》文章裡面的幾個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是趙雲的生死時間:《後出師表》寫於第二次北伐之前,第二次北伐應該是在建興六年十一月,而《三國志》記載趙雲死在建興七年,但《後出師表》把趙雲給寫死了,與《三國志》記載矛盾。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其實是讀書讀傻了的結果。因為第二次北伐是諸葛亮歷次北伐中是失敗的最快的一次,在陳倉城下攻了二十幾天,就退兵了,但其後在建興七年,諸葛亮馬上進行了第三次北伐,這一次收穫很大,一舉奪下武都、陰平兩個郡的地盤。因此,《後出師表》是在這兩次北伐期間完成,恰恰能說明這篇文章的語氣和心態。至於表文的確切成文時間,現在不可考,但僅僅因為趙雲去世的記載存在矛盾就輕易否認文章的真實性,那應該是書呆子的看法。

況且《後出師表》文章非常精彩,對時局的分析入木三分。我們對古文的態度大都是在殘章斷簡中尋覓文明,這篇《後出師表》無論真偽與否,其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句絕對是諸葛亮一生的光輝寫照。《後出師表》寫出了蜀漢失敗最大的可能性是“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也就是說坐著不動就是大錯。為此,諸葛亮把王朗當做反面教材拿出來調侃一番,說他:“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不知道這是不是把王朗氣死的原因之一。當年王朗做會稽太守的時候實力比孫策強,可惜就是不會打仗或者說不想打仗,結果死路一條。同樣的道理,蜀國國力弱小和強大的魏國對耗下去也是死路一條。

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圖:可憐的王朗

既然打不打已經不是問題,那麼問題就在於打不打得贏。很遺憾,諸葛亮的結論是很可能打不贏。因為曹操這樣震古爍今的軍事奇才都不一定打得贏。諸葛亮對曹操可能是有一點崇拜的,至少在軍事上是如此,要不然也不會在《後出師表》裡寫出:“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的話。誇敵人的見過,但是把敵人誇成軍神的不多見。更過分的是,不光諸葛亮自己誇,還把劉備拉出來一起誇:“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甚至為了誇曹操,不惜把自己比作駑下的劣馬。

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從《三國志》本身的記載來看,在軍事方面,曹操的成就遠比諸葛亮大的多。曹操以募兵起家,先在袁紹手下打工,然後抓住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幹掉劉岱的契機一舉佔領兗州成為一方軍閥。其後歷經坎坷,最終擊敗袁紹一統北方,或者用諸葛亮的話叫:“偽定一時”。這裡提到曹操,諸葛亮是什麼意思?那是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閹宦遺醜可以最終成就大業,當時人們看好的袁氏兄弟這樣的名門望族。曹操作為東漢王朝的最後一任執刀人,他的出現實際上是一個歷史的偶然。這個偶然的實現完全靠的是曹操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所以陳壽在《三國志》裡稱讚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武帝本紀》)。男子漢大丈夫,生於斯、長於斯、行於世就應該跟曹操那樣憑著本事創出一番事業!方可俯仰無愧於天地之間。

寫《出師表》的諸葛亮只是能臣,寫出《後出師表》他才成為聖人

況且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說不準,劉備就是從這個說不準中獲益的。正如《後出師表》所言:“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回想一下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前,誰能想到劉備集團竟然還有活路,而且十幾年後還活著這麼好。所以沒什麼好想的啦,直接幹下去吧!——“凡事如是,難可逆見”;帶著一種不計較成敗的態度幹下去!——“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最好乾成什麼樣子,不再去計較,只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觀也”。

孔明先生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非凡的行動力,計劃已經定下,決心已經表明,成敗非能逆料,北伐就準備開始啦!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孫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