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

在株洲市蘆淞區有個地名叫“鳥樹下”,在攸縣也有個叫“柏樹下”的地方,曾經是個鄉,不過現在叫柏市,已經併入了黃豐橋鎮。它位於湘贛交界東南部的最東端,如一處犄角插入江西省萍鄉市。下面就柏市地名的源流,作初步考釋。

"

在株洲市蘆淞區有個地名叫“鳥樹下”,在攸縣也有個叫“柏樹下”的地方,曾經是個鄉,不過現在叫柏市,已經併入了黃豐橋鎮。它位於湘贛交界東南部的最東端,如一處犄角插入江西省萍鄉市。下面就柏市地名的源流,作初步考釋。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航拍柏市 (記者 謝慧 攝)

“柏樹下”的前世今生

柏市原稱“柏樹下”,傳說在今柏市老街東面有一棵四人不能合抱的古柏,如擎天巨傘,方便南來北往路人歇腳納涼。北宋初年,有一對江西籍王姓夫婦來到這裡,在柏樹旁搭一簡易茅棚,出售自制涼茶、草鞋,為路人提供方便,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蓋得土房兩間,當作飯莊用房。因生意興隆,鄉人爭相在此建房居住,開設商鋪,於是“柏樹下”之名開始遠近流傳開來。至明 初已有商號幾十家,並有200米青石板鋪就的街道。

《攸縣誌·文物勝蹟》(1871~1949)記載:南宋端平 三年(1236),始在境內鳳嶺設巡檢司。明崇禎年間裁撤,清雍正十一年(1733)復置。嘉慶十一年(1806)巡守婁起詮任(浙江陰山人)巡檢時,將鳳嶺巡檢司署遷至柏樹下大屋衝,後俗稱“衙門前”,即現在339省道柏市十字路以西百米處。司署前有參天古柏在集市旁,故名“柏市”。

"

在株洲市蘆淞區有個地名叫“鳥樹下”,在攸縣也有個叫“柏樹下”的地方,曾經是個鄉,不過現在叫柏市,已經併入了黃豐橋鎮。它位於湘贛交界東南部的最東端,如一處犄角插入江西省萍鄉市。下面就柏市地名的源流,作初步考釋。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航拍柏市 (記者 謝慧 攝)

“柏樹下”的前世今生

柏市原稱“柏樹下”,傳說在今柏市老街東面有一棵四人不能合抱的古柏,如擎天巨傘,方便南來北往路人歇腳納涼。北宋初年,有一對江西籍王姓夫婦來到這裡,在柏樹旁搭一簡易茅棚,出售自制涼茶、草鞋,為路人提供方便,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蓋得土房兩間,當作飯莊用房。因生意興隆,鄉人爭相在此建房居住,開設商鋪,於是“柏樹下”之名開始遠近流傳開來。至明 初已有商號幾十家,並有200米青石板鋪就的街道。

《攸縣誌·文物勝蹟》(1871~1949)記載:南宋端平 三年(1236),始在境內鳳嶺設巡檢司。明崇禎年間裁撤,清雍正十一年(1733)復置。嘉慶十一年(1806)巡守婁起詮任(浙江陰山人)巡檢時,將鳳嶺巡檢司署遷至柏樹下大屋衝,後俗稱“衙門前”,即現在339省道柏市十字路以西百米處。司署前有參天古柏在集市旁,故名“柏市”。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柏市老街僅存的民房遺址 (記者 謝慧 攝)

1956年置柏樹下鄉,1958年為燎原公社,1961年改柏樹下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6年撤鄉建鎮,改為柏市鎮。2015年,柏市鎮整體併入黃豐橋鎮,當年的柏樹早已不見蹤影,但“柏樹下”的名字就像歷史的烙印,仍銘刻在人們的記憶裡。

同治年間這裡是攸縣五大集市之一

1985年,湖南省文物普查,在柏市發現了商朝時期古居落遺址,之後又在胡家組發現漢墓群。柏市遺址屬商代、西周、漢代時代,岀土石錛、石刀、泥質灰陶罐、曲折紋、小方格紋硬陶片。這說明3000年前在柏市就有先人群居繁衍生息。

據有關史料記載:宋嘉熙四年(1240),吳啟高由江西安福(今屬萍鄉市蓮花縣)遷居攸縣柏樹下。宋景定四年(1263),譚芳源由茶陵遷居此地。元至正年間(1341~1368),劉瑞一由江西轉湖北再遷居柏樹下。唐宋以來,柏市一帶應有不少村落。

清雍正十一年(1733),婁起詮任巡檢時,將鳳嶺巡檢司署遷移到大屋衝,集市也隨遷到司署附近,鳳嶺集市也改名為柏市。

清同治《攸縣誌·風俗》中記:“攸邑村市,南淥田,西小集,北鴨(丫)江橋,東鳳嶺,中央新市。”那時,柏市集市已成攸縣5大集市之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在柏市河灘建柏市墟場,至新中國成立初,農曆每月逢四、九趕集,趕集者達數千人,湘贛邊界糧食油牲畜、南貨土紙、煙筍、餅鐵、竹木及 竹木製品都在這裡集散,僅大米一項成交在萬擔以上。

朱德、彭德懷曾經在這裡打游擊

柏市還是革命蘇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湘贛省委機關、湘贛邊區特委機關、攸醴萍中心縣委、攸縣蘇維埃政府、攸縣一區蘇維埃等革命機關先後駐柏市。朱德、彭德懷、滕代遠、蕭克、李天柱等著名紅軍將領,曾率部在柏市開展游擊戰爭。境內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

"

在株洲市蘆淞區有個地名叫“鳥樹下”,在攸縣也有個叫“柏樹下”的地方,曾經是個鄉,不過現在叫柏市,已經併入了黃豐橋鎮。它位於湘贛交界東南部的最東端,如一處犄角插入江西省萍鄉市。下面就柏市地名的源流,作初步考釋。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航拍柏市 (記者 謝慧 攝)

“柏樹下”的前世今生

柏市原稱“柏樹下”,傳說在今柏市老街東面有一棵四人不能合抱的古柏,如擎天巨傘,方便南來北往路人歇腳納涼。北宋初年,有一對江西籍王姓夫婦來到這裡,在柏樹旁搭一簡易茅棚,出售自制涼茶、草鞋,為路人提供方便,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蓋得土房兩間,當作飯莊用房。因生意興隆,鄉人爭相在此建房居住,開設商鋪,於是“柏樹下”之名開始遠近流傳開來。至明 初已有商號幾十家,並有200米青石板鋪就的街道。

《攸縣誌·文物勝蹟》(1871~1949)記載:南宋端平 三年(1236),始在境內鳳嶺設巡檢司。明崇禎年間裁撤,清雍正十一年(1733)復置。嘉慶十一年(1806)巡守婁起詮任(浙江陰山人)巡檢時,將鳳嶺巡檢司署遷至柏樹下大屋衝,後俗稱“衙門前”,即現在339省道柏市十字路以西百米處。司署前有參天古柏在集市旁,故名“柏市”。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柏市老街僅存的民房遺址 (記者 謝慧 攝)

1956年置柏樹下鄉,1958年為燎原公社,1961年改柏樹下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6年撤鄉建鎮,改為柏市鎮。2015年,柏市鎮整體併入黃豐橋鎮,當年的柏樹早已不見蹤影,但“柏樹下”的名字就像歷史的烙印,仍銘刻在人們的記憶裡。

同治年間這裡是攸縣五大集市之一

1985年,湖南省文物普查,在柏市發現了商朝時期古居落遺址,之後又在胡家組發現漢墓群。柏市遺址屬商代、西周、漢代時代,岀土石錛、石刀、泥質灰陶罐、曲折紋、小方格紋硬陶片。這說明3000年前在柏市就有先人群居繁衍生息。

據有關史料記載:宋嘉熙四年(1240),吳啟高由江西安福(今屬萍鄉市蓮花縣)遷居攸縣柏樹下。宋景定四年(1263),譚芳源由茶陵遷居此地。元至正年間(1341~1368),劉瑞一由江西轉湖北再遷居柏樹下。唐宋以來,柏市一帶應有不少村落。

清雍正十一年(1733),婁起詮任巡檢時,將鳳嶺巡檢司署遷移到大屋衝,集市也隨遷到司署附近,鳳嶺集市也改名為柏市。

清同治《攸縣誌·風俗》中記:“攸邑村市,南淥田,西小集,北鴨(丫)江橋,東鳳嶺,中央新市。”那時,柏市集市已成攸縣5大集市之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在柏市河灘建柏市墟場,至新中國成立初,農曆每月逢四、九趕集,趕集者達數千人,湘贛邊界糧食油牲畜、南貨土紙、煙筍、餅鐵、竹木及 竹木製品都在這裡集散,僅大米一項成交在萬擔以上。

朱德、彭德懷曾經在這裡打游擊

柏市還是革命蘇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湘贛省委機關、湘贛邊區特委機關、攸醴萍中心縣委、攸縣蘇維埃政府、攸縣一區蘇維埃等革命機關先後駐柏市。朱德、彭德懷、滕代遠、蕭克、李天柱等著名紅軍將領,曾率部在柏市開展游擊戰爭。境內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

275位革命烈士犧牲於此丨朱德、彭德懷在這裡打過遊擊

▲ 柏市老街遺址 (記者 謝慧 攝)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集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2年,柏市供銷社駐此,老街有50餘家商鋪,後來集市時興時衰。1975年,柏樹下老街遭大洪水淹毀,隨後遷於庫前村。今老街僅存三棟民房及部分遺址。1996年新集鎮建於柏樹下村一處低平崗上,集市又隨遷至此。

2013年以來,新建了10000餘平方米鳳嶺休閒廣場,改造了1000多米下水道,完善了亮化工程,擴建了1500平方米鎮農貿市場停車場。到2014年,完成農貿市場改擴建工程,新農貿市場分為攤位區、商鋪區、零擔區,含商鋪和攤位80餘個。其他配套設施齊全,整個市場可同時容納4000人左右。

如今,水、電、通訊、網絡實施齊備。有文化站、影視院、圖書室;有農科站;有敬老院、活動中心、歌舞廳。有鎮辦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1所,衛生院1所。

知多點

境內自然人文景觀

攸輿侯城遺址

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215)封長沙國定子劉則王之為攸輿侯,侯國的都城,在今日柏市攸溪與羅浮江交匯處(古稱中洲)。附近有封侯山、楓宸山、漢時街坊遺址上嶺街,出土漢宣帝(公元前74 年—前50年)時五銖錢模,為長沙國定子安成侯劉蒼之遺物。

禹王洞

天子山下有禹王洞地下陰河,長11公里,洞內壁流石、鐘乳石溢金流彩,金碧輝煌。天坑口呈圓角梯形,坑口南北長108米,東西寬80米,坑口面積6000平方米,最大深度40米,最小深度33米,四周陡峭絕壁,由於岩層崩塌,形成大天坑,令探險家們嘖嘖稱奇。

歐公山寺

位於湘贛邊界泉康村,山上有歐公山仙寺,靜臥於觀音坐蓮的寶地,鐘山、鼓山護衛左右。寺側古泉汩汩不竭,門聯“遠瞻天竺三千里,近瞰衡州七二峰”,登高望遠,氣勢非凡。附近泉塘幽谷。有白石洞、青蛇洞、平安洞景觀。仙人池,不溢不流,不枯不竭。有千年古樟及“活化石”紅豆杉。

天蓬古剎

天篷巖在柏市坪豐村境內,是湘東著名宗教聖蹟和人文景觀。洞中噴泉,傾流高崖,風捲洞內,十分壯觀。天蓬古剎有“天留此地傳妙道,人從何處覓長生”對聯。傳古時天蓬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明朝蔡槐庭在此面壁讀書3年,後考中進士。

鳳山書院

元貞元二年(1296)由譚淵創建。風山書閣,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張可贊興建。鳳山義塾,清嘉慶十四年(1809)張積鍾捐資建。


來源 | 株洲晚報

記者 | 謝慧

編輯 | 譚俊傑(見習)

審核 | 匡志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