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
"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到莊子,說他“其學無所不窺”。就是說,莊子的學問是沒有書不看的。

如此看來,莊子確實讀了很多書,對於讀書想必有一定的發言權。

不過,莊子對於書本的態度,卻讓人跌破眼鏡:他竟然說書是糟粕?!


1莊子關於讀書的一則寓言


關於讀書,莊子講過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底下有一個人在做輪子。這個人叫扁,莊子稱他為輪扁。

輪扁問,君上,您在讀什麼書?齊桓公說,我在讀古人的書。

輪扁又問,這個人現在還在嗎?齊桓公說,當然不在了,古人怎麼會還在呢?

輪扁馬上說:君上,您讀的只是糟粕而已。

齊桓公聽了很生氣,說寡人讀書,你一個工人也敢評論,說個道理出來,不然就殺了你!

也難怪齊桓公生氣,我們今天聽到輪扁的觀點,一樣會驚訝不已:

我們視作前人智慧結晶的書,怎麼會是糟粕?

輪扁為什麼說古人的書是糟粕?

我們來看他怎麼回答:他說,我一輩子都在做輪子,因此對做輪子很有心得。

做輪子要把中間放車軸的地方磨光滑。磨得太快的話,將來裝上車軸就容易滑動,車子就跑不穩;磨得太慢的話,車軸又卡得太緊,輪子跑起來就不夠暢快。

所以,磨的時候要不徐不急,得之於手,應之於心。手很習慣之後,做事心裡就有數,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都很有把握。

但是,這一套訣竅我沒辦法傳給我兒子,我怎麼講都沒有用。

因為他必須自己親手操作,才能夠有所體會,才能有心得。

古人的智慧就好像我把握的訣竅,是沒辦法用語言來傳授的。用語言說出來,就變成糟粕了。

古人的心得才是精華,而心得是寫不清楚的,所以你讀的也是糟粕。

莊子借這則寓言,提出了“書本是糟粕”的觀點。

"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到莊子,說他“其學無所不窺”。就是說,莊子的學問是沒有書不看的。

如此看來,莊子確實讀了很多書,對於讀書想必有一定的發言權。

不過,莊子對於書本的態度,卻讓人跌破眼鏡:他竟然說書是糟粕?!


1莊子關於讀書的一則寓言


關於讀書,莊子講過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底下有一個人在做輪子。這個人叫扁,莊子稱他為輪扁。

輪扁問,君上,您在讀什麼書?齊桓公說,我在讀古人的書。

輪扁又問,這個人現在還在嗎?齊桓公說,當然不在了,古人怎麼會還在呢?

輪扁馬上說:君上,您讀的只是糟粕而已。

齊桓公聽了很生氣,說寡人讀書,你一個工人也敢評論,說個道理出來,不然就殺了你!

也難怪齊桓公生氣,我們今天聽到輪扁的觀點,一樣會驚訝不已:

我們視作前人智慧結晶的書,怎麼會是糟粕?

輪扁為什麼說古人的書是糟粕?

我們來看他怎麼回答:他說,我一輩子都在做輪子,因此對做輪子很有心得。

做輪子要把中間放車軸的地方磨光滑。磨得太快的話,將來裝上車軸就容易滑動,車子就跑不穩;磨得太慢的話,車軸又卡得太緊,輪子跑起來就不夠暢快。

所以,磨的時候要不徐不急,得之於手,應之於心。手很習慣之後,做事心裡就有數,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都很有把握。

但是,這一套訣竅我沒辦法傳給我兒子,我怎麼講都沒有用。

因為他必須自己親手操作,才能夠有所體會,才能有心得。

古人的智慧就好像我把握的訣竅,是沒辦法用語言來傳授的。用語言說出來,就變成糟粕了。

古人的心得才是精華,而心得是寫不清楚的,所以你讀的也是糟粕。

莊子借這則寓言,提出了“書本是糟粕”的觀點。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2莊子真的否定讀書嗎


這個觀點實在讓我們疑惑:既然書本是糟粕,好像我們就不需要讀書了,難道莊子是在否定讀書嗎?

別忘了,莊子本人就是沒有書不讀的。他自己讀了這麼多書,怎麼會否定讀書呢?

實際上,正因為莊子讀了太多的書,知道書上寫的東西很多是不實用的,只是別人的一種心得,轉變成為客觀知識之後,就跟我們當下的情況脫節了,根本用不上。

所以,莊子才用“糟粕”這樣極端的說法,來提醒讀書的人,不可以盲目依靠書本。

莊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只把書本當作智慧本身,就會忽略實際生活的體驗。

他認為,人寧可在實際的生活上體驗生活是怎麼一回事,也不要一味死讀書。

就像我們一樣,從小就戴著眼鏡,一天到晚在讀書,其實只是為了考試,而完全忘記了真實的世界是怎麼回事,變成了書呆子。

書呆子進入社會之後,到處碰壁,有時候反而會覺得少讀一點書,說不定還通點人情世故。

莊子並不是一概否定讀書,認為讀書沒有用,而是說讀書應該結合實踐,要全面地獲得智慧。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校長曾經對我們說過三句話。

他說,你們到大學來,要做三件事:第一要學習,第二要理解,第三要能夠品味。

外國人也知道“學而不思則罔”,光是學,不去想,不去理解,學了半天很容易忘記。

那理解了之後,還要去實踐,才能夠品味。

品位、享受你所學的東西,等於是把書本跟生活結合,這樣讀書才可以改變你的生命。

3 莊子關於讀書的一句話


關於讀書,莊子還說過一句話,同樣令人費解:“吾生也有崖,而知無涯,以有崖隨無涯,殆已”。

一開始接觸這句話,好像給人很消極的感覺:我的生命有限,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能有什麼結果呢?

其實,莊子說的這句話才是真的。這就是客觀情況啊!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這不但沒有希望,並且很危險。

我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看到那裡的藏書之巨,常常都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這麼多書,你再怎麼努力,能讀多少?

實際上,莊子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呢?

他是在提醒我們反思: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在書堆之中嗎?

書本也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

既然如此,與其在書本里面追逐人生的真理,不如在實際的生活中加以體驗。

4怎樣讀書才真正有意義


莊子不反對讀書,而是反對讀死書、死讀書,他勸我們不要光讀書,而要去多實踐,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明白了莊子的意思,我們應該更清楚讀書的根本目的了。

不妨依照這一思路,把書簡單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有關做人處世的。讀了這一類書,我雖然年輕,也可以知道大人怎麼來往,古人怎麼來往,懂得了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

第二類,是必須親自操作的。好比研究汽車的書讀得再多,如果不去真正開車,也沒有用。

第三類,是一般的知識。你跟別人聊天,天文、地理、各種見聞,都要了解一些。

這三類中,莊子顯然更偏重第二類。我們體會到莊子的用意,明白讀書是為了獲得自己人生的智慧,才不枉費自己讀書的時光。

當您讀完本文時,您有兩種選擇:

1.您可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2.您也可以不理會。

這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讓我們一起轉起善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到莊子,說他“其學無所不窺”。就是說,莊子的學問是沒有書不看的。

如此看來,莊子確實讀了很多書,對於讀書想必有一定的發言權。

不過,莊子對於書本的態度,卻讓人跌破眼鏡:他竟然說書是糟粕?!


1莊子關於讀書的一則寓言


關於讀書,莊子講過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底下有一個人在做輪子。這個人叫扁,莊子稱他為輪扁。

輪扁問,君上,您在讀什麼書?齊桓公說,我在讀古人的書。

輪扁又問,這個人現在還在嗎?齊桓公說,當然不在了,古人怎麼會還在呢?

輪扁馬上說:君上,您讀的只是糟粕而已。

齊桓公聽了很生氣,說寡人讀書,你一個工人也敢評論,說個道理出來,不然就殺了你!

也難怪齊桓公生氣,我們今天聽到輪扁的觀點,一樣會驚訝不已:

我們視作前人智慧結晶的書,怎麼會是糟粕?

輪扁為什麼說古人的書是糟粕?

我們來看他怎麼回答:他說,我一輩子都在做輪子,因此對做輪子很有心得。

做輪子要把中間放車軸的地方磨光滑。磨得太快的話,將來裝上車軸就容易滑動,車子就跑不穩;磨得太慢的話,車軸又卡得太緊,輪子跑起來就不夠暢快。

所以,磨的時候要不徐不急,得之於手,應之於心。手很習慣之後,做事心裡就有數,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都很有把握。

但是,這一套訣竅我沒辦法傳給我兒子,我怎麼講都沒有用。

因為他必須自己親手操作,才能夠有所體會,才能有心得。

古人的智慧就好像我把握的訣竅,是沒辦法用語言來傳授的。用語言說出來,就變成糟粕了。

古人的心得才是精華,而心得是寫不清楚的,所以你讀的也是糟粕。

莊子借這則寓言,提出了“書本是糟粕”的觀點。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2莊子真的否定讀書嗎


這個觀點實在讓我們疑惑:既然書本是糟粕,好像我們就不需要讀書了,難道莊子是在否定讀書嗎?

別忘了,莊子本人就是沒有書不讀的。他自己讀了這麼多書,怎麼會否定讀書呢?

實際上,正因為莊子讀了太多的書,知道書上寫的東西很多是不實用的,只是別人的一種心得,轉變成為客觀知識之後,就跟我們當下的情況脫節了,根本用不上。

所以,莊子才用“糟粕”這樣極端的說法,來提醒讀書的人,不可以盲目依靠書本。

莊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只把書本當作智慧本身,就會忽略實際生活的體驗。

他認為,人寧可在實際的生活上體驗生活是怎麼一回事,也不要一味死讀書。

就像我們一樣,從小就戴著眼鏡,一天到晚在讀書,其實只是為了考試,而完全忘記了真實的世界是怎麼回事,變成了書呆子。

書呆子進入社會之後,到處碰壁,有時候反而會覺得少讀一點書,說不定還通點人情世故。

莊子並不是一概否定讀書,認為讀書沒有用,而是說讀書應該結合實踐,要全面地獲得智慧。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校長曾經對我們說過三句話。

他說,你們到大學來,要做三件事:第一要學習,第二要理解,第三要能夠品味。

外國人也知道“學而不思則罔”,光是學,不去想,不去理解,學了半天很容易忘記。

那理解了之後,還要去實踐,才能夠品味。

品位、享受你所學的東西,等於是把書本跟生活結合,這樣讀書才可以改變你的生命。

3 莊子關於讀書的一句話


關於讀書,莊子還說過一句話,同樣令人費解:“吾生也有崖,而知無涯,以有崖隨無涯,殆已”。

一開始接觸這句話,好像給人很消極的感覺:我的生命有限,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能有什麼結果呢?

其實,莊子說的這句話才是真的。這就是客觀情況啊!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這不但沒有希望,並且很危險。

我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看到那裡的藏書之巨,常常都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這麼多書,你再怎麼努力,能讀多少?

實際上,莊子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呢?

他是在提醒我們反思: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在書堆之中嗎?

書本也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

既然如此,與其在書本里面追逐人生的真理,不如在實際的生活中加以體驗。

4怎樣讀書才真正有意義


莊子不反對讀書,而是反對讀死書、死讀書,他勸我們不要光讀書,而要去多實踐,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明白了莊子的意思,我們應該更清楚讀書的根本目的了。

不妨依照這一思路,把書簡單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有關做人處世的。讀了這一類書,我雖然年輕,也可以知道大人怎麼來往,古人怎麼來往,懂得了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

第二類,是必須親自操作的。好比研究汽車的書讀得再多,如果不去真正開車,也沒有用。

第三類,是一般的知識。你跟別人聊天,天文、地理、各種見聞,都要了解一些。

這三類中,莊子顯然更偏重第二類。我們體會到莊子的用意,明白讀書是為了獲得自己人生的智慧,才不枉費自己讀書的時光。

當您讀完本文時,您有兩種選擇:

1.您可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2.您也可以不理會。

這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讓我們一起轉起善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傅佩榮:莊子竟然說書是糟粕,太讓人跌破眼鏡,老實講這才是真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