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有國學大師曾感慨過,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龍的興衰史。所有的朝代興於龍起,也衰於龍亡。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與其說是人類與天鬥與地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勵志奮鬥史,不如說是一部可歌可泣,與龍的艱苦卓越的鬥爭史。

歷史總是任人隨意塗改,但歸根到底不過是從龍開始,到龍結束。人類依靠龍的力量從氏族進化到部落,衍變為國家。歷史上有關馴龍,馭龍的故事很多,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龍的協助,就沒有華夏族的發展延續,然而最後,所有的龍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是誰讓他們消亡的呢?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人。

我們之所有稱為龍的傳人,在於神話傳說中,始祖伏羲就是人首龍身。 據說伏羲是龍的兒子, 所以華夏族以龍為部落的圖騰。 國人從此之後繼承了這個說法,自稱“龍的傳人”。

到了黃帝與蚩尤大戰的時候,黃帝屢戰屢敗,依靠著龍最終打敗了蚩尤,然而戰功顯赫的龍卻因為一個小錯,被黃帝所殺。第一次記載了人類和龍的決裂。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而後到了大禹治水的時候,龍又一次出現,幫助人類開掘淤塞的河道,消除了水患,然而同樣在功成之後,因為錯開了一條河道,被大禹斬殺,如今還能找到這處遺址,斬龍臺。

就這樣,人類一次又一次利用龍,又一次又一次將其屠盡。當隔閡變成不可調和的對立矛盾時,龍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出手。西周的滅亡,很多人都說因為褒姒的“烽火戲諸侯”。然而溯源到褒姒的出生,有誰知道她其實是龍的後人呢?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在無數次的鬥爭之後,龍消失了,不管是否是隱遁,還是滅亡。龍成為了一種虛擬的生物,以精神圖騰活在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基因威脅。

對於龍,《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 “龍, 鱗蟲之長, 能幽能明, 能細能巨, 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潛淵。

龍是變化無常的。 神龍見首不見尾。龍的消失讓人類只用通過猜想去描繪龍的樣子, 隱隱約約,威武霸氣。

中國人畏懼龍甚於喜愛龍。在易經中就有了很好的體現。乾卦作為《易經》首卦,說的最多的就是龍。將對於龍和宇宙文明捆綁在一起,不只是暗示了大道的祕密,也包含了社會人生的規律。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潛龍勿用

人註定和龍息息相關,一生從開始到結束,就是成龍的經歷。剛剛開始啟蒙,是一條潛龍。有龍性,但缺乏神力, 這時候就要開始自省。 不斷學習提升, 龍性就會逐漸顯露。如孔子所說“十五有志於學”。

見龍在田

人到青年時期,如龍的羽翼剛剛長成, 已經大概能看到未來的樣子。 孔子說“三十而立”, 就是說人要自主自立, 立志、 立身。 形成了堅毅的龍形,才能在未來有所成就。

或躍在淵

人到了四十歲,一切都已經成熟。 是進是退, 是停是留, 已經心中有數。 這是人生的關鍵時刻。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 到了這個時候, 人生的真正大戲才算真正拉開, 知道了天命之所在。 是兼濟天下, 還是獨善其身, 可以做決定了。

飛龍在天

時機一旦成都,龍 已經雄壯矯健, 必將沖天而飛,遨遊於九天之上, 人生也達到了高處。 人生的沉澱讓品性心胸達到了巔峰,這是對人性的領悟與理解, 也是對天地的領悟。

亢龍有悔

成功的極致就是人如龍一般, 高高在上俯看世界, 對人間洞若觀火, 但萬事萬物有始必有終。 月圓則虧, 物極必反。 飛得越高,離真實也就越遠。迷茫於虛幻之中。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中國歷史記載了龍的興衰,中國人喜愛龍,更畏懼龍,龍的精神從《易經》開始易經刻入了中國人的骨子,每個中國都有龍的靈性。 只不過有的人靈性被矇蔽了,而有的人靈性被髮掘了。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

龍消失於歷史長河,卻在《易經》留下神祕暗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