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馬東和樂隊的碰撞本身就代表大眾流行與小眾音樂的對抗

愛奇藝也並非第一次嘗試小眾音樂賽道,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選擇嘻哈音樂,搭配流量導師吳亦凡,“battle”成為年度熱詞。當年嘻哈圈老炮集體出歌diss吳亦凡,但是最後不得不承認流量對嘻哈音樂的重要性。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流量能夠實現大眾通過電視文本和小眾音樂文化的對話的可能性。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馬東和樂隊的碰撞本身就代表大眾流行與小眾音樂的對抗

愛奇藝也並非第一次嘗試小眾音樂賽道,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選擇嘻哈音樂,搭配流量導師吳亦凡,“battle”成為年度熱詞。當年嘻哈圈老炮集體出歌diss吳亦凡,但是最後不得不承認流量對嘻哈音樂的重要性。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流量能夠實現大眾通過電視文本和小眾音樂文化的對話的可能性。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中國有嘻哈》宣發和節目中都出現對特定名詞的講解

音樂綜藝真的能改變音樂圈嗎?《天天向上》製片人、《聲入人心》監製沈欣表示音樂人和音樂綜藝相互借光,“音樂綜藝容易出圈,歌曲這個門類相對容易被解讀,容易出圈。綜藝節目需要好的作品更上一層樓,音樂人需要綜藝節目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管是音樂劇、搖滾還是嘻哈,小眾音樂出圈必然面臨著和大眾流行文化的碰撞。小眾音樂總是有專業壁壘、有態度,讓人敬而遠之;綜藝大都平和溫順,希望討好所有人,在不同節目中的相遇是相互過招的過程,最難的便是流量口碑雙豐收。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馬東和樂隊的碰撞本身就代表大眾流行與小眾音樂的對抗

愛奇藝也並非第一次嘗試小眾音樂賽道,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選擇嘻哈音樂,搭配流量導師吳亦凡,“battle”成為年度熱詞。當年嘻哈圈老炮集體出歌diss吳亦凡,但是最後不得不承認流量對嘻哈音樂的重要性。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流量能夠實現大眾通過電視文本和小眾音樂文化的對話的可能性。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中國有嘻哈》宣發和節目中都出現對特定名詞的講解

音樂綜藝真的能改變音樂圈嗎?《天天向上》製片人、《聲入人心》監製沈欣表示音樂人和音樂綜藝相互借光,“音樂綜藝容易出圈,歌曲這個門類相對容易被解讀,容易出圈。綜藝節目需要好的作品更上一層樓,音樂人需要綜藝節目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管是音樂劇、搖滾還是嘻哈,小眾音樂出圈必然面臨著和大眾流行文化的碰撞。小眾音樂總是有專業壁壘、有態度,讓人敬而遠之;綜藝大都平和溫順,希望討好所有人,在不同節目中的相遇是相互過招的過程,最難的便是流量口碑雙豐收。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樂隊的夏天》中也有人質疑樂迷評判的公正合理性,質疑聲實際就是作品品質和市場口味之間的矛盾,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的樂隊幾乎都走到了最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15年追民謠的、17年追嘻哈的和19年追搖滾的可能是同一撥人”。這種嘲諷可能來自於小眾音樂的圈內人,但是誰也不能說小眾音樂流行是件壞事,更多人的瞭解和消費至少能讓小眾音樂人的堅持得到實質的回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馬東和樂隊的碰撞本身就代表大眾流行與小眾音樂的對抗

愛奇藝也並非第一次嘗試小眾音樂賽道,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選擇嘻哈音樂,搭配流量導師吳亦凡,“battle”成為年度熱詞。當年嘻哈圈老炮集體出歌diss吳亦凡,但是最後不得不承認流量對嘻哈音樂的重要性。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流量能夠實現大眾通過電視文本和小眾音樂文化的對話的可能性。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中國有嘻哈》宣發和節目中都出現對特定名詞的講解

音樂綜藝真的能改變音樂圈嗎?《天天向上》製片人、《聲入人心》監製沈欣表示音樂人和音樂綜藝相互借光,“音樂綜藝容易出圈,歌曲這個門類相對容易被解讀,容易出圈。綜藝節目需要好的作品更上一層樓,音樂人需要綜藝節目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管是音樂劇、搖滾還是嘻哈,小眾音樂出圈必然面臨著和大眾流行文化的碰撞。小眾音樂總是有專業壁壘、有態度,讓人敬而遠之;綜藝大都平和溫順,希望討好所有人,在不同節目中的相遇是相互過招的過程,最難的便是流量口碑雙豐收。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樂隊的夏天》中也有人質疑樂迷評判的公正合理性,質疑聲實際就是作品品質和市場口味之間的矛盾,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的樂隊幾乎都走到了最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15年追民謠的、17年追嘻哈的和19年追搖滾的可能是同一撥人”。這種嘲諷可能來自於小眾音樂的圈內人,但是誰也不能說小眾音樂流行是件壞事,更多人的瞭解和消費至少能讓小眾音樂人的堅持得到實質的回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樂隊Click#15在舞臺上的自白

從整個市場來看,從15年前開始,音樂綜藝從草根賽道到專業比拼,從翻唱經典到原創引領,從偶像製造到回爐重塑,花式翻新的音樂綜藝節目中唯一不變的和一直強調的就是“音樂的夢想和初心”。從這點來看,音樂綜藝正在試圖改變音樂圈。做出更好的音樂沒有標準答案,流行操盤手們也想搞清楚每屆觀眾琢磨不透的興奮點。

花式出招的音樂綜藝們將選出怎樣的選手?又將圈中怎樣的觀眾?它們的答案中,也許正蘊藏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密碼。

END

文章 | 全媒派

Media Plus 主編:S姐

參考圖片來源:未標註來源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qmp_001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這屆觀眾口味眾口難調?

那就各來一點。

2019年的夏天《樂隊的夏天》在玩搖滾;《明日之子3》在選偶像;《聲入人心2》在唱音樂劇;《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在搞嘻哈……音樂綜藝們各出奇招,新鮮制勝。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若是以2004年的《超級女聲》為起點,音樂綜藝在國內已經唱了15年的主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音樂綜藝從專業賽道到小眾賽道的比拼,帶你從節目變遷中透視我們的時代符碼。

音樂綜藝初長成:“庶民的狂歡”

李宇春最新專輯《哇》上線2小時銷量破千萬,“沒有忘記音樂的初心”是評論家們對李宇春的一致評論,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那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飆升至11.65%,這樣的輝煌,十餘年來,無人可以複製。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左圖:李宇春奪冠照片/右圖:新專輯《哇》封面

在音樂綜藝史上,《超級女聲》是一個標杆,由超女掀起的選秀巨浪,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聲響不息,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音樂綜藝形式。

首先是模式類似的各種選秀開始流行。《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此起彼伏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音樂+綜藝使得從原本專業級的殿堂音樂欣賞到平民級偶像的綜藝打造模式貫通成熟。這個階段,音樂選秀的成功之處在於完成了菲斯克所說的生產性文本的建構

如果將電視節目看作一種文化製品,每個節目的呈現就可以看作一種“文本”。在投票選秀這種模式出現之前,電視節目的設置不會因為個體觀眾而改變。但是投票模式出現之後,選手的晉級和個體觀眾產生了聯繫,因此觀眾也參與到節目文本的建構之中。《超級女聲》選擇與大眾互動來追逐受眾快感 , 通過借鑑國外成熟的平民造星模式(選拔、PK、現場和場外觀眾互動等)力邀受眾參與文本建構。完成了一場“庶民的狂歡”。

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非常強,在當下也經久不衰——2017年爆紅的《中國有嘻哈》模式就有異曲同工之妙,PK換成了battle,“想唱就唱,我最閃亮”換成了 “keep real" 。12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夢想和堅持的感動,12年後的這個夏天兜售的,依然是夢想和堅持。最大的不同只是從大眾流行音樂的賽道換到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賽道罷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可複製的模式流水化生產,收效快但是市場也容易迅速同質化,加上廣電政策的收緊,選秀類音樂綜藝節目一時間陷入低谷。

造星泡沫之下,製作人們將目光轉向專業賽道。2012年夏天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後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發力專業級賽道,兩檔節目都給觀眾帶來專業水平的視聽享受,節目實現收視率和口碑一路狂奔。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製播分離的節目,電視臺綜藝在生產流程改革的同時,網絡綜藝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後起之秀:偶像類音樂綜藝崛起

2017年,網絡綜藝開始崛起,播放量大有趕超傳統綜藝的趨勢。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數據來自於鯨準數據

電視臺體制內的製作人同樣也感受到市場的變化。2017年,有著“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副總裁馬昊,和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哇唧唧哇。

“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操盤《超級女聲》又接手《創造101》的龍丹妮如是說。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而互聯網時代的明星生態明顯和大銀幕時代明星不一樣。自有聲電影出現之後,互聯網技術變革徹底將明星拉下神壇,改變了粉絲對明星的觀看視角,從凝視和窺視轉向“擬態親密關係”的建構,養成系明星是基於互聯網媒介生態的明星製造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粉絲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尋找愛豆有關故事點點滴滴的情節,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來比較印證彼此的發現,在“互認姐妹、齊磕cp”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娛樂體驗。綜藝的敘事方式不同於銀幕故事,會全方位地展現明星臺前幕後的生活,“養成感”可以體現在數月時長的節目中,恰好可以為粉絲提供足夠的認知偶像明星日常的細節。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舞臺在2018年的夏天呈現了不同的少男少女,這兩檔節目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音樂綜藝,主打的牌依然是偶像選秀。內核和《超級女聲》時代別無二致,只是媒介狂歡從電視到了互聯網,大眾的手機短信變成了網絡投票,帶動的產業鏈也更大更廣,“流量”也越來越成為衡量明星的標籤籌碼。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全媒派在《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大型團建:一場狂歡,一地雞毛》中就認為周杰倫粉絲的打榜是對流量圈的觀光體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節目誕生正好處在偶像流量的紅利期。然而今年的偶像養成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的盛景,諸多詬病、同質現象、政策夾擊,偶像音樂綜藝的熱潮迅速降溫。

爆款沉寂,出奇制勝

似乎每個爆款過後,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於是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新點。創新也許是在某個賽制上增加新的元素,也許是轉了一個圈回到音樂行業的本質。

用職業精神迴歸音樂本質

“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打造未來音樂榜樣”的《明日之子3》就認為當下音樂市場凸顯人設、販賣幻想的偶像太多了,想要回歸音樂綜藝選拔的本質,選拔真正熱愛音樂並且有實力,能夠在華語樂壇長久生存下去的女性solo歌手。賽制創新分為新人start賽道和已經有過舞臺經驗和知名度的restart賽道,兩相對照,增加了可看性。殘酷的淘汰制度也讓節目自然而然帶出更普適的話題,比如努力,比如挑戰自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節目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將選秀比作職場的面試和進階,選拔的導師中大型公司面試團中,有聲樂指導孫燕姿、舞臺指導華晨宇、人力資源宋丹丹,而毛不易、孟美岐則代表著公司前兩年的“六星員工”。

星推官的選擇邏輯,既從娛樂、歌手行業出發,又以現實生活為座標原點,觀眾在看綜藝的同時也在關照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賽的tips同時也是職場和生活的tips,從“職場”這一更有共鳴點的元素出發打造綜藝節目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除了增添新元素,迴歸音樂綜藝初心,小眾音樂出圈也是當下綜藝製作人瞄準的賽道。即將收官的《樂隊的夏天》,剛剛開播的《聲入人心2》,正在熱播的《中國新說唱》都各自尋找到了搖滾樂、美聲音樂劇、嘻哈音樂這些小眾賽道。

美聲尖子班的破圈

《聲入人心2》開播,有了第一季的鋪墊,節目已經開始打破小眾領域和大眾審美的隔閡了,內容依然是精緻的美聲唱功PK,但是加入了很多綜藝元素:比如二重唱賽制。相比個人賽,二重唱考察的是作品的完成度和雙方的配合度默契度,兩人的配合也很容易擦出火花,讓普通的音樂綜藝更有看頭。

綜藝元素加入高雅音樂中是不是合適呢?很多人存在爭議,甚至圈內人一開始也並不理解。《聲入人心》最初邀請鄭雲龍時遭到了委婉的拒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好好練歌,在舞臺上表達自己。”當時節目組勸他說來參加綜藝節目,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看音樂劇的劇場演出,鄭雲龍才勉強答應。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確實如此,在節目組巧妙的議題設置下,很多圈外觀眾被吸引,看節目的同時也吃下了音樂劇、歌劇的安利。在#音樂綜藝能否改變音樂圈#的話題下的評論大多也都認為《聲入人心》對音樂劇走出小眾圈子功不可沒。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參加第一季《聲入人心》後的鄭雲龍,發現出演的音樂劇票一分鐘售罄,以前辛苦排練2個月可能上座率只有20%,現在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鄭雲龍發朋友圈感慨

越小眾越走紅?

2019年夏天,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問: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每一支獨具特色的小眾樂隊的悲歡離合也正在走出他們的小圈子,大眾透過音樂開始關注到樂手們,我們為彭磊的耿直點贊,也為Click#15的自白唏噓。“搖滾樂出圈了嗎”或許很難定義,但是樂隊們出圈了。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刺蝟樂隊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70萬

馬東的段子式主持,慣用的懸念式綜藝剪輯手法,幫唱嘉賓的選擇都是站在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考慮;不同類型的樂隊在舞臺上的碰撞以及音樂基本概念的普及則可以保持小眾音樂的獨立性。相互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極高的話題度,節目製作方已經嚐到了甜頭。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馬東和樂隊的碰撞本身就代表大眾流行與小眾音樂的對抗

愛奇藝也並非第一次嘗試小眾音樂賽道,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選擇嘻哈音樂,搭配流量導師吳亦凡,“battle”成為年度熱詞。當年嘻哈圈老炮集體出歌diss吳亦凡,但是最後不得不承認流量對嘻哈音樂的重要性。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上,流量能夠實現大眾通過電視文本和小眾音樂文化的對話的可能性。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中國有嘻哈》宣發和節目中都出現對特定名詞的講解

音樂綜藝真的能改變音樂圈嗎?《天天向上》製片人、《聲入人心》監製沈欣表示音樂人和音樂綜藝相互借光,“音樂綜藝容易出圈,歌曲這個門類相對容易被解讀,容易出圈。綜藝節目需要好的作品更上一層樓,音樂人需要綜藝節目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管是音樂劇、搖滾還是嘻哈,小眾音樂出圈必然面臨著和大眾流行文化的碰撞。小眾音樂總是有專業壁壘、有態度,讓人敬而遠之;綜藝大都平和溫順,希望討好所有人,在不同節目中的相遇是相互過招的過程,最難的便是流量口碑雙豐收。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在《樂隊的夏天》中也有人質疑樂迷評判的公正合理性,質疑聲實際就是作品品質和市場口味之間的矛盾,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的樂隊幾乎都走到了最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15年追民謠的、17年追嘻哈的和19年追搖滾的可能是同一撥人”。這種嘲諷可能來自於小眾音樂的圈內人,但是誰也不能說小眾音樂流行是件壞事,更多人的瞭解和消費至少能讓小眾音樂人的堅持得到實質的回報。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樂隊Click#15在舞臺上的自白

從整個市場來看,從15年前開始,音樂綜藝從草根賽道到專業比拼,從翻唱經典到原創引領,從偶像製造到回爐重塑,花式翻新的音樂綜藝節目中唯一不變的和一直強調的就是“音樂的夢想和初心”。從這點來看,音樂綜藝正在試圖改變音樂圈。做出更好的音樂沒有標準答案,流行操盤手們也想搞清楚每屆觀眾琢磨不透的興奮點。

花式出招的音樂綜藝們將選出怎樣的選手?又將圈中怎樣的觀眾?它們的答案中,也許正蘊藏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密碼。

END

文章 | 全媒派

Media Plus 主編:S姐

參考圖片來源:未標註來源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qmp_001

音樂綜藝編年考:從素人選秀到小眾狂歡,出圈的為何總是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