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燕麥栽培技術

種植業 三農 油菜 甘肅農民報 2017-08-02

編者按:紫花苜蓿為牧草之王,是全世界栽培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品質優良的蛋白質飼草料作物。紫花苜蓿是甘肅最早栽培牧草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位居全國首位;燕麥又名鈴鐺麥、香麥、有皮燕麥,是優良的飼用麥類作物。籽粒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4%~15%,高者可達19%。莖稈柔軟,葉片肥厚,各類畜禽喜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形成了許多地方優良品種,在我省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00萬畝以上。本報重點介紹苜蓿、燕麥栽培技術,敬請關注!

紫花苜蓿

一、種植技術

(一)土地準備

苜蓿忌酸、強鹼、重鹽、黏重和積水。酸性土壤需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pH8.5以上的強鹼土壤需施硫磺或石膏等,然後灌水淋洗。含鹽量0.3%以上的重鹽土壤需進行水洗排鹽。過於黏重土壤應予摻沙,易積水地塊應建立排水系統。

苜蓿種子小,對整地要求比較嚴格。宜深耕、細耙、耱平和壓實。深耕利於根系生長。細耙、耱平和壓實利於控制播種深度和萌發出苗。壓實還可避免自然沉實過程中時常發生的“吊根”現象。

(二)播種技術

1.根瘤菌接種應選用苜蓿專用根瘤菌劑,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根瘤菌接種處理。接種方法包括包衣、拌種和浸種,包衣效果較為理想。

2.選擇播種期一般而言,寒冷地區早春、溫暖地區秋季、乾旱無灌溉地區雨季為苜蓿最佳播種期。

複種地區前茬作物收穫期對於苜蓿播種期選擇是一個硬性約束條件。

3.選擇播種方式條播。便於田間管理,廣為應用。牧草生產行距通常為15~30釐米;種子生產則以90釐米左右為宜。

撒播。便於田間機械作業,廣為應用;乾旱地區低畦播種便於畦灌;多雨地區高畦播種便於排水;起壟播種利於早春提高地溫、便於溝灌和溝排,坡地上還具有減輕水土流失之功效;乾旱且無灌溉條件地區犁溝播種利於出苗和蓄積雨水。

保護播種。適用於高寒地區,常採用伴播一年生保護作物,如油菜、燕麥等,可抑制雜草生長、減輕水土流失。

全膜覆土穴播。播種前,在施肥深翻整地之後,用農膜全地面覆蓋,膜上又均勻鋪一層厚度約1釐米左右的細綿土,然後用穴播機械播種的一種旱作農業栽培方式。此方法可以可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地表水分散失,提高出苗率。

4.確定播種量正常情況下,用於牧草生產草地建植的苜蓿播種量1公斤/畝左右。當土壤性狀優良、整地精細和氣候較為適宜時,播種量可降至0.8公斤/畝。相反,播種條件較差時,播種量應增至1.2公斤/畝以上。撒播時播種量應增加20%左右。用於種子生產草地建植的播種量僅為0.2公斤/畝。

5.確定播種深度苜蓿種子小,適宜的播種深度(覆土厚度)為1釐米;超過3釐米出苗緩慢,出苗率降低,苗弱。

6.鎮壓播後鎮壓可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有利於種子吸水發芽。鎮壓還具有提墒的功能,有利於種子所處的淺表土壤保持溼潤狀態。

(三)水肥管理

1.灌溉苜蓿灌溉需要量因栽培區域而異。河西走廊約600~1200毫米,大致由東向西逐漸增加。西北其餘地區約100~800毫米,大體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加。

灌水深度通常為600~1000毫米。苜蓿的最大灌水定額通常為60~100毫米。

北方春旱普遍,第1茬為重點灌溉期。寒冷地區土壤水分對苜蓿越冬十分重要,結凍之前須進行冬灌。西北荒漠氣候區降水極少,各茬皆應按需灌溉。灌水次數主要決定於灌水定額,西北地區5~10次/年。

2.施肥

(1)有機肥。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必須通過施用有機肥把土壤有機質含量維持在較高水平上。施有機肥3000公斤/畝,約可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2%。有機肥宜全耕層均勻基施。

(2)氮肥。紫花苜蓿根瘤固氮功能強大,一般不需要施用氮肥。但當土壤氮素過於缺乏時,可以考慮播種前基施少量氮肥,播種時作為種肥施用亦可,施用量應在0~5公斤/畝。

(3)磷、鉀、鈣、鎂、硫肥。養分施用量。依據土壤有效養分含量豐缺指標和目標產量養分移出量確定紫花苜蓿磷、鉀、鈣、鎂、硫推薦施用量。

施肥方法。對於磷、鈣、鎂、硫而言,可以在播種前一次性地將3~5年所需肥料作為基肥全部施入土壤,亦可基施和追施結合。鉀肥每年施用1次,第1年宜基施,其餘年份追施。雨養農業宜在雨季刈割後進行追施。灌溉草地既可在雨季刈割後追施,亦可在返青前或刈割後於灌溉之前追施。常用追施方法有3種:一是行間開溝條施,深度5~10釐米,覆土;二是地表均勻撒施;三是溶水灌施,將肥料溶於灌溉水中,隨水滲入土壤。

(四)病蟲雜草防控

病、蟲、雜草的防控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控;安全,有效,經濟,簡易。注意事項是:牧草收穫或放牧利用前半個月不得使用農藥。

1.病害防治

(1)鏽病。植株密度過高,倒伏,田間溼度大,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20%粉鏽寧乳油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達克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大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藥1次。

(2)霜黴病。冷涼潮溼條件下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大生)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或72%普力(霜黴威)克水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

(3)白粉病。溫暖、晝夜溫差大、溼潤條件下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20%粉鏽寧乳油3000~5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進行噴霧。

(4)褐斑病(葉斑病)。溼潤條件下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達克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大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霧。

(5)炭疽病。氣候溫暖溼潤,或植株密度過高、田間溼度大時,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6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鋅雙合劑)可溼性超微粉5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進行噴霧。

(6)菌核病。高溫高溼條件下易發生此病。在發病初期,選用50%速克靈(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

2.蟲害防治

(1)薊馬。於薊馬發生初期,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7500倍液,或3%啶蟲脒(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在早晨或傍晚薊馬活動盛期進行噴藥。

(2)蚜蟲。乾旱年份易大發生。於蚜蟲發生期,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7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進行莖葉噴霧。噴藥時要注意噴葉片背面。

(3)夜蛾科害蟲。於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選用蘇雲金桿菌可溼性粉劑(100億活芽孢/克)500~1000倍液,或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製劑(100億/克)500~1000倍液,或24%米滿懸浮劑1200~2400倍液,或1.8%愛福丁(阿維菌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40%辛硫磷(倍腈鬆)50毫升/畝對水40升,在早晨或傍晚夜蛾科害蟲活動盛期進行噴藥。

3.雜草管理苜蓿苗期易遭雜草危害,應儘量避開雜草危害高峰期播種。對於多年生雜草為害較重的地塊,應在耕翻前雜草旺盛生長期進行防除。可採用41%農達水劑0.4~0.6升/畝,或10%草甘膦銨鹽水劑1.2~2升/畝,對水40升進行莖葉噴霧。噴藥6天之內不要放牧或割草,6天之後耕翻播種。

播種後出苗前,可以考慮進行土壤化學封閉處理,將雜草消滅在萌發出苗階段。可採用96%金都爾乳油50~70毫升/畝,或90%禾耐斯乳油80毫升/畝,或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樂)水劑250毫升/畝,或48%地樂胺乳油50~70毫升/畝,對水30~40升進行土壤表面噴霧。

出苗後,應於苜蓿3片三出複葉展開、雜草3~5葉期進行莖葉處理,將雜草消滅在幼苗階段。可採用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樂)水劑100~120毫升/畝,或25%苯達鬆(滅草鬆)水劑180毫升+6.9%威霸水乳劑60毫升/畝,或25%苯達鬆(滅草鬆)水劑180毫升+15%精穩殺得乳油50毫升/畝,或50%高特克(草除靈)懸浮劑30毫升+5%精禾草克(精喹禾靈)乳油50毫升/畝,或50%高特克(草除靈)懸浮劑30毫升+10.8%高效蓋草能乳油50毫升/畝,對水40升進行莖葉噴霧。

春季苜蓿返青後,雜草幼苗期至起身前,可採用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樂)水劑120毫升/畝對水40升進行莖葉噴霧。

其他時期發生雜草危害時,若非毒害草,可以考慮隨同苜蓿一道刈割,作為牧草予以收穫。

二、收穫利用

紫花苜蓿以刈割調製乾草利用為主,或進一步加工成草粉或草顆粒;刈割直接青飼利用亦較常見;在調製乾草較為困難的雨季可以刈割製作青貯;還可用於提取蛋白質。

生產乾草、加工草顆粒、製作青貯和青飼的最佳刈割時期為初花期,生產草粉以現蕾至初花期為佳,而提取蛋白質則宜在分枝至現蕾期刈割。刈割留茬高度以3~5釐米為宜。

苜蓿青貯以低水分青貯(亦稱半乾青貯)為宜。刈割後適度晾晒,使含水量降至45%~60%,介於乾草與傳統青貯之間。製作青貯前應將青貯設施清理乾淨。窖(壕)壁應襯一層塑料薄膜,以加強密封,防止透氣和滲水。應將原料切碎,切段長度以2~4釐米為宜。切碎後及時裝填,不要拖延。裝填時應分層裝入,逐層壓實。小型青貯設施常以人力踩實,大型青貯窖(壕)則須採用拖拉機等大型機械壓實。注意填滿和踩實窖(壕)壁和拐角處,不能留有空隙。應儘量加快裝填速度,縮短裝填時間。小型青貯設施當天裝填完畢,大型窖(壕)不要超過2~3天。裝填壓實後,應立即密封。密封方法為覆蓋塑料薄膜,膜上壓廢舊輪胎,或覆土20釐米。

草捆堆積覆膜青貯的製作方法為:①刈割後晾晒至半乾狀態;②打成密度較高的方草捆;③在堅實而乾燥的堆放場地上緊湊堆積成垛;④採用結實且柔韌性好的塑料布覆蓋嚴實;⑤用抽氣機抽成真空狀態;⑥塑料布上面壓以廢舊輪胎。

草捆袋裝青貯的製作方法為:①刈割後晾晒至半乾狀態;②打成密度較高的草捆;③裝入結實且柔韌性好的塑料袋中;④用抽氣機抽成真空狀態;⑤密封。

初花期刈割,苜蓿乾草粗蛋白質(CP)含量18%以上,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35%以下,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45%以下,可消化幹物質(DDM)含量60%以上,相對飼用價值(RFV)125以上。

苜蓿乾草、草顆粒、青貯和青草用於飼餵牛和羊等草食家畜,草粉主要用於配製豬和禽的全價飼料,蛋白質主要用於生產食品和營養保健品。

燕麥

一、栽培技術

(一)土地準備

燕麥播前土地須翻耕。耕前施有機肥1467~2467公斤/畝、過磷酸鈣50~100公斤/畝,高寒地區可施草木灰補充鉀肥。翻耕深度以18~22釐米為宜。翻後及時平整土地。麥田複種燕麥,可在麥收後立即施尿素10~14.7公斤/畝,旋耕後耱地鎮壓。

(二)播種技術

燕麥忌連作,豆科作物都是它的良好前作,與豌豆輪作增產效果顯著。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均為春播,在亞熱帶溫暖地區可以秋播。春燕麥播種越早越好,可在土地解凍5釐米時播種。高寒地區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溫暖地區推遲至6月份。冬燕麥在10月上旬播種。

燕麥種子發芽約吸收本身重量65%的水分才能萌發,因此播種時土壤墒情很重要。感染黑穗病地區,播前宜用溫水浸種或用種子重量2%的多菌靈拌種。

條播行距15~20釐米,播種量10~15公斤/畝,覆土3~4釐米,播後鎮壓。燕麥可單播也可與豌豆、毛葉笤子等豆科牧草混播,以提高幹草和蛋白質產量。混播燕麥佔混播總量3/4較好,如燕麥7,3公斤/畝,豌豆5~7,3公斤/畝,或以燕麥8~10公斤/畝,苕子2~4公斤/畝。混播比例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調整。

(三)水肥管理

燕麥生長快,生育期短,高產的關鍵是追肥和灌水。生產產量籽實200公斤/畝或生產乾草500公斤/畝的燕麥地塊,除施足基肥外,每次結合灌水在孕穗和灌漿期追施尿素5~10公斤/畝,高寒牧區在下雨前追施尿素10公斤/畝。

在降水量250毫米以下的乾旱地區,生育期內需澆水3次,灌水定額為20立方米/畝,時間分別在分櫱、孕穗和灌漿期。

(四)病蟲雜草防除

燕麥的病害主要是黑穗病和鏽病,在發病率到達5%時就噴灑粉鏽寧,連續2~3次。蟲害主要是黏蟲、土蝗、螻蛄、金針蟲和蠐螬。要注意觀察,及早發現,及時防治。燕麥為速生密植作物,一般無須除草。如果苗期雜草太多,可以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2,4-D丁酯進行化學除草。感染野燕麥的地區,在野燕麥抽穗後和種子成熟前,人工拔除。

二、收穫利用

籽粒用燕麥通常以在主枝或主穗的籽粒完熟、分櫱或枝端的籽粒蠟熟期收穫為宜。燕麥籽粒成熟不一致,在穗下部籽粒進入蠟熟期即可收穫。籽實產量一般為146~200公斤/畝。籽粒蛋白質含量高,是各類家畜特別是馬、牛、羊的良好精料。燕麥秸和稃殼質地軟,其蛋白質含量較其它麥類高,適口性好。青飼用燕麥,在拔節至開花期刈割,飼草品質較好。青草柔嫩多汁,消化率高,適口性更好。早期刈割還能再割一次,首次在50~60釐米刈割,留茬5~6釐米,30~40天后齊地刈割,鮮草產量可達1000~1460公斤/畝。青貯用時從抽穗到蠟熟期均可收穫。全株青貯餵奶牛和肉牛,可節省50%的精料。調製乾草可在灌漿期刈割。在燕麥+豌豆(苕子)混播草地上放牧肉牛,肉牛日均增重0.8公斤。混播牧草的草粉,可用於豬、雞的配合飼料。 (本版稿件由甘肅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