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大家抱團脫貧奔小康

種植業 合作社 三農 農業 錫林郭勒日報 2017-05-22

記者 王大為

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大家抱團脫貧奔小康

△ 資料圖

走進正鑲白旗星耀鎮東倉村,滿眼的菜地映入記者的眼簾,這就是東倉村發展的希望,就是東倉村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眼下,村民們正在自家的菜地忙碌著,有的村民已經種下蔬菜種子,有的正在做下種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來到孫奎永的菜地裡,他正在準備著種菜需要的肥料。孫奎永說:“肥料是從牧區收來的羊糞,純天然無化肥。今年還是以種植白菜為主。”孫奎永的妻子告訴記者,“2016年他家種植了30多畝長白菜,純收入6萬元。”蔬菜種植不僅使孫奎永一家摘掉了貧困的帽,更是向著美好的小康生活邁進。

說起自己的脫貧之路,孫奎永說,過去主要種植胡麻、莜麥等作物,靠天吃飯,家中牲畜僅有十幾只羊,收入沒有保障。多虧村裡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啊。

東倉村水資源富集,具備發展蔬菜種植業的優勢條件,素有“東南糧倉”的美譽。但是由於蔬菜銷售價格低、銷售渠道窄等問題,制約了農戶在蔬菜種植上的收入增長。2009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殷項海回到家鄉,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註冊成立東倉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帶領大家共同脫貧致富。

“最初,好多村民還是持觀望態度的。但是,只要播種,就有希望。”殷項海說:“合作社從剛成立時的7戶社員、種植蔬菜900畝,目前已經發展到社員56戶、種植蔬菜1380畝,主要以種植西芹、大白菜為主,每年蔬菜的產量達到了5000噸左右。不僅蔬菜全部在交易市場進行交易,而且年交易額達到了360萬元。”

又在殷項海的積極爭取下,東倉村建成了6700平米村蔬菜交易市場,這樣一來,蔬菜銷售價格提高10%左右,僅此一項每戶就可多增加收入6250元,加上其它種植蔬菜的收入,合作社社員每戶年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如今,村裡又搭建了“樂村淘”電商平臺,通過傳統銷售與電商銷售相結合,產品遠銷京、津、冀、魯等地,有效解決了種植技術、銷路拓展、客商引進、品牌宣傳等問題,大大降低了生產和銷售成本。

殷項海說:“經過前些年的努力,全村易脫貧的人口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因病、災和殘疾等因素導致的貧困戶,脫貧難啃的‘硬骨頭’了。”

“2016年我們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7年貧困戶建檔立卡的只剩下4戶,8個人。下一步我們村也要積極響應盟裡‘減羊增牛’的號召,發展良種肉牛養殖,積極發展有亮點、有特色、有效益的扶貧產業項目。我們有信心在2018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致富的目標。”殷項海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