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中醫 命理 國學 易經 龍叔讀易 2017-05-30

殷墟出土資料證明,早在商代就已經有完整的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的干支符號。實際上早在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少昊時期,就開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考古發現商朝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

這說明起碼從那時起,干支與人類文明就已經是息息相關的一種應用知識體系。

時至今日,無論是作為中醫的基礎知識來研究干支,還是從曆法的角度去探尋干支的奧祕,卻往往因為難以道盡其本義來源而讓人覺得玄乎其玄。再加上西方文化衝擊導致我們文化自信的缺失,更是在大眾形成普遍認知的層面,被八字算命、占卜等傳統術數蒙上了一層迷信的面紗。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類似這樣搞笑的畫面,讓講不透的干支理論更加無人敢講、無人會講;更讓理不順的中醫醫學,在“民間”和“院系派”之間上演了無數次有始無終的鬧劇。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是否參雜著功名利祿的因素這裡我們暫不去多做追問,脫離了干支的知識本源《易經》又怎麼能講透、怎麼能理順呢?!

那麼讓我們迴歸知識的本源,試著在其中探尋下“干支”本義。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當今干支所謂的源頭

其實現今對干支的認知,也就是傳統的幾乎是古今任何史書以及八字著作家都“一以貫之”的對干支的解釋。都是在自唐代有八字算命以來,對於八字基礎的干支解釋上。那麼既然殷商之前就有的東西,用唐、宋的李虛中、徐子平所創的干支納甲,從源頭上來講起碼就是有偏差的。當然,這可能屬於創造八字預測這門技藝時就未能夠避免的八字本身的先天缺陷而造成的貽害。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為了閱讀方便,我們在這裡列出《史記》、《漢書》中記載的干支含義: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這類解釋,實在是簡單想象、猜測的產物。雖然充分發揮了象形文字充分想象力的空間,但卻因源於想象而止於想象了,實在將不透其中根本原因。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我們再看看中醫典籍中記載的“十天干與人體對應關係”:

天干配屬身體:甲為頭,乙為肩,丙為額,丁為齒舌,戊己為鼻面,庚為筋,辛為胸,壬為脛,癸為足。

天干配屬臟腑: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

在物體,傳統常常將干支比作樹木的樹幹與樹枝,在人體,更是指手為足,而正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在臟腑身體上造成的錯亂更是比比皆是,這怎麼讓人信服?從醫者不去實踐驗證,恐怕也只是淪為人云亦云的步後塵者。那麼,中醫更是淪落為被認為只是經驗醫學、實踐醫學,而缺少了其本源的理論根基。說話怎麼能夠硬氣?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其實幹支,早在夏商時期即已經是成熟的知識,是《易經》中所講的上古聖人“仰觀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智慧結晶。而所觀察的正是鴻雁,因此我們說易經知識的本源沒有二者,干支知識的根源也在於此。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天干本義

干支出自對鳥類的觀察,對一年四季中鴻雁軀幹變化以及遷徙習性的觀察。“幹”其實是指“軀幹”,“支”指“兩翼”,這是干支本義。干支的“支”,不是與樹木的樹幹樹枝的枝相通,而是與這個“翅膀”的“翅”相通。易經中講“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人們歷來把“遠取諸物”發揮得很好,很充分,做到了萬物類象。對於“近取諸身”的“諸身”,人們幾乎從來不曾離開人體去思考,不知道“近取諸身”除了人的身體,還要包括鳥類的身體、鴻雁的身體。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軀幹為幹,兩翼為支,這就有了一個界定:不要把十天干放到人體的軀體以外部分去對應,也不要在人的軀幹上去對應十二支。我們來看看黃帝文化中帝鴻時期通過觀察鴻雁得出的十干對應人體軀幹:

甲,人體頭部。甲字上部的“田”字,在甲骨文中為圓形物體,類似與鳥類的頭部與人的頭部的圓形態;下面伸出的一豎是頭部的支撐。比如我們平時畫一個人頭,往往畫出一部分脖子。

乙,人體的脖子。乙字字型更像是鳥類彎曲的脖子形狀。

丙,人體兩肩部位。

丁,人體乳房、胸部。

戊,人體兩腿部位。

己,人體雙臂部位。

庚,人體腰背部位。

辛,人體臀部、尾椎。

壬,人體受孕部位、腎臟。所謂妊娠的“妊”。

癸,人體生殖器部位。所謂女子二七癸水至。

而正是由這些干支所對應的身體部位,才進而構成的太極圖、雁陣圖、鳳凰圖。在對鴻雁飛行遷徙的規律和肢體方位理解上,才能夠在腦海中完整的展現一張真正的“鴻圖”。而這張鴻圖是如何勾勒的呢,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在這裡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展開這張真正的“鴻圖”(待續……)

龍叔讀《易》:講不透的“干支”和理不順的“中醫”(上)

《易經》中的太極圖,顯示出太極圖的本來意義、原始意義。什麼是太極?太極即大極,就是把鴻雁年復一年往返飛翔的南方稱作一極,北方稱作一極。動態性又表示春季與秋季。迴環性即鴻雁的年復一年的周而復始。雁陣圖、鳳凰圖、太極圖三者,本來只是一幅圖,是同一幅圖像在歷史長河中由於人們的誤讀、隨意想象發揮造成的不同變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