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時過境遷,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卻亙古長存。所以張若虛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蘇軾也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到底是沒變的那一個月亮,從秦到漢,再從上古到今日,而人生與之相比就會突然顯得十分短暫。由此,中秋節作為一個被觀月、賞月、品月注入靈魂的節日,自此被賦予無盡的人生思考。

縱向的對比,把中秋月圓變成一個穿越古今的時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即便是有了聲名功祿的文人,在這亙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頭自問;而芸芸眾生之一的我們,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許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階段的節點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歡聚的人,或許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時過境遷,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卻亙古長存。所以張若虛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蘇軾也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到底是沒變的那一個月亮,從秦到漢,再從上古到今日,而人生與之相比就會突然顯得十分短暫。由此,中秋節作為一個被觀月、賞月、品月注入靈魂的節日,自此被賦予無盡的人生思考。

縱向的對比,把中秋月圓變成一個穿越古今的時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即便是有了聲名功祿的文人,在這亙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頭自問;而芸芸眾生之一的我們,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許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階段的節點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歡聚的人,或許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人生最傷感時之一,莫過於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照著長長時光中的一個點的月亮,像安慰,又像警醒。因而在對月自視時,人們總要求一個不心空,那最好便是人生圓滿,此夜歡聚。

所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時光易逝,佳期如夢,人們中秋見月總是要把自己的親人好友攜上,親身感受難得的"擁有感"。

正如《紅樓夢》中的中秋佳會就有極詳細有趣的描寫:第一次中秋之夜,兩個文人對月感懷飲酒,吟詩作對;第二次是賈府內,提到上至"老祖宗",下至曾孫媳婦,一大家內眷一起玩到深夜才散;第三次則極詳盡:先寫節前各處饋贈月餅、西瓜等物品,再寫中秋府內祭月的風俗:"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燃香秉燭,闔家團聚,實在熱鬧;又寫家宴,能到的家裡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賈母還"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花在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待到月至中天,又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又奏清笛共賞;另一邊則是林黛玉和史湘雲兩個小姑娘一起對著"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的景色,一起聯句作詩,寫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樣的清雅詞句來。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時過境遷,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卻亙古長存。所以張若虛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蘇軾也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到底是沒變的那一個月亮,從秦到漢,再從上古到今日,而人生與之相比就會突然顯得十分短暫。由此,中秋節作為一個被觀月、賞月、品月注入靈魂的節日,自此被賦予無盡的人生思考。

縱向的對比,把中秋月圓變成一個穿越古今的時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即便是有了聲名功祿的文人,在這亙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頭自問;而芸芸眾生之一的我們,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許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階段的節點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歡聚的人,或許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人生最傷感時之一,莫過於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照著長長時光中的一個點的月亮,像安慰,又像警醒。因而在對月自視時,人們總要求一個不心空,那最好便是人生圓滿,此夜歡聚。

所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時光易逝,佳期如夢,人們中秋見月總是要把自己的親人好友攜上,親身感受難得的"擁有感"。

正如《紅樓夢》中的中秋佳會就有極詳細有趣的描寫:第一次中秋之夜,兩個文人對月感懷飲酒,吟詩作對;第二次是賈府內,提到上至"老祖宗",下至曾孫媳婦,一大家內眷一起玩到深夜才散;第三次則極詳盡:先寫節前各處饋贈月餅、西瓜等物品,再寫中秋府內祭月的風俗:"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燃香秉燭,闔家團聚,實在熱鬧;又寫家宴,能到的家裡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賈母還"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花在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待到月至中天,又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又奏清笛共賞;另一邊則是林黛玉和史湘雲兩個小姑娘一起對著"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的景色,一起聯句作詩,寫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樣的清雅詞句來。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能聚在一堂雖是好事,可談到聚必想到散。月有陰晴圓缺,中秋的月是一年中最圓滿時,月圓人若缺,不免沮喪,故即便闊達如蘇軾,也免不了有"明月易低人易散"之言,而此時他正與弟弟蘇轍相隔千里,雖然自小兄弟情深,但因為仕途多舛已經多年未見,還不知未來是否還有機會見上面。怎麼辦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如何想,蘇軾他也不知道,但其實也並不重要,畢竟確確實實不論身在何方,此時此刻他們仰望的是同一個月亮。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時過境遷,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卻亙古長存。所以張若虛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蘇軾也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到底是沒變的那一個月亮,從秦到漢,再從上古到今日,而人生與之相比就會突然顯得十分短暫。由此,中秋節作為一個被觀月、賞月、品月注入靈魂的節日,自此被賦予無盡的人生思考。

縱向的對比,把中秋月圓變成一個穿越古今的時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即便是有了聲名功祿的文人,在這亙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頭自問;而芸芸眾生之一的我們,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許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階段的節點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歡聚的人,或許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人生最傷感時之一,莫過於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照著長長時光中的一個點的月亮,像安慰,又像警醒。因而在對月自視時,人們總要求一個不心空,那最好便是人生圓滿,此夜歡聚。

所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時光易逝,佳期如夢,人們中秋見月總是要把自己的親人好友攜上,親身感受難得的"擁有感"。

正如《紅樓夢》中的中秋佳會就有極詳細有趣的描寫:第一次中秋之夜,兩個文人對月感懷飲酒,吟詩作對;第二次是賈府內,提到上至"老祖宗",下至曾孫媳婦,一大家內眷一起玩到深夜才散;第三次則極詳盡:先寫節前各處饋贈月餅、西瓜等物品,再寫中秋府內祭月的風俗:"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燃香秉燭,闔家團聚,實在熱鬧;又寫家宴,能到的家裡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賈母還"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花在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待到月至中天,又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又奏清笛共賞;另一邊則是林黛玉和史湘雲兩個小姑娘一起對著"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的景色,一起聯句作詩,寫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樣的清雅詞句來。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能聚在一堂雖是好事,可談到聚必想到散。月有陰晴圓缺,中秋的月是一年中最圓滿時,月圓人若缺,不免沮喪,故即便闊達如蘇軾,也免不了有"明月易低人易散"之言,而此時他正與弟弟蘇轍相隔千里,雖然自小兄弟情深,但因為仕途多舛已經多年未見,還不知未來是否還有機會見上面。怎麼辦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如何想,蘇軾他也不知道,但其實也並不重要,畢竟確確實實不論身在何方,此時此刻他們仰望的是同一個月亮。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昔日吃同一盤菜,喝同一壺酒的父母、手足、好友,如今分不了同一個月餅,至少還能賞同一個月亮啊。

唐人似乎總要樂觀些。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心寬意遠,讀起來便胸懷開朗。以放浪形骸之外為名的魏晉人對著月亮也能言"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在他們眼中月亮的形象便找回了最原本的模樣:長夜裡給予人慰藉和光明的使者。月明千里,故人自來。

"

正是漸漸到了李白寫"絡緯秋啼金井闌"的時節。白露已過,霜降未至,夜來雨落寒氣頓生,白日又可見天高氣爽,暖風陣陣,秋便躊躇多思著移到仲季,是為中秋。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所謂"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後長幼的說法,在言季節時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一個季節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個季節的中間,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農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可謂名副其實。

"秋,禾穀熟也。"秋天是天氣轉涼,莊稼成熟的季節。對於以農耕為本業的古人而言,一年當中最豐裕的時候莫過於秋。豐收之後,自當慶祝。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節時老城區裡的公園便會在廣場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燈。這兩年街邊又多了彩燈,去年的中秋便一併亮著,光華灼灼。中秋時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沿襲了自古以來歡樂美好的佳節氛圍,人們也都願意到街上來走一走,街巷之間都可以看見擠在一團出遊的人,或是兩人牽手,或是三五好友。燈光從市中心一直覆蓋到遠離中心的江邊上,兩岸架了噴泉彩燈,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間明亮,也算填補了無月的遺憾。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亮自古以來就和中秋緊緊聯繫在一起,喚起千古漫思。

我們一直和月亮是有著深深淵源的。《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時就要迎寒祭月,設置香案。晝有日,夜有月,遠古時候大地上沒有那麼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給人類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夠了解宇宙知識的時候,日月在人們心中是同為神聖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傳到貴族之家,再傳到民間。天子祭拜,百姓慶祝,漸漸合在一起,中秋節便包含了多種美好寓意。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時過境遷,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卻亙古長存。所以張若虛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蘇軾也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亮到底是沒變的那一個月亮,從秦到漢,再從上古到今日,而人生與之相比就會突然顯得十分短暫。由此,中秋節作為一個被觀月、賞月、品月注入靈魂的節日,自此被賦予無盡的人生思考。

縱向的對比,把中秋月圓變成一個穿越古今的時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即便是有了聲名功祿的文人,在這亙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頭自問;而芸芸眾生之一的我們,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許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這一天看過同一個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階段的節點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歡聚的人,或許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人生最傷感時之一,莫過於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照著長長時光中的一個點的月亮,像安慰,又像警醒。因而在對月自視時,人們總要求一個不心空,那最好便是人生圓滿,此夜歡聚。

所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時光易逝,佳期如夢,人們中秋見月總是要把自己的親人好友攜上,親身感受難得的"擁有感"。

正如《紅樓夢》中的中秋佳會就有極詳細有趣的描寫:第一次中秋之夜,兩個文人對月感懷飲酒,吟詩作對;第二次是賈府內,提到上至"老祖宗",下至曾孫媳婦,一大家內眷一起玩到深夜才散;第三次則極詳盡:先寫節前各處饋贈月餅、西瓜等物品,再寫中秋府內祭月的風俗:"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燃香秉燭,闔家團聚,實在熱鬧;又寫家宴,能到的家裡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賈母還"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花在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待到月至中天,又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又奏清笛共賞;另一邊則是林黛玉和史湘雲兩個小姑娘一起對著"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的景色,一起聯句作詩,寫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樣的清雅詞句來。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能聚在一堂雖是好事,可談到聚必想到散。月有陰晴圓缺,中秋的月是一年中最圓滿時,月圓人若缺,不免沮喪,故即便闊達如蘇軾,也免不了有"明月易低人易散"之言,而此時他正與弟弟蘇轍相隔千里,雖然自小兄弟情深,但因為仕途多舛已經多年未見,還不知未來是否還有機會見上面。怎麼辦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如何想,蘇軾他也不知道,但其實也並不重要,畢竟確確實實不論身在何方,此時此刻他們仰望的是同一個月亮。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昔日吃同一盤菜,喝同一壺酒的父母、手足、好友,如今分不了同一個月餅,至少還能賞同一個月亮啊。

唐人似乎總要樂觀些。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心寬意遠,讀起來便胸懷開朗。以放浪形骸之外為名的魏晉人對著月亮也能言"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在他們眼中月亮的形象便找回了最原本的模樣:長夜裡給予人慰藉和光明的使者。月明千里,故人自來。

月明千里,故人自來,洗盞更酌,莫負良時——詩話中秋

一年之中秋,不僅月圓滿,也是這一年逐漸圓滿的時候。秋與月,雖美好,卻都預示著寒冷與長夜的降臨,是啟發人寧心靜氣,思考沉澱的存在。又是一年中秋月圓,一歲光陰已過去大半,何如洗盞更酌,莫負良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