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

車市下行,部分地區汽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遭遇挑戰,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重慶可謂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汽車產業在突飛猛進之中也開始觸摸“天花板”。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和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相同與不同?在遭遇車市寒流下,兩地的汽車產業和代表性企業將何去何從?通過數據分析、實地採訪、專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對重慶、成都汽車產業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尋發展規律、總結經驗,為提振汽車產業、推動兩地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鑑。

今天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重慶與成都汽車“雙城記”的第一篇,讓我們看一看,重慶的汽車產業緣何大而不強。

2019年行程過半,國內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同比下滑,從去年開始的車市下行趨勢依然在延續。

“汽車產業鏈長,輻射帶動效果也很強,產銷量下降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此前,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指出,從各省市情況來看,重慶等地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汽車產業的影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日前在對重慶部分車企的走訪中,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工廠停得滿滿當當的成品車停車場,還是力帆第三工廠的“門庭冷落”,也都在述說著曾經的“國內最大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其汽車產業如今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

重慶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5.3%,成為重慶所有支柱產業中唯一下滑產業。去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1.1%,汽車產業更是同比下滑17.3%。

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情況要好於重慶,但是汽車產業的下滑也愈發明顯。今年1-5月,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0.9%。去年全年,成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汽車產業實現1%小幅增長。

"

車市下行,部分地區汽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遭遇挑戰,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重慶可謂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汽車產業在突飛猛進之中也開始觸摸“天花板”。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和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相同與不同?在遭遇車市寒流下,兩地的汽車產業和代表性企業將何去何從?通過數據分析、實地採訪、專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對重慶、成都汽車產業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尋發展規律、總結經驗,為提振汽車產業、推動兩地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鑑。

今天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重慶與成都汽車“雙城記”的第一篇,讓我們看一看,重慶的汽車產業緣何大而不強。

2019年行程過半,國內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同比下滑,從去年開始的車市下行趨勢依然在延續。

“汽車產業鏈長,輻射帶動效果也很強,產銷量下降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此前,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指出,從各省市情況來看,重慶等地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汽車產業的影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日前在對重慶部分車企的走訪中,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工廠停得滿滿當當的成品車停車場,還是力帆第三工廠的“門庭冷落”,也都在述說著曾經的“國內最大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其汽車產業如今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

重慶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5.3%,成為重慶所有支柱產業中唯一下滑產業。去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1.1%,汽車產業更是同比下滑17.3%。

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情況要好於重慶,但是汽車產業的下滑也愈發明顯。今年1-5月,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0.9%。去年全年,成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汽車產業實現1%小幅增長。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過去十年間,重慶的發展引人矚目。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下,重慶自2014年躋身全國經濟增速“第一梯隊”。同年,重慶汽車年產量突破260萬輛,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當時,汽車與電子產業共同支撐起重慶工業的半壁江山。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表示,重慶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戰略型集群概念,由長安集團牽頭,國內外多家重要汽車公司落戶重慶。據瞭解,截至2016年,重慶已擁有長安、力帆、五菱等14家整車企業,並形成“1+8+1000”的產業格局,即以長安為龍頭,8大汽車品牌共同發展,同時擁有1000家汽車零配件配套廠商。

然而,在此之後的2017年,身為“龍頭”的長安汽車開始轉入下行區間,且降幅不斷擴大。數據顯示,去年,長安累計銷售213.78萬輛,同比下滑25.6%。今年上半年,長安銷量82.52萬輛,同比降幅31.65%。

"

車市下行,部分地區汽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遭遇挑戰,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重慶可謂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汽車產業在突飛猛進之中也開始觸摸“天花板”。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和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相同與不同?在遭遇車市寒流下,兩地的汽車產業和代表性企業將何去何從?通過數據分析、實地採訪、專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對重慶、成都汽車產業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尋發展規律、總結經驗,為提振汽車產業、推動兩地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鑑。

今天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重慶與成都汽車“雙城記”的第一篇,讓我們看一看,重慶的汽車產業緣何大而不強。

2019年行程過半,國內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同比下滑,從去年開始的車市下行趨勢依然在延續。

“汽車產業鏈長,輻射帶動效果也很強,產銷量下降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此前,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指出,從各省市情況來看,重慶等地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汽車產業的影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日前在對重慶部分車企的走訪中,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工廠停得滿滿當當的成品車停車場,還是力帆第三工廠的“門庭冷落”,也都在述說著曾經的“國內最大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其汽車產業如今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

重慶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5.3%,成為重慶所有支柱產業中唯一下滑產業。去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1.1%,汽車產業更是同比下滑17.3%。

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情況要好於重慶,但是汽車產業的下滑也愈發明顯。今年1-5月,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0.9%。去年全年,成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汽車產業實現1%小幅增長。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過去十年間,重慶的發展引人矚目。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下,重慶自2014年躋身全國經濟增速“第一梯隊”。同年,重慶汽車年產量突破260萬輛,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當時,汽車與電子產業共同支撐起重慶工業的半壁江山。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表示,重慶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戰略型集群概念,由長安集團牽頭,國內外多家重要汽車公司落戶重慶。據瞭解,截至2016年,重慶已擁有長安、力帆、五菱等14家整車企業,並形成“1+8+1000”的產業格局,即以長安為龍頭,8大汽車品牌共同發展,同時擁有1000家汽車零配件配套廠商。

然而,在此之後的2017年,身為“龍頭”的長安汽車開始轉入下行區間,且降幅不斷擴大。數據顯示,去年,長安累計銷售213.78萬輛,同比下滑25.6%。今年上半年,長安銷量82.52萬輛,同比降幅31.65%。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受此影響,重慶汽車產量亦在2017年開始下滑,並由此丟了全國第一的“頭銜”,從2016年巔峰時期的315.62萬輛落至299.82萬輛。2018年,重慶汽車產量進一步跌至205.04萬輛,同比下滑27.5%。

對此,《重慶藍皮書2019年中國重慶發展報告》提到,重慶市內主力車企產品中低端化、產品更迭緩慢、品牌品控等問題成為汽車產業運行持續低迷,下行壓力較大的部分影響因素——全市汽車產業“大而不強”、“重量輕質”問題猶存,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創新研發投入不足。

就長安集團來看,其“利潤奶牛”——長安福特,就曾在近3年時間內,幾無主打新車上市。2017年以來,“腰斬”、“裁員”等便開始緊跟長安福特。而長安的另一個合作伙伴——鈴木,於2018年退出中國市場,更是顯示出長安汽車的頹勢。

"

車市下行,部分地區汽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遭遇挑戰,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重慶可謂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汽車產業在突飛猛進之中也開始觸摸“天花板”。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和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相同與不同?在遭遇車市寒流下,兩地的汽車產業和代表性企業將何去何從?通過數據分析、實地採訪、專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對重慶、成都汽車產業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尋發展規律、總結經驗,為提振汽車產業、推動兩地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鑑。

今天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重慶與成都汽車“雙城記”的第一篇,讓我們看一看,重慶的汽車產業緣何大而不強。

2019年行程過半,國內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同比下滑,從去年開始的車市下行趨勢依然在延續。

“汽車產業鏈長,輻射帶動效果也很強,產銷量下降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此前,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指出,從各省市情況來看,重慶等地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汽車產業的影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日前在對重慶部分車企的走訪中,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工廠停得滿滿當當的成品車停車場,還是力帆第三工廠的“門庭冷落”,也都在述說著曾經的“國內最大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其汽車產業如今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

重慶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5.3%,成為重慶所有支柱產業中唯一下滑產業。去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1.1%,汽車產業更是同比下滑17.3%。

相比之下,同為西南重鎮的成都,情況要好於重慶,但是汽車產業的下滑也愈發明顯。今年1-5月,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產業下降10.9%。去年全年,成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汽車產業實現1%小幅增長。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過去十年間,重慶的發展引人矚目。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下,重慶自2014年躋身全國經濟增速“第一梯隊”。同年,重慶汽車年產量突破260萬輛,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當時,汽車與電子產業共同支撐起重慶工業的半壁江山。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表示,重慶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戰略型集群概念,由長安集團牽頭,國內外多家重要汽車公司落戶重慶。據瞭解,截至2016年,重慶已擁有長安、力帆、五菱等14家整車企業,並形成“1+8+1000”的產業格局,即以長安為龍頭,8大汽車品牌共同發展,同時擁有1000家汽車零配件配套廠商。

然而,在此之後的2017年,身為“龍頭”的長安汽車開始轉入下行區間,且降幅不斷擴大。數據顯示,去年,長安累計銷售213.78萬輛,同比下滑25.6%。今年上半年,長安銷量82.52萬輛,同比降幅31.65%。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受此影響,重慶汽車產量亦在2017年開始下滑,並由此丟了全國第一的“頭銜”,從2016年巔峰時期的315.62萬輛落至299.82萬輛。2018年,重慶汽車產量進一步跌至205.04萬輛,同比下滑27.5%。

對此,《重慶藍皮書2019年中國重慶發展報告》提到,重慶市內主力車企產品中低端化、產品更迭緩慢、品牌品控等問題成為汽車產業運行持續低迷,下行壓力較大的部分影響因素——全市汽車產業“大而不強”、“重量輕質”問題猶存,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創新研發投入不足。

就長安集團來看,其“利潤奶牛”——長安福特,就曾在近3年時間內,幾無主打新車上市。2017年以來,“腰斬”、“裁員”等便開始緊跟長安福特。而長安的另一個合作伙伴——鈴木,於2018年退出中國市場,更是顯示出長安汽車的頹勢。

渝蓉“雙城記”之一:中低端化 重慶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長安自主板塊,近年來在與長城、吉利的“自主三強”爭奪中,也是逐漸被甩在後面。眼見,另外“兩強”相繼佈局高端品牌——WEY、領克,長安則依舊以中低端車型為主。

“龍頭”尚且如此,重慶其他車企發展更是可見一斑。例如,重慶民營車企的代表——力帆,目前已到了出售資產求生的地步,“汽車論斤賣”的理論則代表著其一貫的低端發展路線。此外,上汽通用五菱,北汽銀翔旗下比速、幻速品牌也都是以低端產品為主打。目前,五菱正面臨銷量的連續暴跌,比速、幻速也等待著被“放棄”的命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郭濤)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