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海潮青年:都市圈概念站在不同的視角,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解讀的都市圈,都是一家之言,海潮青年的觀點也是如此,我們對都市圈的認識也不深,紙上談兵也好,意義不大也罷,僅供參考,大家不必過度反應,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獨屬於自己的寶物。海潮青年新一線都市圈系列,“新一線城市”是指除了北上廣深之外,經濟總量1萬億以上的城市,望悉知。

說完了成都都市圈及成都城市群,重慶也不能少。在2003年,成渝經濟區概念就已經被提出,但時隔八年後才得出了規劃設定,2011年在國務院批覆下,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接著等到真正落實又過去了幾年,可見阻力不小。成都與重慶可以成為很好的搭檔,實際上成渝互為鏡,觀彼方知己,所以兩地的朋友們還是少打嘴戰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與談成都都市圈,拋不開成都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一樣,要說重慶都市圈也繞不開重慶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所以討論重慶都市圈的時候,也會談及這兩個城市群。

重慶都市圈

重慶作為直轄市,其面積與人口體量,可以看做一個省份,所以在重慶市域,以主城區為核心的都市圈是可以培育和發展的。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上,2003年《中國西部大開發重點區域規劃前期研究》提出:在未來5至10年內,要積極構建以成渝兩大都市為中心、各級中心城市相互聯繫和合作的中國西部最大的雙核城市群。這份研究,首次出現了成渝經濟區概念。

有了概念,當然就要開始進行理論論證、考察和前期協調工作,其範圍覆蓋了四川15個城市和重慶31個區縣,總面積約20.6萬平方公里,設想中的“5至10年內”,前期工作就花了8年,才得出規劃設定。

2011年,四川廣安與重慶達成共識,廣安被納入重慶城市群發展規劃, 雙方還簽訂了5大領域23小項的2011年合作框架協議,這是重慶首次實踐區域一體化發展。同年,在國務院批覆下,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規劃中的重慶城市群,以重慶主城區為中心,重慶市的涪陵、萬盛、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雙橋、綦江、潼南、銅梁、大足、榮昌、璧山等區縣和四川省廣安市被納入重慶城市群中。

2015年,重慶方面印發了《關於重慶大都市區規劃的批覆》,標誌著《重慶大都市區規劃》出爐,重慶大都市區就僅限在重慶市域了,範圍涵蓋主城、涪陵、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等市區及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約等於重慶市域的三分之一。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以重慶和成都為雙中心,涵蓋了重慶市27個區縣和四川省15個市,面積多達18.5萬平方公里。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規劃,重慶有31個區縣被劃入其中,而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規劃,重慶方面精簡了4個區縣。

梳理了重慶都市圈的軌跡,也初步瞭解了成渝城市群的演變,只是想說重慶都市圈就是2015年規劃的重慶大都市區,本文的重慶都市圈特指重慶大都市區,範圍是重慶主城區和12個市區,及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雖然只佔重慶市域的三分之一,卻彙集了重慶市65%的人口和77%的經濟總量。

先重慶都市圈,再成渝城市群

2018年底,重慶、成都被委以重任,國家層面要求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引領成渝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重慶都市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是成渝城市群的兩個核心部分之一,也是可行性極高的都市圈規劃。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在成渝城市群中,重慶部分的區縣有27個,涵蓋了大部分的重慶市域,雖然都在一個市內,幾乎不存在行政壁壘,互動協調要容易很多,但是重慶的地形首先就制約了這些地方之間高效、便捷的交通,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不過重慶都市圈,只有主城區和12個市區,外加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雖然擺脫不了地形的制約,但可行性要比成渝城市群重慶部分高出很多很多。

以重慶當前的實力來看,最好的路徑是先培育壯大重慶都市圈,再向成渝城市群重慶部分蔓延、輻射,進而拓展到成渝城市群四川部分,因為發展重慶都市圈的方向,也是推進成渝城市群建設,是同一個方向,沒有衝突之處,所以在於四川成都聯動、改善兩地交通的同時,首要工作就是培育壯大重慶都市圈。

規劃靠譜,資源充足,分工明確

都市圈要成功,規劃是第一步,一個靠譜、接地氣、腳踏實地、切實可行的規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海潮青年一直強調在中西部地區的都市圈成員8個城市以內,面積6萬平方公里以內,因為以中西部的新一線城市,能真正帶動的範圍,這麼多已經是使出全部力量了。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僅包括重慶市轄區的重慶都市圈,這樣規劃是再靠譜不過了,切實可行,幾乎不存在壁壘;再說資源,重慶作為直轄市,經濟管理權限高,可支配資源不存在明顯的短板,對各個市區進行資源的分配也更加容易,人力資源、土地資源和資本資源的配置和流動容易實現,只要花大力氣改善交通聯通,在城市層面做好產業佈局,重慶都市圈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新一線城市重慶都市圈: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

對於城市圈內的各個市區,重慶市已經做好了分工,主城區自不必說;作為市內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市區有:涪陵、長壽、江津、合川、永川、銅梁;承擔區域交通樞紐任務、區域物流中心任務的市區有:涪陵、長壽、永川、大足;發展旅遊產業的市區有:長壽、合川、南川、綦江、大足、潼南、萬盛;承擔川渝或渝黔合作任務的市區有:江津、綦江、潼南、榮昌。

還有江津的四化同步發展,永川的職業教育發展、南川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綦江的能源材料,璧山的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銅梁的產業轉移承接,雙橋的重型汽車製造和上汽依維柯紅巖重型汽車生產……

總的來說,重慶都市圈是一個規劃靠譜、資源充足、分工明確的都市圈,下一步就是大幹快上了,培育壯大都市圈為先,再向成渝城市群蔓延,與成都都市圈形成雙向聯動,退可以讓四川盆地的光更加閃耀,進可以助益成渝城市群快速成長,在我國站穩腳跟,再眺望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