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讀萬卷書,敢行萬里路,求知報國,這位中南教授做到了!

劉楚明,中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航空學會材料工程分會委員,中國兵工學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委員會委員,《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 編委,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鎂合金分會理事,中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變形鎂合金研究中心主任。獲國防發明專利6項、國家發明專利32項,創建新型變形鎂合金國家牌號3個,建立航天用變形鎂合金國家軍用標準1項。

願讀萬卷書,敢行萬里路,求知報國,這位中南教授做到了!

作為恢復高考後被錄取的第一批大學生,劉楚明內心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烙印。讀書為求知,求知為報國,是其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求學和科研的道路上,他歷經艱難卻從未放棄,學習理論,此之謂讀萬卷書;注重實踐,此之謂行萬里路。2018年初,苦心研究十八年的劉楚明團隊成功轉讓變形鎂合金專利,為航天國防事業作出綿薄貢獻。

學習理論,他孜孜以求

1977年恢復高考。在那個依舊處於計劃經濟的時代,17歲的劉楚明攥著33斤糧票邁進了東北大學的校門“吃都吃不飽,更不要提什麼肉香了。”談起當年,他滔滔不絕。許多修繕未完的建築突然湧進天南海北的新生,管道樓層漏水便成了常態,以至於同學之間心照不宣的鬥嘴話變成了“上廁所記得打傘”。上樓層的積水映溼了下樓層的牆壁,圍攏而坐的教室裡卻鮮有幾張像樣的桌椅。即便如此,破舊坑窪的長廊同樣迴盪著年輕的讀書聲,生鏽鐵窗也夜夜倒映著他伏案研學的肩膀。東北大學本科四年,劉楚明的專業平均分高達91,位列年級前茅。

本科畢業,劉楚明服從國家分配前往冶金部冷水江冶金機械廠從事鋼鐵和有色金屬熔鍊、鑄造及熱處理等技術工作。雖然已經能夠利用本科所學知識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但他心中一直埋藏著讀研深造的想法。“讀研究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出發點也很簡單——讀書越多,學歷越高,出國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夠學到的先進知識也就越多。”劉楚明接著說道,“學到知識就能更好地建設國家。”出於這樣的求學熱忱和報國情懷,工作了兩年多的劉楚明決定辭職讀研深造。

單位領導自然不願放掉這個有能力又年輕的大學生,便提出一次機會不成功就專心工作的條件。這樣的壓力反倒成了劉楚明努力備考的動力。為順利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他常常白天在工廠里加班,晚上擠出時間來讀書補習。體力不支,精疲力竭時就想想自己選擇的目標。1984年,劉楚明如願考上了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系鑄造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已經離開校園兩年多的他甚至比當時大部分本科畢業生成績還要好。

1998年,劉楚明回到家鄉,擔任中南工業大學材料加工教研室主任。教學期間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生期間,劉楚明主攻鋁合金研究。21世紀初的鋁合金研究在國內十分火熱,且中南大學在此領域研究處於前沿,劉楚明作為這個領域的掘進者卻悄然退出,轉而研究當時並不為人熟知且相關理論都不太成熟的鎂合金,而這一研究持續十八年。“鎂合金密度小,更具有國防戰略價值。”原來,他始終未曾忘卻年少時學成建設國家的目標。

投身實踐,他南北奔波

科研的道路上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還遠遠不夠,必須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剛起步的科研項目都會面對經費不足的窘境,劉楚明也不例外。為尋找經費,他曾在綠皮火車上站了二十多個小時,望著窗外的天空由灰到白,由白到黑,每每到達北京時已是深夜。租住在陰冷潮溼的地下室也沒有阻卻他研究的熱情。就這樣,劉楚明的鎂合金事業在南北顛簸中頑強起步了。“那時,一爐原材料的成本就高達十餘萬元啊!”可做項目工程實驗常常會有失敗的時候,看著上噸的試驗材料一批一批報廢,劉楚明說自己當時真是欲哭無淚,卻也無可奈何,只得不斷失敗,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在每個通宵達旦後寬慰失落的學生和工人,繼續準備下一次的實驗。

冬天河南零下十幾度的工地周圍已是一片銀裝素裹,南去的燕早已銷聲匿跡。可劉楚明不畏嚴寒,為等待實驗結果在工地上烤著火爐取暖,一呆就是一個晚上。堅守第一線從未缺席。夏天長沙高達三十八九度的氣溫悶得人喘不過氣來,劉楚明從早到晚在現場搬運、測試樣件加工溫度,記錄一個個原始試驗數據,厚厚的工作服也擋不住高達五百多度樣件的熱浪,走出實驗室時早已渾身溼透。整個夏天都埋頭於工件測試的劉楚明,在工件成品出爐時往工作群裡發了張合照。照片裡的他,豆大的汗珠流過被燻黑的臉頰,卻蓋不住臉上燦爛的笑容。

願讀萬卷書,敢行萬里路,求知報國,這位中南教授做到了!

科研成果需要實踐來運用,更需要實踐來改良。為了推廣和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曾開著小工具車載著工件與學生,連熬幾天幾夜從長沙到南京、到寶雞再到北京,只為趕上樣件的加工、測試和應用考核。“哪怕最終只能選上一件,自己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車載儀默默記錄著他一年時間裡數千公里的奔波,載著需加工樣件在不同的加工企業多次往返的四萬餘公里路程比地球一圈的長度還多。一次次的應用和測試,一次次的往返和奔波使劉楚明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樣件不合格的原因,不斷地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最終樣件通過了各種測試考核併成功運用到國防事業當中。劉楚明成功轉讓了專利後,很多人前來祝賀。劉楚明心裡清楚,十八年幾乎沒有休過假期的自己做出的成果對自己來說確實不小,但對國家來說卻遠遠不夠。“這只是小成,未來還要做更多。”

長沙的寒風漸漸起了,伴著清晨的朝陽,劉楚明又如以往一樣早早地來到了材料院的辦公室。在他辦公室的角落裡,是一張小小的摺疊床和一雙拖鞋,它們無聲地記錄著劉楚明在辦公室裡無數個勞累卻又堅持的日日夜夜。他用過往的艱辛和數年的努力鑄就了性能極佳的一方鎂合金,他的志向、熱愛與責任一直支撐著他走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上。


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眾號

編輯:李雪梅

責任編輯:毛明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