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煙臺附院:重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命之光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居美國男性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亦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於腫瘤的侷限性,常無明顯臨床症狀,疏於體檢的患者可能發現即為局部晚期,甚至遠處轉移。如何進行前列腺癌的規範化、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如何提升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延長生存期已成為醫學界不斷求索的難題。

濱醫煙臺附院:重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命之光

濱醫煙臺附院腫瘤一科醫療團隊在陳旭芳主任的帶領下,重視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轉變“晚期不可治、耐藥不可治”的傳統思想觀念,依託多學科綜合診療的模式,開拓治療創新、豐富人文關懷,為患者制訂個體化診療方案,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生存時間,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改善生存質量 減輕家庭負擔

芝罘區年逾花甲的張大爺是一位前列腺癌復發並全身多處骨轉移的患者,由於骨質破壞,張大爺四肢幾近癱瘓,腰部持續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睡眠,生活起居完全靠家屬照料。四處求醫未果,眼看著親人痛苦日增,逐漸萎靡消瘦,張大爺的家屬抱著最後的希望把他推進了濱醫煙臺附院腫瘤一科的病房。陳旭芳主任至今難忘那個孤苦絕望的眼神,張大爺低聲說,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坐著吃頓飯、好好睡個覺。陳主任結合前列腺癌最新的治療進展,採用了內分泌治療聯合化療的方案,幾個月後,張大爺的疼痛明顯減輕,開始能夠自己下床活動,生活也能自理了,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住院治療結束後,他仍需院外內分泌治療,定期返院複查。

濱醫煙臺附院:重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命之光

治病先治心 給患者最溫暖的關懷

家住萊山區的哈先生在家人的攙扶下,拄著柺杖,古稀之年的他手裡拿著一份當地報紙,顫顫巍巍地來到科室找陳主任。一見到陳主任,他就激動地語無倫次。原來他看到報紙上有一位患者與他病情相似,經陳主任治療後效果非常好,故而慕名而來。陳主任仔細瞭解他的病情及診療經過,考慮到哈先生患有前列腺癌並多發骨轉移,且已出現內分泌治療耐藥,由於骨轉移引起下肢疼痛,以致行走困難,長期口服嗎啡類藥物鎮痛。據此,陳主任建議其停止口服內分泌治療藥物,並聯合化療。然而哈先生對化療強烈牴觸,陳主任在床旁,從家長裡短開始談起,逐漸瞭解到哈先生是認為自己年老體弱,擔心化療副作用大、效果差,故拒絕化療。在陳主任春風化雨般地耐心解釋以及家人的積極支持下,哈先生最終同意接受化療。幾個療程後,他逐漸擺脫了對止痛藥的依賴,緊接著又脫離了柺杖,能夠自由活動,讀報散步了。

濱醫煙臺附院:重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命之光

因病施救 給患者最大的生命尊嚴

另外一位張大爺在古稀之年發現雙肺多髮結節,外院考慮肺癌,自服保健品治療一年多之後,出現了背部疼痛,越來越重的疼痛使他難以入睡,他開始口服羥考酮止痛,同期逐漸出現了雙下肢乏力、麻木等症狀,最終雙下肢完全失去了知覺和活動能力。入院後診斷為前列腺癌多發骨轉移、肺轉移,根據病情制訂了先局部放療、後化療與內分泌治療聯合的方案。2個月後,張大爺的止痛藥已減至最小劑量,10個月後在家屬的攙扶下可站立。張大爺常說,是陳主任精湛的醫術妙手回春、腫瘤一科醫護人員的關懷情暖杏林,為他減輕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

濱醫煙臺附院腫瘤一科現已在前列腺癌的多學科、綜合性、個體化治療中錘鍊出成熟的醫療模式,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治療成果。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不懈探索追尋,貫徹精益求精的治療理念,秉承妙術仁心的醫療作風,致和諧,濟民生。

通訊員:津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