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煙臺附院曹曉凌:做消化道“清道夫”

胃癌 貧血 體檢 藥品 韓國 齊魯壹點 2018-12-18

誠於醫心,工於匠心。從醫17年,曹曉凌一直專於消化內科的工作,從食管到肛門的疾病,都是她的管轄範圍,每天面對的病人很多,面對的病情也很複雜,她用精湛醫術,一一排解難題,守護著人們消化道的健康和暢通。

查早癌治難症,小內鏡剷除大問題

在濱醫煙臺附院消化內科,曹曉凌是消化內鏡的一把好手,她運用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膠囊內鏡等,進行各種疾病的檢查和治療。

前幾天,一位老人喝酒以後出現嘔血,被送到醫院,經檢查血紅蛋白60g/L,是正常人的一半。她馬上給病人用上止血藥,1個小時後,病人又嘔吐了大量鮮血,病情很凶險,病人隨時可能發生死亡。此時進行胃鏡檢查及內鏡下止血治療風險很大,但若不進行內鏡下治療,病人將很危險。與病人家屬充分溝通後,曹曉凌冒著巨大風險給病人進行了胃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賁門及胃內存在大量的血液及血痂,她用胃鏡吸引出血液,但血痂是吸引不掉的。如果胃鏡下找不到出血灶就無法胃鏡下止血,無法胃鏡下止血,就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的風險更大,而且病人還可能會丟失一大半的胃。她沉著冷靜,應用活檢鉗及圈套器反覆把血痂從消化管壁上清除,終於看到,是賁門處有四道很深的裂口引起的活動性出血。她在撕裂口處夾了十個鈦夾,出血很快就止住了,病人被成功救治。病人及家屬感動得流出了眼淚,一個勁地表示感謝。

一位貧血的病人,在外院做了骨穿、腹部增強CT、胃鏡、腸鏡,依然沒找到貧血的原因。前幾日病人又到濱醫煙臺附院血液科就診,經多學科會診後,曹曉凌為病人做了經口小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空腸中下段一佔位性病變,病理結果證實為小腸腺癌,困擾病人半年之久的貧血得到了改善。這樣的病人及病例每天都在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室上演。曹曉凌說:“工作再苦再累,但很快就會被治癒疾病的成就感及幫助別人的愉悅感所替代。”

曹曉凌不光負責臨床及消化內鏡的工作,還要承擔下級醫生的帶教及濱醫學生的講課任務。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還要到濱州醫學院給學生們上課。每次講課,她總是結合臨床經驗,用生動的病例,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四節課講下來,站得腰痠腿痛,但看到學生們掌握了她講的知識,醫學在這裡得到傳承,她就感覺不到累了。

保護消化管道,從五件事做起

曹曉凌說,“消化道這麼長,得病的機率很高。一個人一生中,有可能會犯好幾次胃腸疾病。”

保護消化道,她提醒大家注意五件事。第一是注意飲食,避免吃辛辣、太酸及太硬的食物。第二是注意生活規律,定期吃飯,別熬夜,熬夜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第三是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緒,不良的精神情緒對胃腸道影響很大。門診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患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生氣、上火影響胃腸道功能。有的人做了胃鏡及上腹部CT檢查均無明顯異常,但是一生氣上火,胃就痛,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的學生考試前緊張會導致腹痛腹瀉,這是腸易激綜合徵,也是功能性的疾病。第四是藥物的影響,比如阿司匹林及強的鬆會引起消化道潰瘍,甚至導致潰瘍出血,部分病人消化道出血前沒有胃部不適的症狀,老年人這種情況比較多。第五是定期體檢。現在人們健康意識提高了,胃癌的早診早治宣傳力度大了,胃腸鏡的查體明顯增多。早期胃癌,有的什麼症狀也沒有,等到有症狀時就到了中晚期。中國發現的胃癌,一般都是中晚期,韓國和日本發現的早癌率明顯高於中國,部分早癌可通過胃鏡下胃黏膜剝離術達到根治的目的。

曹曉凌還專門介紹了防治幽門螺桿菌保護胃健康的知識。幽門螺桿菌,通過唾液、口糞等途徑傳播,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大人注意不要嚼食喂孩子,飯前便後注意洗手。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家庭中要注意分餐。

專心治病背後,是對家人的愧疚

踏霜踩露出,披星戴月歸。早晨6點25分,很多人還在睡夢中,或是剛剛起床,曹曉凌就已經出門去上班了,那時,老公和兩個女兒還未起床,她根本顧不上給家人做上一頓早飯,更沒有時間送孩子上學。她在醫院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加班加點是常事,做完消化內鏡的檢查和治療,經常晚上7點多才能下班。晚上來了重症病人要做急診內鏡治療,一個電話她就要趕回醫院,所以她24小時從來不敢關手機。休班時也要到醫院給病人查房,因為病人的治療是連續性的,休班也不能例外。等查完房處理完病人回到家就下午了。老公說她把家當成了旅館。兩個孩子都是兩歲零四個月就上了幼兒園,父母身體不好,而她忙於醫院工作,老公為家庭付出很多。兩個女兒出去玩耍時,都是老公陪著,她從來沒有一整天的時間陪伴家人,雖然有公休假,因為科裡忙,從來不能休假。

一面是家人,一面是病人,曹曉凌把大部分的時間給了病人,她用精湛的醫術為病人解除苦痛,每當從生死線上挽回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恢復健康,這才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專家簡介

曹曉凌,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消化內鏡室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煙臺市肝病委員會委員。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17年,熟練掌握消化系統各種疾病的臨床診治,擅長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下治療、ERCP、膠囊內鏡、小腸鏡檢查及鏡下治療。先後在《中華消化內鏡雜誌》、《中華消化雜誌》等國內著名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曾榮獲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煙臺市科學技術成果獎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