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便異常就敲響結腸癌警鐘,結腸癌的治癒率高嗎?

腫瘤 貧血 便祕 直腸癌 腹瀉 大方醫生 2018-12-18

結腸癌早期常常沒有典型症狀,即使是中晚期,有的患者也沒有特異性腫瘤,不少病人甚至是在肝轉移後被追回來檢查才發現腫瘤。這是結腸癌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腸鏡檢查普及率較低,各大醫院目前也不能完全開展無痛性的腸鏡檢查,更增加了早期發現結腸癌的難度。

一旦大便異常就敲響結腸癌警鐘,結腸癌的治癒率高嗎?

實際上,一旦出現大便異常,就敲響了結腸癌的警鐘。大便異常包括了以下三點:大便習慣改變,譬如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突然改了時間;大便次數改變,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祕、腹瀉交替;大便性狀改變,出現粘液便、血便或大便變得細條。任何一項改變都可能是結腸癌早期症狀。到了結腸癌晚期,根據腫瘤長的位置不同,表現往往有一定差異。

一旦大便異常就敲響結腸癌警鐘,結腸癌的治癒率高嗎?

由於右半結腸直徑粗而左半結腸直徑細,食物殘渣進入右結腸是呈糊狀沒有成形,而在左結腸則是成形的糞便。同時,腫瘤長在右半結腸是腫塊狀,長在左半結腸則是狹窄型的腫瘤。根據這些特點,左結腸癌晚期是以腸梗阻為表現,多數是不完全梗阻,患者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同時可伴有暗紅色便血和腹痛腹脹;右結腸癌晚期則表現為貧血、消瘦,以黑便為主可伴有腹部包塊。

一旦大便異常就敲響結腸癌警鐘,結腸癌的治癒率高嗎?

高危人群首先要考家族性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過結腸癌,該患者直屬家系都屬於結腸癌的高發群體。即使患的不是結腸癌而是直腸癌,這樣的影響同樣存在。沒有結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從40歲開始也要高度關注這類疾病,因為隨著年齡增加,結腸癌的發病率將越來越高。

飲食結構不合理與結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係。精細飲食的人吃得少而精,特別是高脂高蛋白飲食,可刺激膽汁分泌,代謝後的次級膽酸是較強的致癌物。尤其對有便祕習慣的人群,有毒物質儲積在腸道的時間越久,對腸粘膜的刺激和破壞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摘除膽囊後的人群膽汁直接進入大腸,這類病人發生結腸癌的機率也比普通人高。

一旦大便異常就敲響結腸癌警鐘,結腸癌的治癒率高嗎?

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從4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能起到早發現結腸癌的作用。在普查中如發現長了息肉,切除後要定期複查。總的來說,但凡大便出現以上所說的任一種改變,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都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腫瘤。

萬一查出患有結腸癌,那麼就需要做結腸癌手術,術後一定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和複查。患者也要做好相對的康復措施,但具體的治療效果,或者說是存活的時間等方面還是不固定的,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護理等方面綜合決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