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判"3個月生存期,如今“8歲”的她給醫院寫了一封信'

"

癌症很凶,但癌症患者的結局有時卻也出乎意料

“八年了,八年了,一個腫瘤末期的患者竟然活過八年了!”近日,上海華山醫院收到一封患者來信,信的開首就難掩激動。原來,連患者本人都不敢相信能打破醫學權威的預判,八年前醫生判斷她最多活三個月,如今,她快要過患癌重生後的“8歲”生日了。是什麼力量讓她活了八年?

乳腺癌,預判生存期三個月

在華山醫院,大家管這名老病友叫何阿姨。對她來說,2011年8月是難忘的。那年夏天,她下樓時突然感覺腰疼,以為是腰椎舊病復發,就去醫院做了核磁共振。當場,醫生就委婉地請她進一步檢查肺部和肝部,“最好全身都檢查一下”。

“我心裡咯噔一下。”聯想起半年前摸到的乳房腫塊,何阿姨趕緊做了全身PET/CT,結果提示“左乳腺癌全身廣泛骨、肝代謝異常”,不僅有癌,且已轉移。

經活檢,她被診斷為“左乳浸潤性導管癌”,肝骨轉移,4期,最末期。

“肝轉移是瀰漫性的,就像把芝麻灑在肝上,到處都是。”何阿姨回憶,當時,醫生給出的預期生存期是一至三個月。

如果情緒有顏色,那一刻這家人的情緒是黑色的。這家人開始頻繁出入醫院,遺憾的是,一家家醫院都地委婉地告訴家屬:不能手術,不能化療,無能為力……

眼看生命倒計時之際,何阿姨找到了華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樑曉華。仔細看完全套檢查報告,樑曉華沉默了一會兒,說了一句話:“讓我們盡努力吧!”

“這句話慰籍了我家人的心,至今溫暖著我!”何阿姨回憶這一幕依舊感動,“中國有一句話‘人憑精氣神,運轉天地間’,我也要有‘精氣神’,因為它是一個人生命活力的憑依。”

癌情反覆發作,始終沒人放棄

圍繞這個病例,樑曉華與周鑫莉、黃若凡等醫生反覆研究檢查報告、病情狀況、耐受情況。經充分探討,他們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治療方案。對於療效,樑曉華對何亦平也很坦誠,他說:這個方案如果能成功,最好;如果不行,情況也可能會變差,希望她理解。

“既然醫院接受我了,就該相信他們。”何阿姨這樣說。

幸運的是,她對化療藥物很敏感,治療起效了:腰痛症狀緩解,肝酶下降了,腫瘤指標明顯下降,病灶有縮小趨勢。“我太高興了!醫生也是,他們說是我命大,但我知道,為了這個治療方案,他們花了很多心血。”就這樣,何阿姨跨過了鬼門關,成了大家眼中的“奇蹟”。

直到2015年,何阿姨出現睡眠障礙,反應變慢,無法行走,腫瘤指標再次上升,核磁共振提示,腫瘤發生顱內多發轉移。“終於到了這一天。”這次,她沒有慌,“每天都像是賺回來的,而且感覺有這些醫生在,就不那麼害怕了。”

這次,樑曉華醫生團隊給予了她頭部放療聯合口服化療的方案。一段時間後,睡眠有改善,可她依舊不能行走,腫瘤指標再次上升,顱內轉移再次進展……通過多學科會診,2016年9月,醫療團隊再次調整治療方案,兩個月後,何阿姨的腫瘤指標重回正常,顱內病灶終於獲得控制。

2018年初,她的病情又嚴重複發了,這次,黃若凡醫生和葛蒙晰醫生用盡多個方案,仍不見效,情況已超出現有醫學治療範疇。在醫生的建議下,何阿姨做了基因測試,醫生根據測試數據和病情重新制定適合治療方案,所幸,見了效果。

見效、復發、再見效、再發作……這八年,這群醫生與這名患者反覆面對著癌情的如此輪迴,但不論患方,還是醫方,都沒人說放棄。

信任的力量創造生命奇蹟

為判斷治療效果,腫瘤領域有一個“五年生存期”之說,即當患者活過五年後,被認為癌情基本控制。所以,從第五年後,何阿姨開始給華山醫院寫信,對華山醫院腫瘤科的醫生護士,她如數家珍:周鑫莉醫生善於溝通,在走廊偶遇患者時,她會主動招呼詢問治療情況,使患者感受來自副主任溫暖關心;詹瓊醫生爽朗率直,每次住院時都要仔細觸摸一下我淋巴結的大小;黃若凡醫生雖然個子高大,但靦腆和藹,曾親眼目睹他對瀕臨死亡患者搶救全過程,他竭盡全力,流汗滿面……

今年,是她給醫院第三次去信了。她這樣寫道:2019年快要過半,而我的病情仍在發展,但每每看到腫瘤科醫生們為了我們奔忙,一次次探索、研究新的治療方案,你還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

患癌八年,何阿姨對患癌這件事有自己的認識,她說,“癌症病人就像房間裡的一支蠟燭,如果你心裡是明亮的,堅強的,周圍人都是支持、鼓勵你的,你就會慢慢地把整個房間點亮。相反,如果你自己先暗淡下來了,那麼慢慢地整個房間的光都會熄滅。”

癌症晚期患者活過八年的,不算常見,但也並非罕見,除了醫學技術的力量,還有什麼讓這些病例一次次創作奇蹟?樑曉華主任脫口而出兩個字:信任。

“像何阿姨這樣晚期腫瘤,治療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這個醫治過程並非不存在冒險,只是在此期間的每一步,他們都與病人、家屬認真溝通,病家信任,醫生就放手一試;但如果病家猶豫、懷疑、放棄了,那就很難繼續下去。”樑曉華坦言,類似的病例,通常靠醫生的努力,按最標準的診療規範來治療,或許可以達到90分的治療效果,而像何阿姨這樣,達到100分甚至超過100分的,靠的是醫生和病人共同的努力。這就是醫患互信的力量。

來源:文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