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過了國家線卻過不了複試線咋辦?“再戰”還是“調劑”?

【考研】過了國家線卻過不了複試線咋辦?“再戰”還是“調劑”?

考研初試成績不低不高?過了國家線卻達不到心儀學校的複試分數線?你準備明年再戰還是接受調劑?你考慮好了嗎?在下決定之前,這六個問題最好先思考下。

一戰失利是選擇二戰的充分條件嗎?

往年有很大一部分考生選擇“再戰”,是由於分數雖然到了國家線卻沒有達到第一志願的複試線,其實服從調劑未必不是一個值得抓住的機會。

就近幾年的考試難度來看,考研難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輿論所報道的學歷貶值也的確不是笑談。隨著研究生擴招和經濟趨勢,一年的時間不算短,它能讓學歷貶值,也能讓經驗增值。

如果對於學術研究有追求,立志未來從事科研等事業,“二戰”可以一搏;而如果只是想要追求一個更高的學歷而並非對學術感冒,重考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接受調劑未嘗不可。

【考研】過了國家線卻過不了複試線咋辦?“再戰”還是“調劑”?

考研應屆生和往屆生有什麼區別?

對於應屆生和往屆生來說,考研在考試上基本沒有區別,差別僅在於應屆生可預報名。除了這些很細微的客觀差別,其實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考研者本身主觀的心態與策略上。

從往年的備考數據看來,往屆生由於試錯成本更高,其對考研的重視程度也相對更高;而應屆生中有一部分同學多少還是存在一些“僥倖”心理,複習週期較短。這也導致每年考試出來,應屆考生往往認為當年的考題難度更大。

一戰未果,應該先找工作嗎?

考研結果不理想,很多應屆考生第一時間糾結的就是“該不該先把重心放在求職上”。找找工作還是全力備考,建議大家在做出選擇之前先明確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未來想走哪條路。

比如,如果經過綜合考量後後決心從事學術科研、高校執教等學歷要求較高的工作,堅持全力備考是必要的。

其實先參加工作後又選擇考研的人也不少,有些是因為職業上升,有些是想尋求職業的轉變,但他們都更明確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所以如果這次考研結果不好,除非堅定今後必走學術之路,建議大家可以先嚐試找工作,到底讀研三年與工作三年哪個結局會更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讓實踐去梳理你的決定,別放棄任何可能改變未來的機遇。

【考研】過了國家線卻過不了複試線咋辦?“再戰”還是“調劑”?

已經決定二戰,該如何擇校?

下一年,該繼續衝擊老目標還是選擇新學校?其實很多一戰失敗的原因是本科不太理想的同學難以割棄名校情結,如果能夠重新審視自己所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結合家庭、年齡和興趣等因素,重新慎重選擇,也許下一年就能取得不錯的結果。

考研先要選專業,然後再選學校。選專業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客觀地認識自己,理性地分析專業;選院校要結合個人理想、未來工作生活的城市、目標專業來量力而行。

合理地選擇專業與院校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

二戰同學如何發揮備考優勢?

即將“二戰”考研的同學,可以說在時間與經驗上較其他考生更加具備優勢。時間上,已經經過上一年的備考,這一年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進行分類突破。經驗上,實戰經歷可以發現自己在平時與考場上的弱項,馬上投入總結和改進,制定新一年的學習計劃與目標,讓複習進度清晰可見。

同時,通過分析失分點與專業短板,第二年也會更有經驗地去搜集複習與備考資料,讓自己的資料庫更加完善。

【考研】過了國家線卻過不了複試線咋辦?“再戰”還是“調劑”?

畢業檔案怎麼處理?

如果決定“二戰”,為了下次報名以及之後的調檔,畢業生的檔案歸屬問題一定要先把握清楚。

目前畢業生檔案大致有四類處理辦法:

1.就業單位接管。針對能夠找到就業單位的同學,可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之後,將檔案保存在單位,如果來年考研成功,檔案可以直接從工作單位調檔。

2. 學校保管。如果暫時找不到單位接管檔案,有些高校可以保管兩年畢業生檔案,具體可以諮詢所在院校。

3. 學校所在地人才市場。如果所在高校並不提供檔案暫時保管,而你又剛好計劃在畢業學校所在地繼續工作和生活,可以選擇付費掛靠在學校所在地的人才市場。

4. 轉回原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