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中國歷史 曾國藩 中國近代史 清朝 鄧州信訪 2017-05-05

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仙樂縹緲陳佩廷 - 古箏曲

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 肖巖悟史

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筆記《清代之竹頭木屑》載,曾國藩年輕時趕赴鄉試,住在嶽麓書院,和某位考生同屋。此人性格偏執暴躁,他自己的書桌距離窗戶有數尺,見曾國藩將書桌置於窗戶邊,便發脾氣說曾國藩擋了他案頭的光線。

曾國藩問:“那你要我放何處?”那人指著曾的床鋪邊說:“就放那兒。”曾國藩二話不說照著他的話做了。曾國藩半夜好讀書,又惹惱了他,室友大聲埋怨說曾國藩擾亂了他的睡眠,曾國藩還是沒有生氣,馬上改為低聲默讀。可見其氣度。

“先人後己謂之讓”。曾國藩在對方對他發怒時能夠一忍再忍,並幾番讓著此人,正顯示了“讓”所包含的能忍的氣度。這種氣度是一個成大事者必備的品格。

悟◎曾國藩“忍讓”的氣度

筆記《清代之竹頭木屑》說,正因為有此氣度,後來曾國藩帶兵打仗才能夠做到“從容”,遇到不利和挫折也沒有“太息諮嗟之狀”,是能“鎮安朝野”之人。

《康熙字典》也引諸典籍稱:“讓,禮之主也。” “讓,德之基也。” 還有“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能“忍”方能“讓”,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曾國藩的大度成就了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忍讓是一種美德,忍讓是人生豁達的試金石。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否做到先要替別人著想?如果雙方之間有利益衝突,也要做到先配合別人的要求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