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貨殖列傳》竟藏四大經商財富祕訣,條條都是智慧!

中國歷史 貨殖列傳 經濟 史記 金融 軍史解密 2018-12-18

何為經濟?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家庭以及個人,當今世界之“經濟”,告訴我們的本應是致富之道,但目前看來,源自近現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學說,說的不過只是一些致富之術。不然,不會每隔一段時期,就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了。也許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人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為什麼忽然從富有變為貧窮,以及對貧窮的無限恐懼、無所作為。

那麼,有著五千年曆史傳承的中國文化,是否洞悉了“經濟”之道,指明瞭一條人生的致富之路。帶著這樣的思考與視角,翻開了中國經典名著《史記·貨殖列傳》篇,仔細研讀後,茅塞頓開,深為我國古人的思想智慧所折服。

《史記·貨殖列傳》竟藏四大經商財富祕訣,條條都是智慧!

《貨殖列傳》告訴我們什麼?通讀全文、取其精髓,在思想層面可以概括為八個大字:時勢、取予、巧奇、誠壹。這八個字說明白了經濟的內在規律,揭示了經綸濟世的大智慧,待下面為您詳細解讀。

時勢

時勢觀,反映了我國古人看待世間萬物,其中當然也包括人們經濟活動的大視野、大視角,一切事物都在變化,隨時間而變化、隨環境而變化,因此就有了對“時勢”的審視,也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環境、前提條件下,對人、事,物進行價值判斷才有意義。

《貨殖列傳》中,關於時勢與經濟之間關係的論述有三處之多;“時用則知物”——瞭解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才算懂得商品貨物。“與時逐而不責於人”——隨機應變,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他人。“盡椎埋去就,與時俯仰,獲其贏利”――靠推測事理,進退取捨,隨機應變,獲得贏利。

當下,我們習慣說市場經濟,比如,市場決定供求,用市場規律辦事,而我國古人對經濟的概括更為洗練、深刻,一個“時”字,就把貨物、供求、變化、價值涵蓋其中了。順“市”而為,背後的哲學思想是順“時”、順“勢”而為。

《史記·貨殖列傳》竟藏四大經商財富祕訣,條條都是智慧!

這個“時”反映事物的變化過程、生命週期、循環往復、四季更迭,這個勢,不僅包括經濟形勢,還有社會形勢,不僅關係國內形勢,還有國際形勢。“時”與“勢”聯繫在一起,就是人們在特定的經濟社會背景下的所思、所行、所需、所求及其變化的趨勢、方向。

時勢造市場,市場即時勢,最高明的經濟,是對“時”與“勢”的運營,是對人慾求規律的動態把握,一切自然而然,在中國古人看來,看懂了天,看懂了地,看懂了人,獲取財富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經濟活動如此,人類的一切活動亦然。

取予

取與予,一入一出,這兩個最簡單的行為,卻構成了經濟活動最關鍵的兩個動作、環節。貨物(包括錢本身)像水一樣,始終處於流動狀態,但何時取、何時予。則需要歷史地看、未來地看,歸結為一點,動態把握。

《貨殖列傳》中,關於經濟活動中取與予辯證關係的論述有兩處:“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白圭卻喜歡觀察市場行情和年景豐歉的變化),所以當貨物過剩低價拋售時,他就收購,當貨物不足高價索求時,他就出售。

取與予、出與進,是一個相對行為,如老子所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貨物有“貴”時必有“賤”時,有“低谷”也會有“高峰”。持續的經濟,不追求貨物、財富的永久佔有,而是順其“價值”變化,不斷流轉,進出自由,取予有度,一切平和處之。

《史記·貨殖列傳》竟藏四大經商財富祕訣,條條都是智慧!

有意思的是,天下貨物本無貴賤之分,有貴賤之別的是人心。誰能透過物價高低之變化,看到人心以及影響人心的外部環境變化,誰就把握了財富獲取的先機。而獲取財富亦不是目的,通過財富取、予的過程,歷練己心,讀懂人心,超然物外,看輕名利,做到“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才是聖人的境界。

巧奇

商場如戰場,勝利者一定是那些善於佈局、出奇不意、以巧制勝的人。《貨殖列傳》有曰: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或貧或富,沒有誰能剝奪或施予,但機敏的人總是財富有餘,而愚拙的人卻往往衣食不足,“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精打細算、勤勞節儉,是發財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還必須出奇制勝。

《史記·貨殖列傳》竟藏四大經商財富祕訣,條條都是智慧!

巧與奇,說的都是人的思維能力、思想層面。自古至今,富者都是有很高智力水平、善於創意與創新的人。貧與富真正的差別、差距不在物質,不在家產,不在外部條件,而是在人的認知、膽識、魄力、自信力、實踐能力有高低、賢愚之分,富者,不斷創造財富,而非為財富所累,為資本打工。愚笨的人不能保證自己的衣食溫飽,一般的人靠精打細算勉強能度日,但真正的富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善於謀勢佈局,非常輕巧、很有意味的就取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就。

巧與奇,並非西方的技術性術語,而是一種不期而遇的感悟、靈感,從而能不斷打破常規,創造新的意境,彰顯富者的氣質、本性。

誠壹

誠,是商人的基本準則,壹,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必須做到“誠”與“壹”。

《貨殖列傳》中列舉了很多不同行業的成功商人,如種田務農的秦楊、賣水漿的張氏、磨刀的郅氏、賣羊肚兒的濁氏,給馬治病的張裡,雖然盡是些不起眼的小生意,但這些人都成了身家千金的富翁,是什麼在其中起了作用?一言以蔽之,“皆誠壹之所致”一這些人都是由於心志專一而致富的。

如能做到“絕利一源,用師十倍”,怎麼可能不成功呢?做生意與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戰略定了、方向定了、要乾的事情定了,就要做到不疑、不易、不移,面前的困難和變數越多,勇氣和動力就越大,並應以大幹困難十倍、百倍的鬥志和信心,勇往直前,戰勝一切貌似不可戰勝的挑戰。

“誠”與“壹”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能時時以真誠、專注的心態面對自己所做的事業,並時刻保持初始的好奇心、創造力、美好的意願、堅定的意志,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那些有所成就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綜上,“時勢、取予、巧奇、誠壹”,這八個字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經濟良性、持續運轉的道理。如果我們能把自然世界、人類的生命世界、經濟社會世界中同一的道理想通、貫通,那麼當下遇到的所有問題也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