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兩個字!

作家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兩個字!

最能代表家族傳承的,就是家教。好的家教,如同一件歷經了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無聲無息地積澱下來的古玩。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明亮而不刺眼,溫潤而不張揚,由內向外散發著歲月的幽香。

家教無形,家教有質。雖然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庭成員每個人的骨血中,成為家族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一個人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這筆財富給予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兩個字!

晚清時期的曾國藩,貴為朝廷重臣,家庭物質條件極為優越。可是他對子女的諄諄教導卻是“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雖然家境優越,但是卻要窮養子女,這不是假清高,而是為了不讓孩子養成嬌驕二氣。再富有的家族,也經不起一個敗家之子。而敗家的孩子,多是從小就養尊處優、舉全家之力富養,此中境況下長大的孩子,離驕奢淫逸總是不會太遠。

曾國藩窮養孩子,結果,曾家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柴米油鹽來之不易,從小就知道只有靠自己,無人可依賴。結果,曾家的後代都成材了。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兩個字!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蘇洵,年輕時不務正業,不思進取,每天只知道遊山玩水,直到27歲時才幡然醒悟,開始發奮讀書。

蘇洵的這一轉變,不僅成就了自己,而且成就了兒子蘇軾、蘇轍,創下了宋朝文學史上的奇觀:一門三學士。父子三人齊刷刷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羨煞我等。

蘇洵的改變,影響了整個深深地影響蘇家,上行下效,虎父無犬子,這都是家教的作用和影響。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兩個字!

育人先正己。良好的家教是從父母良好的言行舉止開始。中國古代,講究家學淵源,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家學淵源良好、紮實的家族後代。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創造一個好的家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能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