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中庸》認為,“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意謂“誠”貫穿在所有的事物中,如果沒有“誠”就不能夠成就事物。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曾說:“‘誠’者,聖人之本。”“誠”是成就聖人的根本。儒家學說對“誠”是非常看重的,把它擺在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上。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正心、誠意”就是要真心實意的、專心專意的誠意去修身,達到“意誠而後身修”。學習曾國藩,就是要學習他的“誠實”、“血誠”和“樸誠”,學習他踏踏實實正心、誠意,不斷追求人生修養的高境界,追求修身養性的大成功。

曾國藩對“誠”有很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思考。他認為誠是聖人之本,誠心是自處之道,可以立天下之大本。

他以誠“立本立志”,認為“須有一誠字,以之立本立志”,強調“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他的為師為將為相尚“誠”具體體現在為師“誠實”、為將“血誠”和為相“樸誠”三個方面。

01

為師尚“誠”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師就是老師,師一般是指傳道授業的人。“誠”是曾國藩對傳統文化忠實守護,傳道踐行。他專守“誠實”二字,一輩子推舉人無數,他說:“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正是因為曾國藩質樸的為師之誠,他以“誠”吸引了一大批人、影響了一大批人、成就了一大批人,這些人跟曾國藩幹事,幹得有勁頭,也幹出了名堂。所以,曾國藩說,“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作為學生的李鴻章深得其味。

曾國藩曾對李鴻章語重心長地說:“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李鴻章不無敬佩曾國藩追求的聖人尚“誠”,並說,“精通造化,守身用世”。

他從曾國藩那裡學到最重要的一個字,是“誠”字,這個字影響了他的後半生,決定了他的宦海浮沉,仕途通塞。所以,他晚年說:“古人謂一言可以終身行,真有此理。”

02

為將尚“誠”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將就是將軍,將一般是指帶兵打仗的人。為將尚“血誠”無異是對曾國藩為將之道的最好總結。曾國藩作為在籍的侍郎,大領域轉型,由文官轉型為帶兵打仗的將軍,被朝廷任命為團練大臣。

他雖然名義上是團練大員,實際上卻是光桿司令一個,沒有幕僚,沒有兵,沒有錢。而且當時官場腐敗、互相傾軋的風氣非常不利於做事。但是曾國藩咬牙挺住,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千方百計組建團練。

同時,他認為: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醇正。選拔和自己能夠做到“為將之誠”的同類。當時在長沙練團的時候,當地官員就總是給他出難題,一個副將甚至還唆使綠營兵丁要打他。經歷過無數的艱難困苦,曾國藩終於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團”練成了。

他在靖港之敗的時候,給皇帝的奏書裡說:“雖經戰敗,仍當竭盡血誠,一力經理。”曾國藩的“血誠”表明的是一種處事態度,強調的是真義血性、矢志不移。

在今天的湘鄉縣城,曾國藩為湘軍陣亡將士曾建有一個祠堂,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湘鄉昭忠祠記》,他在文章裡面說:“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吾鄉數君子所以鼓舞群倫,歷九州而戡大亂,非拙且誠者之效與!” 。

意思就是君子的道義沒有比在天下倡導忠誠更大的了。我們湘鄉幾個君子,即曾國藩、劉蓉、羅澤南這幫人,所以能把群眾號召起來,組織起來,足跡遍及全國,就是憑著這個“血誠”,真義血性、矢志不移,“打落牙齒和血吞”,直到達成自己“為將”的使命。

03

為相尚“誠”

相就是丞相,一般指皇帝身邊的文官。曾國藩為相二十多年,他的為相尚“誠”的主要特點是“樸誠”二字。

“樸誠”主要指曾國藩對待他人的態度,是自然、淳樸、真心實意,他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成就人,是自然、沒有雕飾、真心實意。“樸誠”的人雖然天賦不高,學東西比較慢,但待人誠懇實在,沒有心機。曾國藩在給家人的家書、給部屬的書信中經常提到“樸誠”,從做好事和做好官兩個方面闡述。

曾國藩的“拙誠”實踐及現代啟示(下)

做好事就是專注、義無返顧地為皇帝辦好事;做好官,就是真心實意地對待周圍的人,不自欺欺人,給對方的感覺是真實的、真誠的、可以信賴的。曾國藩為人厚道,待人誠懇而實在,即使他在最輝煌的時候,也是秉持著這種品德。

縱觀曾國藩的人生軌跡我們不難看出:他注重知行合一,拙誠是曾國藩的最大特徵。曾國藩的“拙”就是雖笨拙但紮實地去做,“誠”就是雖樸實但真誠地去做。一言以蔽之,曾國藩的“拙誠”就是紮實加誠實。

在晚清虛浮、圓滑、取巧、推諉成為社會普遍心態的時代,曾國藩以簡單、粗糙、完全發在內心的自然的狀態,心中不存惡念,誠心誠意地做事,或許有時行為舉止略顯愚直拙笨,但從不欺瞞別人。

他的成就離不開歷史機遇,但是更多的是源於他的恆心和誠心。學習曾國藩就是要學習他的堅持如一,至拙至誠。曾國藩“拙”到極致就成了“專業”,“誠”到極點就成了“專注”。

所以,他的“拙”和“誠”是還可理解為意指,即真誠到極點和實事求是到極點。這個極點具體體現在曾國藩把自己的功業與社會需要、國家需要相結合,為晚清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國家價值相統一的典範。

《老子》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撥開歷史的迷霧,僅從個人的角度感悟曾文正公的“拙誠”態度,追尋“拙誠”之道,學習“拙誠”精神,用“拙誠”的態度來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踏實用功、心懷誠念。

*本文摘自儒風大家,更多內容請關注拙誠學堂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