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中華門,一個在江蘇南京,一個在首都北京,而且這兩個門的名字都是在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的。中華門始建於明朝初期,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中國“國門”的地位。而它的名稱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並定都南京後,就將新建的南京城的正南門命名為聚寶門,這也是明朝最初的國門。而後來明朝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取政權將都城遷往封地北京,並重新修建國門替代南京的聚寶門,後稱其為大明門。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城後,覺得改朝換代萬象一新,大明門這名字太晦氣,於本朝不雅,遂打算將其改為“大順門”。可是還沒等李自成騰出手來改造象徵大順國威的“大順門”時,就被入關的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逐鹿中原的滿清政權,遷都北京城後就改其為大清門,就這樣又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直到滿清滅亡後民國時期才改成了中華門,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名字。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中華門,一個在江蘇南京,一個在首都北京,而且這兩個門的名字都是在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的。中華門始建於明朝初期,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中國“國門”的地位。而它的名稱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並定都南京後,就將新建的南京城的正南門命名為聚寶門,這也是明朝最初的國門。而後來明朝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取政權將都城遷往封地北京,並重新修建國門替代南京的聚寶門,後稱其為大明門。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城後,覺得改朝換代萬象一新,大明門這名字太晦氣,於本朝不雅,遂打算將其改為“大順門”。可是還沒等李自成騰出手來改造象徵大順國威的“大順門”時,就被入關的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逐鹿中原的滿清政權,遷都北京城後就改其為大清門,就這樣又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直到滿清滅亡後民國時期才改成了中華門,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名字。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對於中華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到明朝洪武年間,隨著京師南京的不斷髮展朱元璋將其改造擴建,始稱聚寶門,是當時都城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性的建築。他前後由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北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則通達鎮淮橋,偌大的中華門是舊時南京城南交通的咽喉所在。不僅如此,中華門還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素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美譽。

中華門即作為明朝國門,又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那麼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僅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經過戰火洗禮的朱元璋深知城牆質量是頭等大事,而為了防止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他便下令實行責任追查機制,誰打造的每一塊磚,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但修建者的名字留下來,還要留監工官員的名字。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兩人都要受到處罰。經過這一制度的實施,明朝造出的城牆磚的質地非常過硬,雖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保存完好。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中華門,一個在江蘇南京,一個在首都北京,而且這兩個門的名字都是在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的。中華門始建於明朝初期,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中國“國門”的地位。而它的名稱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並定都南京後,就將新建的南京城的正南門命名為聚寶門,這也是明朝最初的國門。而後來明朝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取政權將都城遷往封地北京,並重新修建國門替代南京的聚寶門,後稱其為大明門。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城後,覺得改朝換代萬象一新,大明門這名字太晦氣,於本朝不雅,遂打算將其改為“大順門”。可是還沒等李自成騰出手來改造象徵大順國威的“大順門”時,就被入關的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逐鹿中原的滿清政權,遷都北京城後就改其為大清門,就這樣又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直到滿清滅亡後民國時期才改成了中華門,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名字。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對於中華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到明朝洪武年間,隨著京師南京的不斷髮展朱元璋將其改造擴建,始稱聚寶門,是當時都城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性的建築。他前後由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北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則通達鎮淮橋,偌大的中華門是舊時南京城南交通的咽喉所在。不僅如此,中華門還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素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美譽。

中華門即作為明朝國門,又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那麼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僅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經過戰火洗禮的朱元璋深知城牆質量是頭等大事,而為了防止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他便下令實行責任追查機制,誰打造的每一塊磚,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但修建者的名字留下來,還要留監工官員的名字。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兩人都要受到處罰。經過這一制度的實施,明朝造出的城牆磚的質地非常過硬,雖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保存完好。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南京中華門修建的如此牢固,還和一個著名的傳說有關。而這個傳說的主人公,就是江南首富沈萬三。 野史記載,沈萬三能如此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是因為他有一無價之寶--聚寶盆。只要對聚寶盆念著神祕的咒語,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金銀財寶。為此朱元璋對沈萬三的萬貫財產非常嫉妒和害怕,當時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根基尚不穩定,國庫空虛,朱元璋很忌諱沈萬三的財富,擔心他會趁機起兵造反,所以就想盡辦法要除掉這心頭大患。

相傳朱元璋在修建聚寶門時意外發生,城門在樓在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就突然地基塌陷,隨後整個城門都倒了下來。無奈之下,工匠們只能從頭開始修起,可重新建造的城門在快要完工時,再一次下陷了,經此反反覆覆都沒能建造成功。事後明太祖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後,就讓身邊謀士算卦,最後的得到的結果卻是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找到除掉沈萬三的理由,下旨徵收沈萬三的聚寶盆,將無價之寶聚寶盆埋在了城牆內的土層中,然後城門奇蹟般地再也沒有下陷,城門建造成功。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中華門,一個在江蘇南京,一個在首都北京,而且這兩個門的名字都是在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的。中華門始建於明朝初期,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中國“國門”的地位。而它的名稱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並定都南京後,就將新建的南京城的正南門命名為聚寶門,這也是明朝最初的國門。而後來明朝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取政權將都城遷往封地北京,並重新修建國門替代南京的聚寶門,後稱其為大明門。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城後,覺得改朝換代萬象一新,大明門這名字太晦氣,於本朝不雅,遂打算將其改為“大順門”。可是還沒等李自成騰出手來改造象徵大順國威的“大順門”時,就被入關的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逐鹿中原的滿清政權,遷都北京城後就改其為大清門,就這樣又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直到滿清滅亡後民國時期才改成了中華門,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名字。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對於中華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到明朝洪武年間,隨著京師南京的不斷髮展朱元璋將其改造擴建,始稱聚寶門,是當時都城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性的建築。他前後由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北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則通達鎮淮橋,偌大的中華門是舊時南京城南交通的咽喉所在。不僅如此,中華門還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素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美譽。

中華門即作為明朝國門,又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那麼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僅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經過戰火洗禮的朱元璋深知城牆質量是頭等大事,而為了防止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他便下令實行責任追查機制,誰打造的每一塊磚,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但修建者的名字留下來,還要留監工官員的名字。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兩人都要受到處罰。經過這一制度的實施,明朝造出的城牆磚的質地非常過硬,雖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保存完好。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南京中華門修建的如此牢固,還和一個著名的傳說有關。而這個傳說的主人公,就是江南首富沈萬三。 野史記載,沈萬三能如此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是因為他有一無價之寶--聚寶盆。只要對聚寶盆念著神祕的咒語,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金銀財寶。為此朱元璋對沈萬三的萬貫財產非常嫉妒和害怕,當時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根基尚不穩定,國庫空虛,朱元璋很忌諱沈萬三的財富,擔心他會趁機起兵造反,所以就想盡辦法要除掉這心頭大患。

相傳朱元璋在修建聚寶門時意外發生,城門在樓在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就突然地基塌陷,隨後整個城門都倒了下來。無奈之下,工匠們只能從頭開始修起,可重新建造的城門在快要完工時,再一次下陷了,經此反反覆覆都沒能建造成功。事後明太祖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後,就讓身邊謀士算卦,最後的得到的結果卻是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找到除掉沈萬三的理由,下旨徵收沈萬三的聚寶盆,將無價之寶聚寶盆埋在了城牆內的土層中,然後城門奇蹟般地再也沒有下陷,城門建造成功。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門,在永樂帝遷都北京後又重新修建命名為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而此時的中華門是皇城與市井的分界線,建築風格極其莊嚴厚重,具有很高的規制。到了清朝,中華門地位再一次提升,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

古時候,中華門平時都是關著的,門外有下馬碑,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中間這扇門只有皇帝能通過,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都只能走兩側的門。還有一個例外就是在皇帝大婚的時候,迎娶皇后的鳳輦也是通過大明門中間這扇門進入紫禁城,象徵著皇后母儀天下。可以說作為封建王朝的國門,中華門全國只有兩人能走過,其他人只能走北面的神武門了。

對於中華門只能皇帝通過的,歷史上也曾有相關記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嘉靖帝)繼承皇位。嘉靖帝剛從老家抵達京師,正準備從中華門進入紫禁城準備接替皇位。可首輔楊廷和認為朱厚熜此時還不是皇帝,所以要求禮部在接待他進入紫禁城的禮儀上,採用太子之禮。即由紫禁城東邊的東華門入宮,暫居文華殿,擇日登基。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遂決定用“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皇權制度下,皇帝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法定首腦和最高統治者,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

皇帝一生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和百姓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到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更是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祕的外衣。可以說自古以來,皇帝都享有最高的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世也用極其嚴格的名位等級和禮樂制度來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然而,除了以上的制度外,皇帝的權威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經常出入大門也成為皇帝高貴的象徵,而這道門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國門”的中華門。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中華門,一個在江蘇南京,一個在首都北京,而且這兩個門的名字都是在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的。中華門始建於明朝初期,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中國“國門”的地位。而它的名稱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並定都南京後,就將新建的南京城的正南門命名為聚寶門,這也是明朝最初的國門。而後來明朝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取政權將都城遷往封地北京,並重新修建國門替代南京的聚寶門,後稱其為大明門。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城後,覺得改朝換代萬象一新,大明門這名字太晦氣,於本朝不雅,遂打算將其改為“大順門”。可是還沒等李自成騰出手來改造象徵大順國威的“大順門”時,就被入關的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逐鹿中原的滿清政權,遷都北京城後就改其為大清門,就這樣又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直到滿清滅亡後民國時期才改成了中華門,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名字。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對於中華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到明朝洪武年間,隨著京師南京的不斷髮展朱元璋將其改造擴建,始稱聚寶門,是當時都城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性的建築。他前後由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北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則通達鎮淮橋,偌大的中華門是舊時南京城南交通的咽喉所在。不僅如此,中華門還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素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美譽。

中華門即作為明朝國門,又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那麼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僅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經過戰火洗禮的朱元璋深知城牆質量是頭等大事,而為了防止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他便下令實行責任追查機制,誰打造的每一塊磚,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但修建者的名字留下來,還要留監工官員的名字。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兩人都要受到處罰。經過這一制度的實施,明朝造出的城牆磚的質地非常過硬,雖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保存完好。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南京中華門修建的如此牢固,還和一個著名的傳說有關。而這個傳說的主人公,就是江南首富沈萬三。 野史記載,沈萬三能如此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是因為他有一無價之寶--聚寶盆。只要對聚寶盆念著神祕的咒語,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金銀財寶。為此朱元璋對沈萬三的萬貫財產非常嫉妒和害怕,當時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根基尚不穩定,國庫空虛,朱元璋很忌諱沈萬三的財富,擔心他會趁機起兵造反,所以就想盡辦法要除掉這心頭大患。

相傳朱元璋在修建聚寶門時意外發生,城門在樓在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就突然地基塌陷,隨後整個城門都倒了下來。無奈之下,工匠們只能從頭開始修起,可重新建造的城門在快要完工時,再一次下陷了,經此反反覆覆都沒能建造成功。事後明太祖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後,就讓身邊謀士算卦,最後的得到的結果卻是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找到除掉沈萬三的理由,下旨徵收沈萬三的聚寶盆,將無價之寶聚寶盆埋在了城牆內的土層中,然後城門奇蹟般地再也沒有下陷,城門建造成功。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門,在永樂帝遷都北京後又重新修建命名為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而此時的中華門是皇城與市井的分界線,建築風格極其莊嚴厚重,具有很高的規制。到了清朝,中華門地位再一次提升,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

古時候,中華門平時都是關著的,門外有下馬碑,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中間這扇門只有皇帝能通過,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都只能走兩側的門。還有一個例外就是在皇帝大婚的時候,迎娶皇后的鳳輦也是通過大明門中間這扇門進入紫禁城,象徵著皇后母儀天下。可以說作為封建王朝的國門,中華門全國只有兩人能走過,其他人只能走北面的神武門了。

對於中華門只能皇帝通過的,歷史上也曾有相關記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嘉靖帝)繼承皇位。嘉靖帝剛從老家抵達京師,正準備從中華門進入紫禁城準備接替皇位。可首輔楊廷和認為朱厚熜此時還不是皇帝,所以要求禮部在接待他進入紫禁城的禮儀上,採用太子之禮。即由紫禁城東邊的東華門入宮,暫居文華殿,擇日登基。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只有兩人能從此過,傳言城牆內有一無價之寶

年少的朱厚熜聽到這樣的安排後卻不幹了,他非要堅持從中華門進入皇宮,隨後說道:“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最後雙方相持不下,經過商議選擇折中的辦法,由張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這樣就相當於擁有了皇帝的身份。然後朱厚熜從大明門的中門通過進入紫禁城,在奉天殿(今故宮太和殿)完成登基儀式,是為嘉靖帝。

如今北京的中華門由於時代的變遷,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幸好南京的中華門依然存在,其嚴整的佈局和獨特的構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軍事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在1988年,中華門首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2012年,南京作為“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城市,中華門所在的南京明城牆再一次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