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文:票非人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說起四大家族,熟知近現代史的朋友,大概本能地會想起民國時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這“四大家族”。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論起家族,從世代流傳的角度來講,宋、孔、陳等都沒有延續兩三代就泯然眾人,即使蔣氏,現在也沒什麼影響力了,這組所謂的四大家族,只不過是民國四組有權勢的政治人物罷了。

中國古代的世家大族,比如今天我們要提到的東晉的“四大家族”,那才是真正的人物繁盛、世代延續、影響深遠。

先秦以至於漢晉,由於造紙術、印刷書尚未出現,書籍的流傳要靠竹帛等代價高昂的載體傳承,數量少、價錢高,普通民眾不夠富裕,可能終其一生都見不到一部書。遺人千金,不如遺書一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文化的代際傳承,成了富貴階層的專利。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世代傳承、壟斷文化、進而壟斷政治的大家族。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經常見到,有人誇袁術、袁紹家是四世三公,反映的就是這種現象。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宗族勢力的發展,在東晉時代達到了頂峰。

西晉滅亡後,琅琊王司馬睿渡江建立東晉。司馬氏皇族在八王之亂中遭到毀滅性打擊,渡江後司馬氏全無根基,全靠琅琊王氏這個大家族來扶持,當時流傳“王與馬,共天下”。此後百餘年,東晉政權基本被幾個大家族輪流控制。而最著名的、執政時間最長的,要數琅琊(今山東臨沂)王氏、潁川(今河南許昌)庾氏、陳郡(今河南周口)謝氏、龍亢(今河南永城)桓氏,這四個大家族。

四大家族的地域分佈很有特點,除了王氏是山東人,其餘三家都是河南人。其實這也不奇怪,秦漢魏晉時代,中原是文化最昌盛、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名士多、世家多這是再更正常不過了。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王氏執政的時間最長,勢力也最大。晉元帝時,王導在朝中為相,其兄王敦在外為將,一內一外,幾乎架空了元帝。王氏家族人物非常繁盛,在東晉南朝是頭一號大家族,沒有之一。當時王敦控制了荊州、揚州、江州、豫州等幾個大州,用“半壁江山”來形容都嫌不夠分量,王敦控制了東晉70%以上的人口和一半的地盤,其實力之強,壓迫的東晉元帝幾乎喘不過氣來,他數次向王導吐槽,說王氏功勞這麼大,乾脆把江山與丞相家平分得了。

王敦野心也非常大,他兩度藉口清君側,發兵消滅晉元帝辛苦建立起來的禁衛軍,並打破建康城,逼得晉元帝到處逃竄。之所以王敦沒有奪其位而據之,是因為當時司馬氏的影響力還在,天下方亂,人心思定,他不敢貿然行篡逆之事。

王氏人物極多,如王祥、王華、王國寶、王曇首、王謐等,在東晉南朝歷代都有頂尖人物出現。當然,坊間流傳事蹟最多的、最為人熟知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父子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作為,做官不高,只在文化領域有大名留存。據考證,琅琊王氏從三國到南朝陳朝滅亡,一共出過三公、尚書令、尚書僕射(都是相當於宰相的高官)50餘人,侍中(相當於門下省長官)80人,吏部尚書25人。勢力之大,相當恐怖。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庾氏繼王氏之後當權執政,其頭面人物是庾亮,他是晉明帝的大舅哥。庾亮當權後,痛心於東晉淪喪中原,銳意北伐,但他志大才疏,處理不好東晉的內部矛盾,所以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庾氏代表人物,主要有庾冰、庾翼,以及南朝梁代的庾信。庾信字子山,其文學才能特別突出,他在樑朝滅亡後被俘虜至北朝,後來活到隋朝。曾作《哀江南賦》,備受時人推崇。唐代大詩人李白作詩讚揚他“清新庾開府”。

桓氏相對來說名氣比庾氏大些,其領軍人物是奸雄桓溫,桓溫一輩子基本上都在荊州當刺史。他兵力強盛,東晉無人能出其右。桓溫一生髮動過三次北伐,一度收復了舊都洛陽、打進漢都長安,為東晉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同時也助長了野心,桓溫一度想取司馬氏而代之,終因年邁身死未能如願。桓氏家族代表人物有桓衝、桓玄等,桓衝與謝玄一道抵抗前秦,使東晉免於亡國之險。桓玄則繼承了父親桓溫的志向,強行篡位滅東晉,結果被不世出的梟雄劉裕一頓收拾,桓氏便徹底撲街了。

謝氏的代表人物是謝安、謝玄、謝石、謝靈運、謝朓(與謝靈運在文壇並稱“大小謝”),謝氏是東晉南朝所有的世家大族中,唯一一個能和琅琊王氏比肩抗衡的。政治方面有領軍人物謝安,謝安的政治才能、胸襟氣魄,都遠勝於庾亮、桓溫,在他當政期間,東晉擊敗前秦,獲得了淝水之戰的空前勝利。軍事方面有謝玄、謝石等人,他們組建了東晉南朝戰鬥力最強悍的“北府軍”。文化方面,謝靈運是“才高八斗”成語的出典之人,他與謝朓的文學成就甚為後世所肯定。謝氏非常注重家風的傳承,特別是自謝尚、謝安之後,一直比較謙和低調,沒有過多參與政治角殺,故而得到很好的發展。謝氏人物一直傳承到南朝末年,歷12代而不衰。後世稱論魏晉南朝世族,都以“王謝”並稱。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但是,這四個大家族,最終也沒有取東晉而代之。東晉一百餘年中,以“王庾桓謝”為代表的大家族,得意於他們控制的政局,越來越耽於享樂,精神狀態日漸委靡,不以經國濟世為務,反而熱衷於清談。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失去了雄健的風氣,變得像江南的暖風一樣柔弱不堪。

國家的政務隨之慢慢轉移到寒人、庶族人士手中,以劉裕為代表的南方土著人士慢慢取而代之,掌握了國家的政權,王謝高門靠邊站,對社會的影響力逐漸減小。後來又經過侯景之亂的掃蕩,四大家族殘餘的影響,終於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古代四大家族,權傾朝野的門閥世家,河南人貢獻了三個

唐人有詩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此之謂也。

作者:票非人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