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將領張宗禹簡介,張宗禹是怎麼死的?

張宗禹,清朝末期捻軍著名將領,西捻軍統帥,小名張輝,綽號“小閻王”,生卒年不詳,大概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生。

張宗禹是渦陽雉河集北張大莊人,家裡有千畝良田,家世不錯。張宗禹自幼的時候,便受到父親張富新的嚴格教育,接受封建禮教管束。張福新原本是指望自己的兒子讀書成材,科舉取士,光宗耀祖的。可是張宗禹本人卻絲毫沒有進入仕途的心思,雖然喜歡讀書,但是卻不屑參加科舉考試。不僅如此,長大之後還與捻軍一行人混在了一起。

捻軍將領張宗禹簡介,張宗禹是怎麼死的?

張宗禹的叔父是大漢盟主張樂行,張宗禹後來因為家裡出了一些小事故,於是投奔張樂行。當時正準備揭竿起義的張樂行見到張宗禹之後大喜,他知道自己的這個侄子個有才的人,於是便讓張宗禹當他的師爺。

捻軍雉河集會盟之後,張宗禹領張樂行禁衛軍,轉戰淮北、淮南。咸豐十年,捻軍對清軍發動大規模的運動戰,張宗禹轉戰蘇豫陝鄂皖,受太平天國樑王之封。

公元1862年,太平軍封英王陳玉成的,命令進攻西北,進入陝西,當時在豫西地區活動的張宗禹,立即率本部捻軍入陝西,與太平軍共同作戰。兩部進入陝西之後,陝西回民群眾的紛紛響應,在陝西建開創了大好形勢。後來陳玉成被清軍俘虜,為了救出陳玉成,太平軍和捻軍才返回河南。

捻軍將領張宗禹簡介,張宗禹是怎麼死的?

得到陳玉成遇難的消息之後,還在那跟蹤與率軍進攻湖北孝感、河南、太湖、千山等地。公元1864年,清軍保衛天京,西北太平軍為解天京之位,揮師東下,張宗禹率軍與西北太平軍回合,共同謀救天京。清廷命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湖廣總督官文的鄂軍、豫軍和皖軍前往阻擊。因此回師東下,解救天京的打算被阻撓。

天京陷落之後,兩步兵馬君頂合圍湖北麻城,但是隨即又被陳國瑞、成大吉所敗,只能返回安徽。在太平軍和捻軍頻頻遭受打擊,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以張宗禹為首的捻軍部將,共同推舉賴文光為領袖,統一領導捻軍和太平軍餘部。賴文光臨危受命,在豫西地區講捻軍和太平軍殘部合併,成為新捻軍,仍然沿用太平天國年號、封號,張宗禹稱為樑王。

兩軍合併,氣勢高漲,張宗禹率所部又在河南鄧州與魯山兩次大敗僧格林沁領導的清軍。隨後張宗禹為了進一步重創清軍,採用“打圍戰術”,率捻軍誘引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張宗禹行軍路線,忽南忽北,東來西區,拖垮僧格林沁清軍的力量。數日之間,越曹縣、菏澤、定陶、城武、鄆城、鉅野、金鄉、濟寧等地,縱橫馳驅,往來迅疾,逼近直隸邊境。僧格林沁因此遭到清廷斥責問罪。

捻軍將領張宗禹簡介,張宗禹是怎麼死的?

這還不算,後來張宗禹見清軍不知晝夜追擊,已經疲憊不堪,於是抓準時機,率部屯伏于山東曹州葭密寨柳林中,設下北、西、東三面埋伏,以小部兵力向解元集進擊,誘敵入甕。最終成功全殲僧格林沁馬隊1.1 萬餘人,殺僧格林沁及內閣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鰲、額爾經厄等文武官員多人,獲得捻軍最大一場勝利。

此戰過後清廷內外震動,急調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命其率湘、淮軍北上攻捻。由曾國藩和李鴻章創建的湘軍與淮軍,可以說是當時清廷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兩部得令,全力追擊張宗禹所部,最終將張宗禹所帶領的力量鎮壓。

清軍與捻軍在山東茌平南鎮爆發最後一場戰役,張宗禹弟張宗道、張宗先、子張葵兒,侄張振江及程大老坎等捻軍將領壯烈犧牲。形勢危急,張宗禹僅率10 餘騎衝出重圍,至徒駭河鳧水浮海。經過後人考證,張宗禹最後應該在黃驊縣孔莊隱居,20餘年後病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