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伊藤博文,幼名利助,字俊輔,號春畝,日本長州(今山口縣西北部)人。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他還是日本第一個內閣總理大臣、樞密院議長、貴族院院長,首任韓國總監,明治憲法之父,立憲政友會的創始人。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但在1898年的時候,伊藤博文所在的日本內閣被顛覆,所以,百無聊賴的伊藤博文選擇前往中國遊歷。期間,除了藉此放鬆身心外,伊藤博文內心還打起了小算盤,他打算從此次的中國之行中找到滿清政府的破綻,使日本能夠藉機行事。

9月24日,李鴻章接見了外交場上的老對手伊藤博文,安排豐盛的宴席款待這位曾經的對手與知己。甲午戰爭結束後,李鴻章被清政府“冷藏”在總理衙門中,自此,悠閒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原本都是國家外交的代表,此時又同時大權旁落,二人有點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思。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伊藤與李鴻章曾在外交場上有過一次交心談話,伊藤對十年後中國的停滯不前的預言果然命中,李鴻章只能嘆息道:“國家的改革並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們的國土廣袤,與日本國情截然不同。皇帝和臣子們不能團結一心,不如日本政府齊心協力。倘若,我們能交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

伊藤博文思索一番後答道:“倘若把你放到我的位置,你絕對能在日本幹得比我強;若把我放在你的位置,在中國我未必能做的比你好。”這段話中二人都不約而同的將中國停滯不前歸咎於“人心散亂”所致,這次交心的談話使二人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遙想三個月前鬧得轟轟烈烈的變法,如今,維新派已經死的死逃的逃,變法人士均惶惶不可終日。維新派餘黨聽說伊藤抵達中國,欣喜若狂,甚至,希望伊藤能夠在北京繼續引導變法,替維新派出謀劃策。

然而,伊藤曾經便不看好這群變法人士,如今,維新派衰落的大局已定,伊藤更不希望趟這汪渾水。在李鴻章安排的宴席中,李鴻章請求伊藤將流亡到日本的康有為等維新派遣送回國,被伊藤拒絕,並表示:“不希望捲入到滿清守舊派與維新派的鬥爭中。”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甲午戰爭結束後,滿清以慘烈的代價換取兩國近十年的和平期,伊藤博文為滿清政府的改革出謀劃策。當然,伊藤之所以幫助中國還是有他自己的私心的,伊藤博文希望,能將中國捲入日俄雙方的紛爭中,與滿清締結同盟對抗沙俄的統一戰線。

戊戌變法之前,滿清朝廷曾邀請伊藤博文與英國教士李斯摩太在朝廷就任顧問,替中國的發展指點方針。就在光緒皇帝召見了兩位外國政治家次日,戊戌政變爆發,梁啟超等維新分子倉皇逃進日本大使館,由於日本官方並未對此表態,所以日本駐華公使不敢輕舉妄動。

根據日本公使林權助的回憶:當時,伊藤博文曾對此事發表看法,伊藤希望公使幫助維新分子躲過一劫,並幫助這群人逃往日本,並表示,維新派在抵達日本後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伊藤負責。伊藤博文覺得,梁啟超這樣的青年人,對早已腐朽不堪的滿清政權來說,著實是不可多得的人物。有了伊藤的首肯,日本公使立即將梁啟超等人祕密送回日本,妥善安排。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伊藤離開北京後,先後前往武漢和南京,並在行程中會見了張之洞以及劉坤一。李、張、劉三人實為滿清政治人物說一不二的重臣,伊藤此舉無非是為了探知中國官員們的政治傾向,看能否從中找出破綻幫助日本從中國漁利。

伊藤博文平日生活作風奢侈,非常喜歡美酒、美食、美女和香菸,而且,從來不避諱談及自己的嗜好。“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雖然,他是日本歷史上的大政治家,但是,也因好色而與豐臣秀吉並列青史。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伊藤經常向身邊的人說起:“我平日裡對你們沒有什麼其他要求,我每天為了國家大事奔波勞累之際,你們與其在我吃晚飯時替我倒一杯酒,或者服侍我更衣,其實,不如天真漂亮藝伎的手更能讓我解憂。”

但就是這樣一個生活鋪張的人,在前往中國後仍對中國官員的奢靡之風歎為觀止。

伊藤抵達武昌前,張之洞就已下令備好酒宴安排這位貴賓,花費重金修繕了黃鶴樓,在其中點綴了許多奢華的裝飾,宴席所用酒水美食均屬上乘。張之洞並未限制此次安排的花銷,只是指示務必要做到最華美,不限經費。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伊藤博文在武昌會見張之洞的兩天中,據估算總共花銷了白銀七萬多兩,按購買力換算摺合當今人民幣一千五百二十萬。這次的奢華之旅使伊藤博文感觸頗深,在臨走時特地說了句:“金錢可惜。”不知,這位日本政治家是在為這次張之洞的鋪張惋惜,還是替滿清官員早已根深蒂固的奢靡之風惋惜。

伊藤博文的不朽功業是建立了一種有生命力的立憲制度,使日本人能夠有秩序的進行政治和平演變,民眾得到日益擴大的參政機會。縱觀伊藤博文一生,其東亞政策的核心放在朝鮮上。 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哈爾濱受朝鮮愛國義士安重根刺殺而身亡,終年68歲。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日本崛起跟此人關係很大,曾與李鴻章相惜,張之洞為見他不惜重金

在其死後,日本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

參考資料: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日本憲法之父》、伊藤之雄·《伊藤博文:近代日本的創造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