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兩間東倒西歪屋”,誰給來個下聯

清代有兩個著名的大臣,一位是李鴻章,安徽合肥人,另一位是翁同龢,李鴻章任文華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的時候,翁正擔任戶部尚書(俗稱“大司農”),管的正是老百姓的生活。而當時的國家,民生凋敝,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有人撰寫一對聯:

上聯:宰相合肥天下瘦;

下聯:司農常熟世間荒。

兩個的的官職,籍貫皆入對聯,字面對得又十分工整,最重要的是上下聯都有雙關的意思,因此膾炙人口。

李鴻章的不幸是國家的不幸,也是時代的不幸,當然也是他自己的不幸。但其實,李鴻章也是個很有想法的大學問家,也有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大理想。只是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代,他的理想只能停在對聯上了。我們來看他的門口掛的對聯:

對聯“兩間東倒西歪屋”,誰給來個下聯

(李鴻章像)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大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即稱地上神仙。

說到人生理想,中國舊傳統下的人生理想,特別是文人,很多人不求聞達,但對人生也有自己的理想,只是不得不在亂世之下混著,混著混著就混出來了玩樂味。比如四川名士劉師亮,民國成立之後,不願出仕,守著舊文人的自我操守,這是他人生的歸結點。但在有清一代,他是個愛對聯的人。1908年11月,清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光緒早死一天),清廷定為“國喪”,強迫全國人民戴孝,其實人民對於這件事心裡存著大大的不滿,但敢怒不敢言啊。劉師亮卻不管這些,他寫了一幅對聯:

上聯:灑風點傷心淚;

下聯:死兩個特別人。

這當然不會被當局放過,遂被四川巡警拘捕,最後實在找不到落實的罪條,於是罰500元釋放,劉師亮一出來,就又寫了一幅對聯:

上聯:鬧幾個虛字眼;

下聯:罰五百大銀元。

嬉笑怒罵之間,不滿情緒,宣洩無遺。

其實,在舊時,想把人生過得完滿,實在是不易的事情,古往今來,能做到人生盡佳的人只有孔子、關公這樣的聖人。據說臺灣新竹關帝廟前曾有一聯:

對聯“兩間東倒西歪屋”,誰給來個下聯

(關羽像)

上聯:山別東西,前夫子,後夫子;

下聯:聖分文武,著春秋,讀春秋。

兩位聖人,孔子是山東人,關公是山西人,一個文聖人孔寫著《春秋》一個武聖人關公讀《春秋》,算是巧對,也統寫了兩位聖人的籍貫及人生成就。舊時文人,更多的文人是落魄而又不願失風骨個性的文人,比如徐渭,他自己在自己的繪畫作品裡寫了一幅對聯,寫盡了自己的人生不得意,同時又是完美的自我解嘲:

對聯“兩間東倒西歪屋”,誰給來個下聯

(徐渭的畫)

對聯“兩間東倒西歪屋”,誰給來個下聯

(徐渭的畫)

上聯:兩間東倒西歪屋;

下聯:一個南腔北調人。

上下聯把四個方位都寫到了,寫的也是自己的人生實況,一腔悲涼,全在聯中說盡,但讀來仍有餘味。我常想,如果我們以他的上聯來再行對個像樣的下聯,把人生寫得陽光些呢?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