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有一部分對聯,是作者寫給自己的自輓聯,這種對聯的特徵有的是寫自己的人生小傳,我這一輩子都幹了點啥,有的則寫自己這一生還有什麼追求,有的則寫自己要給後人留什麼“遺囑”,或者是要寫一句自己一輩子參透了哪些人生道理,自評、自贊、自嘲、自挽、自嘆,或者大發牢騷,總之,這一類對聯亦相當精彩,與其他對聯相比,毫不遜色。

比如王夫之(船山)先生的自輓聯:

上聯:六經自我開生命;

下聯:七尺從天乞活埋。

“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王夫之像)

王夫之先生是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他在哲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不是馬克思的唯物論)。他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律,他的學說是和程、朱的“理氣”說對立的,一掃宋明理學家之弊。故“六經自我開生命”這種說法,或者說是自己的自我學術評價,並不算過於自誇。後來,王夫之在反清活動失敗後,深山隱居,給自己的居處起名為“活埋庵”,這是他這副對聯的來歷。

“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翁同龢的書法對聯)

清代還有一個大書法家、學問家,翁同龢,他在“戊戌變法”中,贊同康梁變法,得罪慈禧太后,被開缺交地方管束(之前是軍機大臣,戶部尚書),這一去就是很長時間(當然,在這段時間內,他的學問書法成就得以大幅度提升,藝術家大部分是政治上不得意者。)直到1904年,他終於獲得自由之身,因為當時的光緒下旨:“戊戌案內革職者,皆開復,監管者,概省釋”,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臥病在床,一方面是生命即將終結,一方面是政治上的狂喜,於是他寫了副自輓聯:

上聯:朝聞道夕死可矣;

下聯:今而後吾知免夫。

上聯是用典的,但這裡的聞道指的是聞聽上面所聽的開釋聖旨的“聞道”,下聯則是可以從現在起可以免於禍的雙關。這樣的自挽對聯,恐怕只有經大磨難的學問家能寫出來。

當然,自輓聯最多的還是對人生看透的曠達。比如曾任揚州知府的楊榮緒,他的自輓聯上聯:一死便成大自在;下聯:他生須略減聰明。這輩子就這樣了,下輩子希望我能聰明起來。再比如,清末文人鄧燭先的自輓聯,上聯:已做皇帝,又想神仙,縱能永遠長生,慾望難填無底洞;下聯:便到百年,只爭一瞬,曷若逍遙歸去,精魂終隱莫愁湖。做了神仙又怎樣呢?他徹底看開了。

也有給自己開玩笑的,比如下面這一幅:

上聯:百歲一剎那,把等閒富貴功名,付之雲散;

下聯:再來成隔世,似這樣妻兒子女,切莫雷同。

最可笑的是,他還沒忘了加個橫批,橫批上寫:這回不算!臨死還要調皮一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對聯書法)

文人到老不發牢騷是不可能的,在自輓聯裡發發牢騷,解解一輩子不得意的苦悶,是在情理之中。比如這一副:

上聯:生當亂世,著什麼書?立什麼說?累自己妻兒啼飢號寒,問店掌櫃學術啥行情,究值幾文大?

下聯:死有餘辜,既不事主,又不事夷,誤人家子弟履仁蹈義,請閻羅爺律條重修訂,加深十九層。

這一輩子身處這樣的世道,活著無非是作孽,所以,十八層地獄已經不夠了。

當然也有自嘆的,這一輩子啥也沒做,比如一個學究的自輓聯,上聯:想吾生竭力經營,無非是之乎者也;下聯:問此去何等快樂,不管他柴米油鹽。一邊自嘲,一邊自嘆,一邊自傷。舊時文人的命運不過如此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元稹像)

自輓聯還有很多,但既是輓聯,自然還是一股子傷感,今天我們標題中的徵聯其實也有一點悲涼氣,曾經滄海難為水,正常接的下一句該是: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第》第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誰來對個下聯

(巫山雲)

但歷史上也有另外的下聯,是出自一位名士給妓女的贈聯,上聯:曾經滄海難為水,下聯:願作鴛鴦不羨仙。當然,歷史上給這個上聯續下聯的很多,善對佳聯的大家,能對出更好的下聯嗎?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