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這一仗就明白了!

3萬∶40萬,生死關頭的一場較量,預演了日後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當歷史的烽煙散盡之後,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勝利的天秤,從此已隱約開始向毛澤東傾斜了。

第一軍情作者:賈永、王玉山

千里赤水河,如同一個被拉得彎彎的弓背。40萬大軍,在這張弓上蓄勢待發。

拉弓的是蔣介石。

箭頭所指,是毛澤東率領的不足3萬人的中央紅軍。

這就是四渡赤水前,長征中的中央紅軍所面臨的局面。

3萬∶40萬,毛澤東對蔣介石,生死關頭的這次較量,成了日後中國命運決戰的預演。

人均槍不足一支、彈不足3發的中央紅軍面對的是兵強馬壯、彈滿糧足的國民黨追擊部隊……剛剛從“左”傾冒險主義者手中贏回紅軍指揮權的毛澤東,在1935年貴州北部多雨的春天,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局在常人看來幾乎毫無勝算的對弈。

何況,從1934年10月長征以來,中央紅軍已連續征戰3個月——特別是1個月前血戰湘江後,出發時8.6萬餘人的長征中大軍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隊伍疲憊,傷病嚴重,他們需要槍支彈藥、藥品食品,更需要一場鼓舞士氣的勝仗——

紅軍,再也輸不起了!

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這一仗就明白了!

而毛澤東的老對手蔣介石,同樣需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解決這個讓他頭疼了已經8年的心頭大患——1927年8月1日共產黨南昌暴動以來,連蔣介石自己也數不清下達過多少次徹底肅清“共匪”的命令了。從對井岡山根據地“會剿”,到動用嫡系部隊對贛南閩西蘇區“圍剿”,行伍出身的蔣介石總是一次次敗給書生出身的毛澤東。不僅如此,在蔣介石的國民黨大軍鐵桶般的包圍之下,毛澤東等人竟建立了一個“五臟俱全”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畢業於日本軍校、擔任過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一直也沒有弄清楚,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甚至沒有像樣地開過幾次槍的毛澤東,哪來的那些令眾多的軍事家都汗顏的天才戰術——他總能指揮著那支衣衫襤褸、缺槍少彈的紅軍,神奇地出現在大軍包圍圈的關節處,一舉將自己的必勝之局攪得滿盤皆輸。

然而,此時的蔣介石卻是信心大增。他知道,眼前這個大好時機再也不容錯失——從第五次“圍剿”時紅軍開始打陣地戰,到按自己的預料一次次撞向早已部好的封鎖線,雖然紅軍還是那麼英勇,甚至還出人意料地以5晝夜飛蛾撲火般的血戰,突破了自己重兵把守的湘江防線——但,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清楚,目前的紅軍已是強弩之末……連當時謹慎的輿論界也認為“國共勝負已成定局,紅軍已是死路一條”。

作為軍事家的蔣介石顯然還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此時的毛澤東已重掌紅軍。

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這一仗就明白了!

1935年1月29日這天,黔東川南之交的赤水河畔,一支肩扛鐮刀鐵錘紅旗的隊伍逶迤而來。隊伍裡,身材頎長、臉容消瘦的毛澤東格外引人注目——在黨和紅軍的理想航船駛進最為狹窄的航道時,毛澤東闊步走向船頭。貴州,成了他力挽狂瀾的開端。此時,離他度過41歲生日不過1個月餘。

第一仗,紅軍西進土城受挫。毛澤東沒有戀戰,迅速揮師渡過赤水,作勢要北渡長江。當蔣介石連忙在長江南岸佈設了幾十個團阻攔時,毛澤東卻殺了個回馬槍,掉頭二渡赤水,取桐梓、奪婁山關、重佔遵義城,5天內殲滅和擊潰蔣介石嫡系兩個師另8個團。

這是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蔣介石匆匆飛赴重慶、貴陽,親自督戰。據當時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的晏道剛回憶:“蔣介石實際上就以戰場指揮官自任,親自打電話調動部隊。前敵總指揮薛嶽成了一個侍從參謀,等於一個高級傳令官……”

蔣介石嫡系部隊和川、黔、滇、湘等地方軍閥鋪天蓋地向遵義城——這個不久前毛澤東重新贏得指揮權的地方合圍而來。

紅軍從茅臺鎮附近第三次渡過赤水,並用1個團偽裝主力繼續向西挺進川南,再次擺出北渡長江的姿態。

對紅軍渡江北上深信不疑的蔣介石,自然不會吸取上次的教訓,立刻調兵向川南壓縮。這時,紅軍主力卻突然回撤,從敵軍間隙穿過,四渡赤水。爾後南渡烏江,兵鋒直指貴陽——

毛澤東的這一著奇兵,嚇壞了正在此地坐鎮指揮的蔣介石。守軍僅一個團的貴陽城亂作一團,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救駕”。

不料,紅軍又是虛晃一槍,繼而挺進雲南,前鋒一直抵達距昆明城僅7.5公里處——由於主力都趕去救蔣介石,昆明守軍嚇得不敢出城作戰。

“毛澤東只想使蔣介石調回更多的軍隊保衛昆明,如同威逼貴陽一樣。他的目標是北渡金沙江。”軍史專家徐焰這樣分析。

“毛澤東對蔣介石故技重演,而蔣介石卻像巴甫洛夫訓練出來習慣於條件反射的狗一樣,毛澤東要他怎樣,他就怎麼樣。”50年後,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裡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

果然,蔣介石從金沙江附近撤回3個團保衛昆明,金沙江頓時變成幾乎不設防的地帶。

機不可失。毛澤東指揮紅軍兵分三路,以每日百里的強行軍,急赴金沙江最近的3個渡口,以7條小船搶渡金沙江。如今,當年搶渡金沙江的小船已經成了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的珍貴文物。

紅軍,就此跳出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包圍圈,從此度過了長征中最危險的階段,也度過了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時期。

此後,毛澤東與蔣介石的較量之路仍然很長,毛澤東所指揮的人民軍隊,仍然將長期在數量和裝備均處劣勢的條件下作戰,但,當歷史的烽煙散盡之後,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勝利的天秤,從此已隱約開始向毛澤東傾斜——待到14年以後,打敗蔣介石的八百萬國民黨軍似乎已沒有更多的懸念了。

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這一仗就明白了!

25年後,當來訪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元帥讚譽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時,一生征戰無數的毛澤東卻表示,四渡赤水才是自己的得意之筆。

紅軍四渡赤水這一年,毛澤東41歲,長他6年的蔣介石,47歲。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