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 中國歷史 考古 離別以後 2017-03-26

晚清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曾國藩,是湖南湘鄉曾家長子,同胞兄弟依次為曾國藩、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等五人。哥五個在後來的歲月裡,除僅具中等之資的曾國潢在湘鄉原籍經營家業,曾國藩作為湘勇的締造者和指揮者,率部與太平天國洪楊輩展開搏擊拼殺。曾國華以下三兄弟均投筆從戎,加入了剪滅“長毛”的“聖戰”之中。隨後的結局是,曾國華在三河戰役中戰死,曾國葆在圍南京時身染瘟疫病亡,曾國荃則成為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南京的頭功之將。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圖為曾國藩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曾國藩家族關係圖

曾昭燏(yù)是曾國藩二弟曾國潢的長曾孫女,按照曾家“國紀廣昭”的排列,曾昭燏屬於第四代。昭燏的祖父曾紀樑、父親曾廣祚都是清代縣學附生,皆誥授中憲大夫。曾廣祚是晚清舉人,著有《屏鍥齋詩文》行世。曾昭燏的母親陳季瑛是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女即陳寅恪的嫡親姑母。清宣統元年農曆正月初八(1909年2月3日)曾昭燏出生在湖南湘鄉縣(今雙峰縣)荷葉鎮峽石村曾家萬宜堂。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圖為曾昭燏

曾昭燏是1923年剛滿14歲的時候,與其姐曾昭浚一起離開湘鄉荷葉鎮來到長沙,進入堂三姐曾寶蓀創辦的藝芳女子學校讀書。翌年曾昭浚得傷寒症死去,曾昭燏備受打擊,家母一度讓她回湘鄉,免得再染病身死,幸得曾寶蓀力勸才得以繼續留校就讀。1929年夏,20歲的曾昭燏於長沙藝芳女校畢業,校長曾寶蓀勸其留在長沙升學,日後好在藝芳教書。曾昭燏出於對堂姐的崇拜,願意留下,但其二哥曾昭掄力阻不允,並召其到南京或上海升學。在其兄的堅持下曾昭燏來到上海住到法租界大哥昭承家中,由正休假住在上海岳父俞明頤家的二哥曾昭掄負責為其補習功課,準備報考中央大學。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圖為曾昭燏二哥曾昭掄

經曾昭掄一個暑假的輔導,曾昭燏報考中央大學並被外文系錄取,秋季開學成為中央大學的學生。1930年秋季開學後,曾昭燏轉入中文系。當時的中央大學中文系,可謂名師雲集,高手如林,如黃侃吳梅、胡小石、汪東等均於此執教。

三年過後,曾昭燏從中央大學畢業,擔任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國文兼職教員。1934年考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深造,期間,曾氏完成了《讀(契文舉例)》一書,刊於1936年本校《小學研究》雜誌。

1935年3月初,曾昭燏中斷金陵大學研究班學業並辭去附中教職,在兩位兄長的資助下赴英倫求學。

1935年6月,曾昭燏完成學業,得到碩士畢業文憑。9月啟程返國,在此期間,發生一件深深刺激到曾昭燏的事情。

一日,曾氏與威格納爾教授午餐,席間,幽默風趣的威格納爾講了許多他當年在中國北平訪問時的見聞趣事,說有一次與一美國人往看明陵,同乘一汽車前 往,並僱一向導。因道路崎嶇不平,那位美國人大為抱怨,並問嚮導:“此路何時所修?”嚮導從容答道:“大概兩三千年”美國人遂啞然而不作聲。曾昭燏聽罷,一股複雜的情愫湧向心頭.號稱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中國,如今卻面臨被外虜大卸八塊的火頂之災,不能不令人備感神傷。當天晚上,她毅然決定歸國併購買船票。

回國後不久,就迎來了中國抗戰期間最著名的彭山漢代崖墓大規模調查發掘的序幕。(也稱江口崖墓)曾國藩家族的後裔:一代才女曾昭燏(yù)

圖為江口崖墓

1941年5月初,由中研院史語所、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由三位考古學家代表,其中之一就是曾昭燏)、中國營造學社(樑思成當時是該社法式組主任)三家機構聯合組成的川康古蹟考察團,自四川宜賓李莊乘船溯江而上,沿岷江到達彭山。6月14日,考察團開始對江口崖墓進行發掘,全部工作在1942年12月9日結束。共清理崖墓76座、磚墓2座、土坑墓7座,出土陶俑等數百件。後來,南京博物院整理、出版了《四川彭山漢代崖墓》一書,在中外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江口崖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珍藏於北京、南京、成都等大型博物館中,南京博物館出版的《中國文物珍奇》150件中,彭山江口出土的文物就有6件!

崖墓博物館內,以西王母畫像磚、被稱為“天下第一吻”的祕戲圖畫像磚拓片、畫像石、銅質搖錢樹、石棺、木館及漢代的各式陶器為主要內容,許多是珍貴文物。像陶座銅質搖錢樹,1972年出土,高達1.44米,是我國漢崖墓出土的一造型最大、鑄工最精、圖飾最豐富的搖錢樹,被定為國家特級文物。這件國寶1986年赴日本展出時觀者如潮,無不驚歎中國古代精湛的鑄造藝術。這些文物古樸凝重,形式多樣,充分展現出了漢代文物的奇麗色彩。

崖墓,是漢代流行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室的墓葬形式。《後漢書·馮衍傳》載:“鑿崖石以室兮,託高陽以養仙。”這是崖墓最早見於文獻的記載。到唐宋時期,因其年代久遠,時人不識,崖墓又被附會成了修仙煉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詩人陸游指崖墓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因此,崖墓又被蒙上了幽祕神奇的色彩。

1942年12月9日,嚴寒的冬天已經到來,岷江水位極速消退考察隊不得不停工撤退。發掘人員把出土的各類陪葬品,所採集的石質建築實物標本等,總量在20噸以上,分裝三條大船從江口鎮啟程,順岷江浩浩蕩蕩駛往李莊鎮碼頭――抗戰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田野考古發掘,以豐富的斬獲宣告借結束。

抗日戰爭勝利後,她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返南京,參加戰時文物清理委員會、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和偽文物統一分配委員會工作,是聯合國博物館協會9箇中國會員之一。先後舉辦漢代文物展覽和院藏青銅器展覽。全國解放前夕,她拒絕赴臺,反對國民黨當局運走文物,並致函籌備處主任杭立武說:“運出文物,在途中或到臺之後,萬一有何損失,則主持此事者,永為民族罪人。”1949年4月14日,她在上海與徐森玉、王家楫等聯名寫信,呼籲將已運往臺灣之文物運回。

1964年12月,曾昭燏在醫院看病。看完病出來,她跟司機講,想去靈谷寺散散心。司機就把她拉到靈谷寺。她下了車,給司機一包蘋果,要司機等她。她一個人上了靈谷寺,從靈谷塔上跳了下來。後來發現她上衣口袋裡有張字條,說:我的死與司機無關。一代才女就此逝世,終年55歲。

曾昭燏死後,陳寅恪寫了首悼亡詩,其中兩句為:高才短命人誰惜,白壁青蠅事可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