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女博物館家、考古學家曾昭燏誕辰110週年,這位曾國藩家族之後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專業考古學家,而女性從事考古工作更是非常罕見,她為何終身未嫁?她為何從南京靈谷寺跳下而謝幕人生,都曾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其誕辰100週年的時候,曾有一批關於撰寫她的文章,之後她又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

曾昭燏(1909—1964)湖南湘鄉人,1909年1月27日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官宦之家,她是曾國藩胞弟曾國潢之曾孫女,曾氏家族是中國近代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

曾昭燏父親曾廣祚是晚清舉人,曾任江蘇候補道,母親陳季瑛是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女,夫妻倆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啟蒙教育,在曾氏家族文化傳承和薰陶之下,其子女從小都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1年,曾昭燏入讀長沙私立藝芳女子學校,這所學校是曾國藩曾孫女曾寶蓀和其堂弟曾約農於1918年9月在自家花園“浩園”創辦的,“浩園”佔地百餘畝,內有亭臺樓閣,樹木鬱鬱蔥蔥,湖水碧波漣漪,甚至還有游泳池,可見校園之美,曾寶蓀和曾約農都是留學英國的海歸,姐弟倆都畢業於倫敦大學,而曾寶蓀還是中國近代女性獲得理科學士第一人,這二人都是終身未婚,而在曾氏家族湧現出的許多巾幗才女中,終身未嫁者不在少數,而曾昭燏之所以終生未婚,是否也曾受到這位堂姐的影響呢?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寶蓀和曾約農合影

1929年秋,曾昭燏在三哥曾昭掄的鼓勵下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翌年又轉入中國文學系,成為系主任胡光煒教授的最得意女弟子,在文學史、詩詞、書法等方面深得胡光煒的真傳,當時中國文學系就有胡光煒、王伯沆、吳梅、汪東、黃侃、汪闢疆等著名教授,學術氛圍濃厚,曾昭燏正是在這種氛圍中潛心做學問,大學畢業之後又在金陵大學國學研究所繼續學習。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書法

1935年3月,曾昭燏在堂兄俞大維的資助下遠赴英國倫敦大學自費留學,俞大維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他的母親曾廣珊是曾國藩的孫女,而俞大維的妹妹俞大絪嫁給了曾昭燏的三哥曾昭掄,這種親戚套親戚的關係,還真一時難以理清。

曾昭燏學習考古純屬偶然,她是隨機旁聽藝術學院考古課時才決定學習考古專業的,並僅用一年時間,就以論文《中國古代銅器銘文和花紋》拿到了倫敦大學的碩士學位,隨即入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實習,當年俞大維就曾在這裡學習,曾昭燏有幸參加了柏林地區及什列斯威格田野考古發掘,也由此成為她一生的專業方向。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居中者)與德國同事合影

1938年,曾昭燏結束在德國的工作後返回英國,在倫敦大學考古系擔任助教,而此時的中國正值大片國土淪陷,中華民族的抗日烽火正燃遍四方,在這國難當頭之際,曾昭燏毅然放棄了在倫敦優越的生活而返回戰火紛飛的祖國效力。

1939年初,曾昭燏輾轉來到西南大後方,應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李濟之邀出任專門設計委員,她與李濟等人將從南京、北京轉移出來的文物進行登記造冊,並在西南地區尋找可靠的安身之所。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寫給李濟的信

1939年3月至1940年9月,曾昭燏參與了馬龍遺址、佛頂甲乙二遺址、龍泉遺址等項目的發掘,她依據在英國和德國所學的田野考古法,獲得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資料,這也是中國考古學家第一次採用國外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而進行的“鋤頭考古”,並將雲南地區的文化面貌定為“蒼河文化”。

1940年6月,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輾轉遷移至四川宜賓的古鎮李莊,與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及國立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等科研教育機構,構成了戰時李莊獨特的文化現象。

1941年2月,曾昭燏以其出色的考古組織能力被任命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總幹事,曾與吳金鼎、王介忱等人主持了四川彭山縣東漢崖墓的考古發掘,並撰寫了《以彭山陶俑中所見漢服飾》等論文,僅考察報告就有將近百萬字。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與李濟、夏鼐等人在彭山合影

1942年,曾昭燏與吳金鼎合著了《雲南蒼耳考古報告》,這是研究雲南地方史的珍貴資料,而她於1943年與李濟合著的《博物館》一書,更是中國博物館學的奠基之作,第一次敘述了博物館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識。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抗戰前夕西遷文物全部運回南京,曾昭燏也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回到南京,繼續主持文物整理工作,還主持了中央博物院大殿主體工程的復建工作,她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充分展示了她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其工作業績得到學界和政界的肯定。

中央博物院還曾先後舉辦了漢代文物展覽和院藏青銅器展覽等活動,蔣介石也曾蒞臨中央博物院參觀考察,曾昭燏還於1948年參加了聯合國博物館協會,使中國成為聯合國博物館協會9個會員國之一。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前排右二)與恩師胡光煒等人在玄武湖合影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蔣介石擬將中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緊急轉運臺灣,並任命杭立武主持這項任務,遭到曾昭燏的堅決反對,她曾致函杭立武:“主持此事者,永為民族罪人”,她甚至與徐森玉、王家楫等人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將已經運往臺灣的文物再運回大陸。

新中國成立後,國立中央博物院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曾昭燏被任命為副院長並實際主持工作,由她帶隊主持了對南唐二陵等古代遺址的發掘,她撰寫的《南唐二陵發掘報告》、《沂南古畫像石墓的發掘報告》等,至今仍是南京博物院存檔的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

1955年,曾昭燏被任命為南京博物院院長,由此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博物院院長,同時還兼任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社聯副主席等職,並於1956年加入了九三學社。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

曾昭燏命運的轉折應該起始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她的三哥曾昭掄與費孝通、錢偉長、陶大鏞、吳景超、黃藥眠等五位教授被打成右派,這讓她倍感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而讓曾氏家族驕傲的曾國藩也被定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和漢奸,這一定性更是讓整個曾氏家族蒙羞,因為當年的家庭出身可是個重大問題。

在長期有形無形的政治壓力之下,曾昭燏也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從三哥曾昭掄的命運中,也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這一天早晚會來,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長痛不如短痛,曾昭燏遂於1964年12月22日在南京郊外的靈谷寺縱身一躍,以這樣一種慘烈的方式告別了人間。

曾昭燏: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傑出女性

曾昭燏之墓

對於曾昭燏之死,無論是當時還是其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一件諱莫如深的事件,人們唯恐避之不及,只有遠在嶺南的表哥陳寅恪驚聞噩耗之後,寫下了一首七律《乙巳元夕前二日,始聞南京博物院院長曾昭燏君逝世於靈谷寺追挽一律》: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何待濟民知道韞,未聞徐女配秦嘉。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靈谷煩寬應視哭,天陰雨溼隔天涯。

2019年是曾昭燏誕辰110週年,謹以此文記述曾昭燏這位傑出女性的存在,因為她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曾為中國的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做出了許多開拓性貢獻,前人的業績不應該被歲月湮沒,更不應該被人為的忘卻,而她也確實是一個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人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