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文/老張在路上

1965年1月,陳寅恪先生寫了題為《乙巳年元夕前二日始聞南京博物院院長曾昭燏君逝世於靈谷塔追挽一律》的詩:

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

何待濟尼知道韞,未聞徐女配秦嘉。

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

靈谷煩冤應夜哭,天陰雨溼隔天涯。

題中所述“曾昭燏君”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的主人公,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中國第一位女博物館館長曾昭燏。她是陳寅恪的嫡親表妹。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01

1964年12月22日,寒風刺骨。南京東郊,靈谷寺。

這天下午,一輛轎車開進景區大門,車上下來一位氣質優雅的中年女士。她將手中的大衣交給身旁的司機,向著寺內靈谷塔走去。

沒過一會,塔下為數不多的幾個遊人驚恐地發現,一個身影如同一片落葉,從數十米高的塔上飄然而下。司機聽到遊客的驚呼,急忙趕過來,中年女士已經身亡。

事後,人們在女士交給司機的大衣口袋中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面是她在人生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我的死,與司機無關。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這位女士就是時任南京博物院院長的曾昭燏。時年55歲。

1909年,曾昭燏出生於湖南雙峰縣荷葉鎮峽石村萬宜堂。曾昭燏的曾祖父,是曾國藩的二弟曾國潢。

曾國潢不像曾家九弟曾國荃那樣,跟隨曾國藩在湘軍中建功立業,加官進爵成為朝廷大員。而是常年在家鄉照顧長輩,教導曾氏子弟。曾國藩誇獎這個二弟“勞苦最多,好心好報”。

詩書傳家,綿延兩百年的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到了曾昭燏這一代,她的親兄妹七人,個個都是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的社會精英。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中為曾昭燏母親,後排左四曾昭燏。其他為曾昭燏兄弟姐妹)。

曾昭燏大哥早夭,二哥曾昭承,哈佛大學碩士。三哥曾昭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民國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解放後為中國科學院首任學部委員。弟弟曾昭拯,上海大夏大學畢業,著名書法家。

大妹曾昭懿,北平協和醫學院博士,林巧稚大夫的得意門生。二妹曾昭鏻、三妹曾昭楣,分別畢業於西南聯大經濟系和生物系。

曾昭燏父親曾廣祚,清縣學附生,江蘇候補道。母親陳季瑛(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女、陳寅恪嫡系姑母)。

曾昭燏出生不久,家道開始中落,但在嚴格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薰陶中長大的她,卻有著一種與同齡女孩不一樣的氣質。她12歲入長沙藝芳女校讀書,這所學校是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與弟弟曾約農在長沙開辦的。曾寶蓀是曾昭燏的堂姐,受曾寶蓀影響,曾昭燏終身未婚。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02

曾昭燏三妹曾昭楣回憶說:

燏姐長我十一歲。幼時我多病,每次都是她給我講故事,剪紙人,喂藥。先母治家甚嚴, 對我們的教育尤為注意,家中設家塾,請一飽學的老師專授中文。我等都是五歲入學,讀完 十三經,兼背誦古文詩詞等。滿十二歲去長沙進初中。族叔筱屏老師從姐教起(長沙兩兄另從一師),至我讀書,整整在我家教了十八年。姐學的最精,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後入藝芳攻讀六年,學行俱佳。

1929年,曾昭燏20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國文系,那時曾昭燏的哥哥曾昭掄正在該校化學系任教(先是教授,後兼任化工系主任,於1931年到北大)。在中大期間,他與俞大絪(時任中央大學 外國文學系教授,商務印書館1964年出版的六冊《英語》就是她編撰的)結婚,兄嫂對曾昭燏的學業頗多關照。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此時的中大國文系,可算得上是名師雲集,如黃侃、吳梅、胡小石 、汪東等在此執教,這幾位老師中,對曾昭燏影響最大的當推胡小石教授。曾昭燏曾說:“受業於先生之門,適今三十有一年,其間獲侍硯席,質疑問難者亦十餘載。”

關於從師問學的經歷,曾昭燏有一段回憶文字:

餘自一九三一年秋始識師。其時師在金陵南雍講甲骨文及金文課,餘往聽課,驚其引證之淹博,說理之緻密,自是有課必往聽,亦登門請益。師手寫聲韻表及說文雙聲字例,皆命餘謄錄一遍,餘略知古文字聲韻之學,皆師之教也。(略)師所居在城北將軍巷,為自築小樓一所,號為願夏廬。師自居二樓北室中,稱北樓。(略)為師揮毫作書之所。亦於此教餘書法,初學即命寫鐘鼎文,不會習法帖,恐開頭便落熟套也。餘每習書,師自後觀之,耳提面命,如誨蒙親。

曾昭燏從中央大學畢業後,到金陵中學教過一年書,1934年10月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成立, 曾昭燏又考入此班深造,她在中大的同學,女詞人沈祖棻也考入這個研究班。

曾昭燏和沈祖棻等五位女同學,受老師的影響曾發起組織過詞社"梅社"。曾沈之間當年有很深的情誼,1963年沈祖棻遊金陵,她的詩中有憶舊遊的詩句:“猶記芸窗共一編,幾回風雨對床眠”,“共譜新聲學宋賢,寫愁猶意亂離年。舊詞忘盡勞君記,誦到遊仙第幾篇?”等等。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曾昭燏的詩詞創作從現存的零篇來看,有女性輕靈柔美一面,也有鬱厚大氣的一面。

比如“小閣飛空,一池碧映垂楊路;絳雲深處,聽盡瀟瀟雨”;

1943年 4月3日的《洱海看日出》:“冉冉孤輪出海隅,寒光如練玉平鋪。離人對此真愁絕,清景依稀似北湖”;

作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五月一日感懷》:“擾攘劇憐加勒比,然疑還啟戴維營。彌天劍氣憑君掩,誰是斯人九鼎牲?”等等。

倘若按照這條路線發展下去,憑她的學術功底和才智,在文史領域成就一番事業,不會有大問題,但她再次作出別樣的選擇。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曾昭燏在德國實習)

03

1935年,已在金陵大學念研究生的曾昭燏,放棄國內學位,自費去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

留學英國次年,曾昭燏獲碩士學位。1937年3月,曾昭燏到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參加考古實習,後又去慕尼黑博物院參加兩個月的藏品整理和展覽設計工作。

曾昭燏從德國返回倫敦大學後,受該校之聘擔任過幾個月的助教。1938年9月,因感於國難當頭,曾昭燏決定放棄英國大學考古學院之聘,回國效力。

在回國之前,曾昭燏接到一封家書,說國內戰亂,不要回國。接到家書那天,曾昭燏參加了一個午餐會,一個教授講述了多年前去北京的一個故事。那時他們去十三陵參觀,一路顛簸,其中一個美國人既抱怨又帶著優越感地問:“這路是什麼年代修的?”中國導遊淡定的回答:“大概兩三千年。”那個美國人立刻安靜下來。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這頓午餐更堅定了曾昭燏回國的決心。

回國後曾昭燏加入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工作,她利用自己的學識,投身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工作,參加了雲南大理的蒼山洱海境內考古發掘、龍泉遺址、白雲甲遺址發掘以及四川彭山江口一帶崖墓的發掘工作。“對於認識橫斷山區的史前文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曾昭燏從英國學成歸來的,她“所從事的田野工作及其方法正代表了當時英國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較高水平”,使考古學上的地層學和類型學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1941年2月,曾昭燏被任命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總幹事,她與李濟等人將博物院文物登記造冊,裝箱編號協助文物西運,同時運出的還有來自北平故宮博物院的一萬多箱珍寶,避免了這些國之重寶淪入敵手。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1943年,曾昭燏與李濟合著《博物館》一書,成為中國博物館學的奠基鉅著。

全國解放前夕,曾昭燏拒絕赴臺,她反對國民黨當局運走文物,致函杭立武說:“運出文物,在途中或到臺之後,萬一有何損失,則主持此事者,永為民族罪人。茲對此事雖無責任,然為本院保管文物已七八年,對於諸物有濃厚之感情,知有各種危險,豈可緘然。”

1949年4月14日,曾昭燏在上海與徐森玉等聯名寫信,呼籲將巳運往臺灣之文物運回。在他們的堅持下,三批運到臺灣的852箱文物終於全部運回了大陸。

曾昭燏所保護的文物中,就有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1950年3月,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她任副院長兼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主持發掘南唐二陵(李弁、李璟),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同時,她潛心考古研究,與尹煥章先生合撰《湖熟文化》和《江蘇古代歷史上的兩個問題》等文,對湖熟文化和江蘇古代文化的研究作了獨到的論述。

1955年,曾昭燏任南京博物院院長兼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最前為曾昭燏)

04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昭燏是大陸考古學界的頂尖級學者。當時流傳有"南曾北夏"的讚語,就是指她和她在倫敦大學的同學夏鼐。

與留下來和新從海外回來的所有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曾昭燏要經歷一場又一場運動的“洗禮”,在這些運動之中,接受重新的甄別和撿選。必須“精神洗澡”,“以適合我們新中國的需要,適合人民的利益”。

從嶽南先生在《南渡北歸(離別)》一書中所披露的材料看,曾昭燏對待每一次運動都是認真的,她在努力地向運動的發起者剖白自己,希望能夠以自己的這種坦誠,獲得通過,取得信任,從而使她安心地投身於自己的專業之中。

然而,她的家庭成分、她的經歷、她在臺灣和海外的親屬,讓她難得歇下來喘一口氣。從前是一種榮耀的世家身份,到現在已完全變成一口推之難去的大黑鍋。

曾家和太平天國在南京的陳年舊事,再度提起,儘管矛頭沒有指向她。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在新的語境下,使得本來清清白白的曾昭燏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心頭上似總有一些陰影。

在接下來的反右運動擴大化中,哥哥曾昭掄的“意見”被認為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科學綱領”,在全國範圍內予以批判,曾昭掄的高教部副部長等職務全被撤銷。

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親人捲入漩渦,對曾昭燏來說,不產生精神壓力是絕不可能的。1962年3月,曾昭燏最敬重的老師胡小石教授逝世。這對於她的精神世界來說,又是一次很重的打擊。

據有關資料披露,還是在1954年主持山東沂南畫像墓發掘時,曾昭燏與山東派出的文物專家臺立業、蔣寶庚相識。工作中二人時常調侃,臺自稱“姓臺灣的臺”,蔣則稱“姓蔣介石的蔣”。反右中,二人作為“臺灣老蔣”被評為“右派分子”。蔣被停薪停職,全家被遣送農村勞動改造。三年困難時期,蔣寶庚一家幾近餓死,走投無路之中,寫信向曾昭燏求援。曾昭燏收信後,幾經思慮,最後還是匿名給蔣郵寄了30元錢。可過後,此事又成為曾昭燏的心病,擔心蔣或言語有失,或告發立功,把此事宣揚出來。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1964年3月,曾昭燏因患有精神憂鬱症,住進療養院。

1964年12月22日,她登上了靈谷塔,縱身一跳。

曾昭燏一生未婚。據說,50年代曾有蘇聯專家在來訪時善意地問:“曾小姐準備何時出嫁?”曾昭燏回答道:“我早就嫁給博物院了。”

1974年,居於武漢大學的曾昭燏好友沈祖棻作《歲暮懷人四十二首》,其中一首為懷故人曾昭燏而作:

湖邊攜手詩成誦,座上論心酒滿觴。

腸斷當年靈谷寺,崔巍孤塔對殘陽。

沈之夫婿、當年金陵大學的同窗好友程千帆先生為沈詩箋釋雲:“子雍(曾昭燏的表字)長南京博物院,位高心寂,鮮友朋之樂,無家室之好(曾一直獨身),幽憂憔悴,遂以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墜靈谷塔,享年五十有五。傷哉。”

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曾昭燏:腸斷當年靈谷寺

(曾昭燏書法)

程先生作此箋釋時,距曾昭燏墜塔,已過去了整整十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