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高又明 文/高啟宏

傳奇人物高又明 文/高啟宏

他,早年從戎,是陝西本土第一批加入同盟會的會員,與井勿幕等豪傑志士籌劃召開了同盟會陝西分會第一次會議;他是陝西同盟會渭北祕密據點“柏氏花園”的負責人,參與策劃了“密祭黃陵”活動。

他,祕密學習製造炸藥火炮。孫中山先生對他委以製造軍火的重任,並親書“博愛”條幅相贈。西安辛亥起義,他任軍政府軍械官,他製造的“麻辮子”炸彈威震戰場。他曾在國民二軍任兵工局、火藥局、鑄造局三局局長,統籌軍火軍需,被譽為西北軍火第一人。

中年後,他投身商界,與友人創辦阿房宮電影院、西京國貨公司、西北飯店等實業,發展民族工、商、文化事業,被譽為西北工商文化界范蠡式的人物。

他收集保存的辛亥文物及撰寫的著作,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史料。

他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精於鑑賞的收藏家,任“長安青門齋”顧問13年,他收藏的珍貴文物字畫16件被陝西的博物館收藏。

他有著豐富、卓絕而又傳奇的人生經歷。他就是高又明。

傳奇人物高又明 文/高啟宏

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晚年號師佛子,生於陝西涇陽縣王橋鎮高家堡村。家中排行老大,其父高一龍,以農為業,兼行醫道,頗具俠義之風,因鄰里債務事打抱不平而得罪某豪紳,被迫出走。12歲的高又明擔當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到本縣的柏森家當書僮,為小主人柏筱餘(10歲)伴讀,後曾就讀於三原的宏道學院。少年時又明先生即具有強烈的反清思想,喜歡結交進步人士。1903年因柏家商務之事赴四川,結識了進步青年熊克武、但懋辛等;並與陝西同鄉井勿幕相識,極其相近的少年求學經歷和志同道合的志向,使井高二人相互敬慕,為尋求富國強民之道,兩人約定:井去日本留學,求救國之道;高返陝聯繫志士同仁,以伺機而動。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冬,井勿幕奉孫中山先生之命,由日本回陝,組織陝西同盟會。高即由井介紹加入同盟會。1906年高和井等人籌劃在三原柏筱餘家的宅院召開了同盟會陝西分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又明先生積極支持井勿幕“聯合會黨、刀客,共同反清”的主張,並介紹會黨首領吳虛白與井結識。經過會談討論,井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決定與會黨聯絡。在1908年冬召開的同盟會陝西分會成立大會上,通過了聯合會黨、刀客共同反清的決議,使陝西的反清鬥爭取得了重大進展。

“柏氏花園”是柏筱餘家的花園。因是私人園宅,管理嚴密,外人不能隨便入內,因此,這成為同盟會在渭北祕密聚集的一個重要場所,同盟會的重要會議多在此召開。又明先生負責管理“柏氏花園”的革命工作。

1908年,井、高等人在大雁塔旁召開會議,討論貫徹同盟會綱領,籌劃議定重陽節祭掃黃帝陵的活動。並於重陽節抵黃陵,共二十餘人祭黃陵,明確提出了“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國體”等政治主張。1909年,又明先生介紹柏筱餘、吳希真諸人加入同盟會;並與柏筱餘、紀時若等人在三原創辦“勤公社”。1910年春,又明先生負責籌備召集“柏氏花園”會議。井勿幕返陝主持會議,訂章程,擬計劃。此次會議是奠定陝西辛亥革命基礎的一次重要會議。

辛亥革命時期,又明先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應是為革命黨人製造軍火。

為製造和籌集軍火,又明先生多次往返於陝西、漢口、上海等地。與宋教仁、于右任、陳英士、譚人鳳諸先生過從甚密,並多次謁見孫中山先生。1944年出版的《西北革命史徵》人物紀傳中寫道“(高明德)以西北軍火無來源,函商滬總會派技士溫自強來陝,從溫學制炸彈,又隨熊克武至滬,專習製造無煙火藥及炸藥等。辛亥西安反正,任軍政府軍械官,就地取材,製造地雷炸彈,東西戰場,均資其力。陝黨人以製造軍火名者,又明實首倡之。”

同盟會人反袁二次革命,宋元愷奉孫中山命由日返陝活動,在西安組織樂群學社(系中華革命黨的祕密機關),又明先生積極參與其事。于右任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時,又明先生擔任總司令部軍械處處長兼第四路軍軍械處處長等職。

傳奇人物高又明 文/高啟宏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4月胡景翼將軍病逝,情況突變,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又明先生由河南旅居北京,考察全國革命形勢,以圖後舉。其間收集散落於民間的文物古蹟。1930年,又明先生定居西安,創辦了“廣濟大藥房”。與友人竇蔭三、寇遐、南漢宸、杜斌丞、韓望塵等人集資創辦西安集成三酸廠、西安阿房宮電影院、西京國貨公司等。張中平先生所著的《西風烈焰》一書寫到:“1930年,為助楊虎城主陝需設招待所聯絡各方,張(德樞)即在西安最繁華的東大街今華僑商店處,創辦了西北飯店,誠請為創建共和一起並肩戰鬥近二十年的老友高又明為總經理,西北飯店遂成三四十年代(編者注:上世紀)西安檔次最高的大酒店。”又明先生在西北飯店經營最困難時出任總經理,經過一番努力,使經營走上正軌。難能可貴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們就喊出了開發西北的口號,在發起組建西北飯店的文件中寫道:“西北寶藏豐富,地廣人稀,赤俄為鄰,時啟窺伺。關心國是者,無不以開發西北為當務之急,而開發西北,必自開發陝西始,開發陝西尤必自開發西安始。”

據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陝西省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寫的《西京市工業調查》知,西安集成三酸廠成立於民國二十二年,當時以竇萌三、張希仲、高又明、葉禹旬(又作玉田)為董事,主持日常業務。同時又選出了李霞若、孫善初為監察人,任命張希仲為經理,葉禹旬為副經理。廠址設在西安城內西部的香米園55號院內,面積約2400平方米。起初資金僅三千五百元,幾年後即增至十二萬餘元,可見他們的善於經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後,由於制酸時的汙染,三酸廠被停業轉產,以後的石油化工廠及化工研究所使用的即其舊址。”

文化學者、文史專家宗鳴安先生在《秦商入川記》中寫到,“清末民初,有一位涇陽人叫高又明,他經商辦實業既有成績,同時思想也頗為進步……除去高又明先生的革命歷程不提,僅就其研讀經典,創業經商的成績來說,稱其為儒雅的秦商亦是名副其實。”

先生愛好收藏,一些流失在民間的珍貴文物,因先生得以保存。又明先生的遺孀張彩珍女士先後兩次向國家捐獻了明朝龍泉高足碗、傅山草書立軸等珍貴文物多件。 2009年4月陝西舉辦書法展覽,作為西安碑林書法中國主題活動年的首推展覽。展品為館藏多年珍品,其中就有張彩珍女士捐贈的又明先生收藏的文物。

重陽節祕密祭黃陵是陝西的同盟會與各會黨初步綜合統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重要聯合行動,明確提出“誓共驅除韃虜,光復故物,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政體”,體現了同盟會的宗旨。當年祭黃帝陵時,高又明冒著風險把祭黃帝陵文稿抄錄下來,日後保存在三原縣寓所的書篋中。1948年又明先生寫作《如是我見我知錄》時,費盡周折將其找出,附錄於該文中。1949年《祭黃帝陵文》全文收錄於《西北革命史徵稿》中,手稿原件現存陝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

《高季維傳略》高又明撰於1944年,於1960年前後在《涇陽文史資料》《涇陽史話》上全文發表。文章詳細記述了辛亥革命先烈高季維的事蹟及靖國軍在乾縣大戰陳樹藩戰役等。

《涇陽柏筱餘先生紀念碑文》是又明先生1946年為安葬和紀念柏筱餘先生所撰並書寫的,刻碑立於柏筱餘先生陵墓,碑文被收入《西北革命史徵稿》等史籍。碑文詳寫了辛亥革命先賢柏筱餘的事蹟及“柏氏花園會議”的經過。文後附錄有于右任來信、《涇原故舊記》序及柏君之記述。

1948年成稿的《如是我見我知錄》是又明先生晚年撰寫的辛亥革命回憶錄,是研究同盟會在陝西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史料。西安市文聯王民權在《〈如是我見我知錄〉芻議》中寫到:“《如是我見我知錄》(以下簡稱《如是》),無疑是研究陝西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獻……關於這場革命的直接材料少之又少的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

祭黃帝陵是陝西辛亥革命前極其重要的活動之一,是陝西各種革命力量的一次聚首、檢閱和再發動,史學界對其一直評價極高,其祭陵的形式以及這種形式所承載的內容,一向為人所關注。但是,有關這次活動的直接文字,就是這篇情真意切、文采斐然的祭文——《祭黃帝陵文》,而這恰是又明先生的《如是》貢獻出來的。沒有又明先生,沒有又明先生這篇回憶錄,這個活動恐怕很難被載入史冊,即使載入恐怕也只是三言兩語,缺乏質感。現在許多著作所引祭黃陵的文字,用的都是這個文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