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中國古代史 隋文帝 中國歷史 建築 終南山下淡淡風 2017-03-27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 H·哈特所著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中有兩個中國的皇帝入選榜單,一個是秦始皇(名列第十八位),一個是隋文帝(名列第八十二位)。秦始皇上榜的原因是他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從而避免了中國像歐洲一樣分裂成眾多的小國家。

隋文帝楊堅的上榜則出乎許多中國人的意料。那麼,隋文帝歷史上究竟有什麼作為?他的陵寢又在哪裡?

從寶雞市扶風縣城驅車 22公里,經杏林鎮南下進入楊凌區界,在公路上遠遠地看到一座呈覆鬥形的山包,山包上植滿了鬱鬱蔥蔥的松柏,四周是一片平疇沃野。嚮導說,那座大山包,即是隋文帝陵寢了。

陵寢位於五泉鎮王上村和揉谷鄉陵灣、陵角村交界處,揉谷鄉過去一直屬於扶風,後來被劃給了楊凌。楊凌 1993年以前叫楊陵,楊陵的名字,就是從這座陵墓得來的。《扶風縣誌》詳細地描述了泰陵的四至走向和保存情況。隋文帝泰陵,實際上是楊堅與獨孤皇后的合葬墓。陵冢高 27.4米,夯築而成。陵冢頂部平坦,呈長方形,東西長 48米,南北寬 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數米,現殘存東西長 166米,南北寬160米。陵冢周圍原築有夯土城垣,現已基本毀壞,唯北城尚有殘牆,垣牆的四角和中部都發現有大量的磚瓦殘片,這說明,原城垣四面有門庭和四角闕樓建築。

陵園外有隋文帝廟遺址,是後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廟宇建築宏偉瑰麗。園內地面建築及文物已蕩然無存,僅留高27.4米的土夯築成的覆鬥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鐫刻"隋文帝泰陵"五個大字,系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手筆,扶風知縣熊家振勒石立碑。

陵冢南邊有一塊清代石碑,碑高約3.5米,寬0.95米,厚0.28米,石質為石灰岩,圓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潔,碑正文隸書"隋文帝泰陵"五個大字,右側楷書"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敬書",左側落款為"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知扶風縣事熊家振立石"。

陵東南塬下1.25公里處的高臺地上,曾建有文帝祠廟(祭壇),廢墟上曾有倒臥螭首圭額一通宋碑文稱"隋文帝廟"。該處石碑經風雨剝蝕,字跡難以辨認。

傳說泰帝原本可不是這般低矮。文帝楊堅勵精圖治,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晚年仍不忘操勞國事,出巡疆域。在出巡迴歸大興都的路上,病逝了,拉棺木的車隊行走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咯咯吱吱,車轅折壞在了現在這個地方。時值炎暑驕陽如熾,只好就地埋葬。如蟻的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素白。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每人三趟,黃土便堆成了巨山似的陵墓方圓幾十裡。現在低矮的樣子是周圍農民開闢田地,取土不止而消減所致。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被世人遺忘的隋文帝泰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