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被分為三五九等,皇帝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人,受萬人敬仰,在古代處處可以看到等級對人的限制,比如最簡單的門,中國就有一道門,在古代中國十分的特殊,它的存在就是為了突出皇帝的尊貴,因為這座門只允許三個人可以過。

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這座門就是北京的中華門,這座門的正門只有三個人可以過,第一個自然是皇帝,第二個是大婚當天的皇后,可以坐著嬌子從中華門走過,還有一個就是新科狀元,在高中當天可以從這走過,僅有這三人,所以走中華門也成了古時每個參加科舉學子的夢想。

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明朝永樂年間,朱棣將皇宮從南京搬到北京,古時候人們都以南方為尊,而中華門又正好是皇宮的正南門,所以那時候這座門就被稱為“國門”,中華門在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叫法,明朝時期它被叫做“大明門”,還給它寫了個門聯“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這是何等的霸氣!

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可到了清朝,大明門這個名字自然不能再用了,於是改為“大清門”,滿族為了顯得自己更加尊貴,在大清門外還修建了一個下馬碑,古代的下馬碑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所以不管多大官員路過“大清門”前都要下馬跪拜,皇帝大婚當天,可以允許皇后的轎子通過“大清門”,這也算是對皇后的一種尊重,而其它嬪妃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只能從後門神武門通過。

到了民國年間,作為國門,這座門按慣例依舊是要改名的,可如果要取“大民門”就太難聽,於是眾人在1912年10月9日,也就是辛亥革命一週年的前一天將這座門改名為“中華門”,聽著就順耳很多了。

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換了名自然要換匾額,可這塊大清門的門匾是由石頭製作的,上面的字用青金石鑲嵌而成,看著十分華麗,換的匾額檔次自然不能比這低,可這石匾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好的,於是就有人想起了個點子,那就是把大清門的匾額給拿下來,然後在匾額的背面刻上“中華門”就可以了,這個點子實在太好了。

可當工作人員把匾額拿下來的時候才知道,門匾的背面竟然寫著“大明門”三個大字,原來這個點子早在兩百多年前就用過了,工作人員只好找了個木匾額,然後讓王治秋寫上“中華門”掛在簷下,原本的匾額被保存在首都博物館裡。

這道門被稱為中國的國門,全國唯有三人可以過,現如今已經被拆除

南京的中華門

可惜後來這道門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被拆除了,如今想想實在太可惜,在這道門之後就是現在的天安門,其實當年說要拆除中華門時遭到了諸多專家的反對,樑思成甚至以死相逼,去世的時候還說這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不過這些學者的反對沒起到任何作用,在1958年的時候還是被拆除了,如今其實也還有一道中華門,不過是位於南京的中華門,是後來民國政府遷到南京時起名的,前身也是明朝的大明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